《京剧老旦主修剧目:行路训子》包含四个章节,对京剧老旦行当的基本知识和表演技能做基本概述,有完备的教学方案设计,身段动作、舞台调度、情感表演、唱念技巧、规格要领等诸方面,做了详尽、具体、细致的文字表述,并且编制了一套好认、好懂、好学、好记的标识符号,以使学生便于认知、便于掌握和便于实践。
这本新编教材还增有剧情概要、人物分析、表演流派介绍等相关知识专题,并对授课教学方面的计划要求做出了明确提示,增强剧目教材的时代适应性。
李丽萍,1960年3月生于北京,中国戏曲学院京剧系教授,北京市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在《戏曲艺术》等刊物发表多篇论文,曾出版专著《学京剧·老旦》。
李丽萍,1960年3月出生于北京,工京剧老旦行当,中国戏曲学院京剧系教授。1972年考入中央五七艺术大学京剧系(原中国戏曲学校,现中国戏曲学院)。先后师从于王玉敏、孔雁、高淑娟、周文贵、高玉倩、李鸣岩、李金泉、王晶华、孙玉祥、赵葆秀、刘莉莉等老旦名家学习传统和现代京剧。1979年毕业于中国戏曲学院表演系。同年分配到中国戏曲学院实验京剧团工作,担任剧团主要演员。1991年3月调入表演系(现京剧系)担任老旦专业教师。1998年考入第二届中国京剧优秀青年演员研究生班。常演及教授剧目:《钓金龟》、《行路训子》、《哭灵》、《遇皇后》、《打龙袍》、《李逵探母》、《赤桑镇》、《罢宴》、《岳母刺字》、《目莲救母》、《杨门女将》、《对花枪》、《徐母训子》、《清风亭》、《太君辞朝》、《四郎探母》、《龙凤呈祥》等。创演剧目:京剧《长平易帅》、《送饭斩娥》、《逼侄赴科》,小剧场京剧《祝福》。获奖情况:获第七届北京市高等学校教师名师称号;北京市教学成果一等奖、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首都教育先锋教学创新个人奖;在艺术院校京剧表演专业教师教学交流展示中获优秀教师奖;小剧场京剧《祝福》中饰演祥林嫂,获第八届中国戏剧节小剧场演出季表演奖。发表论文:《浅谈扮演(李逵探母)中李母的体会》、《舞台婆娑,寒窗花成溪——谈京剧老旦演唱特点及其教学要求》、《(祝福)感悟》、《京剧老旦行当综述》、《人物造型及舞台表演形式的创新与探索》、《小剧场京剧(祝福>的艺术创作》、《浅谈李金泉的李母形象塑造》;出版专著:《学京剧·老旦》、《京剧老旦主修剧目——钓金龟》。此外,合作编著了《京剧老旦经典剧目教材》。
剧目教材的全新开拓(代序)贯涌
第一章 京剧老旦行当基本知识与表演基本技能概述
一、京剧老旦行当基本知识
二、京剧老旦行当表演基本技能
第二章 京剧《行路训子》老旦行当(康氏)教学方案
一、教学目的
二、教学难点
三、教学方法
四、教学内容
五、教学进度
六、教学考核
第三章 京剧《行路训子》康氏的唱念与身段
一、唱腔
二、念白
三、身段
第四章 京剧《行路训子》教学辅助材料
一、剧本
二、曲谱
三、教学影像资料(附光盘)
后记
一、教学目的
剧目教学作为京剧表演专业的主干课程,是培养京剧表演人才不可替代的课程之一。《行路训子》在中专教学就是老旦行当启蒙剧目课程之一,目的是培养学生的专业基本素质(唱、念、做),重在技术技巧上的训练,为今后塑造人物奠定基础。我们清楚,剧目教学是有反复性的,《行路训子》同样是中国戏曲学院京剧系大学本科一年级老旦专业方向学生的主修剧目课程之一,虽然剧目相同,但目标要求不同。本科教学是使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再提高、再深造。许多艺术家都是经过一出戏的反复学习、实践,才使艺术融人自身。
本科学生由于各地区的学习差异,专业基础不等,在剧目安排时根据学生不同条件,因材施教,有的放矢。目的是对入学初级阶段学生的演唱纠偏归正,规范唱念,打好基础,以及加强老旦行当的基本功、水袖、脚步、扑跌等技巧(出窑、进窑、扑跌),为学生今后学习各类不同剧目奠定扎实的基础。
通过本科四年对传统戏和现代戏剧目的学习,提高学生唱、念、做的综合能力,拓宽专业才能,塑造出新的人物形象。达到能够胜任各种脚色、基本掌握京剧老旦行当的表演方法和规律,使学员专业技术技法和塑造人物的手段日臻完善,循序渐进,融人自身。
一、教学难点
老旦是以唱功为主的行当。嗓音条件是作为选择生源的首选,录取的学生嗓音条件都比较好。由于学习上的差异,学生专业基础和演唱水平参差不齐,都在不同程度上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演唱发声时普遍存在着包音(缺亮音)、气息不流畅(使蛮劲)、发声位置不够准确(用嗓过多)、吐字不规范等问题。如【二黄慢板】“朝也思暮也想好不心焦”的“焦”字,正确的演唱应该是:演唱时像举起杯子欲喝水时的那一刹那,或像半打哈欠、想打喷嚏的感觉(喉咙扩展,喉位下移,口内上下槽牙松开,颧骨掀起,鼻孔张开);气息用“慢吸慢呼”方法,使鼻腔、口腔、咽腔等共鸣腔体都参与工作形成声音的共振,完成“焦”字的拖腔。而学生在演唱时,普遍存在口腔打不开(软腭下塌)、横气、憋气(通道堵塞)、用蛮劲喊,使声音缺乏清晰明亮,更何谈音质的完美。教学中就要根据学生的不同问题,因材施教,逐字逐句进行讲解,为学生解决难题。
三、教学方法
随着高等戏曲艺术教育的深入,单一的、口传心授的教学方法,已不能满足或适应今天高等戏曲艺术教育发展的需要。所谓“口传心授”是戏曲剧目教学的独特性和特殊手段。目前,一般戏曲剧目教学,基本上仍采用口传心授的方式,“上课时多半依靠教师一遍一遍地示唱,来让学生模仿,这样不仅降低了课堂教学的质量,还会为自己带来许多难题。曾见一位老教师在为一个接受能力较差的学生说一句唱腔时,连唱八九遍,学生仍不明白问题出在哪里。如果能在课堂上做到有理论、有分析、有讲解、有对比,将会大不相同。教师不仅可以自我解析,还能教会学生你自己不一定做得到的东西。①”当然,口传心授的教学方法也是成功的,但必然会把实践的时间拉长,摸索的过程重复。
另外,就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语言是举足轻重的。如:“要用丹田气。丹田气在哪儿?气又怎么用?又如:使点劲儿,可哪儿使劲?怎么使劲?却说不清楚。万一学生误解,就会铸成大错。诸如:张嘴、放开来唱、嘴皮子使点劲儿、带上感情等的启发语言及要求,如果没有具体的指导,又不能分析观察学生对老师所提的成语的理解和反应是否正确,都将给学生在发声方法上带来难以弥补的灾难性的后果。”②由此可见,身为京剧表演剧目教师,首当其冲地要为学生排忧解难,不仅示范准确、精细无误,还要有科学的教学方法。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