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系统、详细、专业地讲解了电影的构成元素,更从主题、人物、情节、编剧特色等方面分析了电影创作的思维过程,从而为电影鉴赏提供一种专业化的背景和可供借鉴的思维路径。此外,本书还提供了十部影片的精读范例,引导读者既能够整体理解影片的主题内涵,又能一个细节一个细节地走进影片的光影世界,了解各个细节对于主题建构、人物性格塑造、氛围营造等方面的作用,更了解影片如何通过光影等电影的方式来实现这些意图的,进而使读者不仅学会分析电影,撰写影评,更学会如何从一个宏观的视野来观照电影导演、电影类型和电影现象。书末还附录了作者撰写的8个影评,这些影评兼顾了影像分析和宏观论述,没有故弄玄虚,也没有流于粗浅和浮泛,而是能够深入影像文本的内在机理,兼论影片的主题、情节、人物、表演、剪辑等多个方面,使读者在具体的影片分析中掌握电影的各种元素,以及这些元素如何作用于影片整体
龚金平,文学博士,副教授,复旦大学艺术教育中心理论与影视教研室主任,复旦大学公共影视教学团队首席教师,复旦大学电影艺术研究中心秘书长,同济大学电影研究所特聘研究员,中国长三角高校影视戏剧学会秘书长,上海影视戏剧理论研究会理事,上海电影评论学会理事。主要研究方向为类型电影、中外电影比较研究、公共影视教育,主持省部级课题3项,校级教学研究课题3项。获上海市优秀教学成果奖三等奖(2009)、上海市优秀教学成果奖一等奖(2013)、复旦大学香港人奖教金(2011)。作为课程负责人开设的影视剧艺术获上海市教育委员会重点建设课程(2011)、复旦大学精品课程(2012)、上海市精品课程(2014)。发表电影研究论文40余篇、教学研究论文10余篇,出版个人学术专著1部,参编电影教材3部,参编学术专著2部。
目录
代序:电影是关于细节的艺术
第一章 认识电影
第一节 摄影构图
第二节 景别
第三节 机位和角度
第四节 镜头运动
第五节 色彩
第六节 光线
第七节 电影音乐
第八节 电影剪辑
第二章 电影主题的概括方法
第三章 电影中人物的魅力与弧光
第四章 电影情节的结构方式
一 因果式线性结构
二 叙述分层
三 单元式结构
四 多线并进式交叉结构
五 套层结构
第五章 电影的编剧特色分析
第六章 电影精读(一)
《旺角卡门》:江湖悲凉 命若琴弦
一 活在当下:黑道人物的生存状态
二 匮乏与寻找:黑道人物的情感状态
三 喋血街头:黑道人物的命运结局
第七章 电影精读(二)
《蓝色》:体认自由之艰难
一 遗忘与铭记的双重主题
二 自由伦理中的自如与两难
三 身体的沉重与轻盈
第八章 电影精读(三)
《看上去很美》:在僵化秩序中追求精神的自由
一 在僵化秩序中追求精神的自由
二 规训与惩罚中的顺从与反抗
三 儿童世界与成人世界的异质同构
第九章 电影精读(四)
《末路狂花》:男性阴影下的女性挣扎
一 男性阴影下的女性挣扎
二 性格决定命运
三 被压抑或刻意掩饰的自我
第十章 电影精读(五)
《阮玲玉》:艺术传奇 女性悲歌
一 男权社会中的柔弱女性
二 悲剧性格书写的悲剧命运
三 套层结构中的复调性对话
四 现实世界与艺术世界的互文关系
第十一章 电影精读(六)
《海角七号》:落魄人生的奇迹演出
一 落魄人生的奇迹演出
二 两个时代的爱情传奇
三 关于乡镇与城市
四 精心设置的电影音乐
第十二章 电影精读(七)
《阳光灿烂的日子》:青春成长的阵痛与迷茫
一 对宏大叙事的颠覆与解构
二 弑父冲动与女性除魅
三 青春成长的阵痛与迷茫
第十三章 电影精读(八)
《鬼子来了》:透视宏大叙事背后的生存真实与精神荒芜
一 景别与影调
二 机位与视点
三 颠覆与还原
第十四章 电影精读(九)
《太阳照常升起》:在理想与现实的差距中终究意难平
一 单元式结构中的希望与绝望
二 面对庸常俗世的终究意难平
三 信仰坍塌后的迷茫与失重
第十五章 电影精读(十)
《让子弹飞》:恣意喧闹背后的寂寞苍凉
一 理想主义者的孤独身影
二 隐晦的政治寓意和现实指涉
三 电影配乐的意蕴空间
附录(一)《小城之春》:废墟上的渴望与挣扎
附录(二)《花木兰》:中国式英雄的成长与加冕 附录(三)《山楂树之恋》:张艺谋的华丽转身与沉静回归 附录(四)《我11》:时代阴影笼罩下的纯真11岁 附录(五)《一九四二》:生非容易死非甘 附录(六)《太极侠》:中美文化的碰撞与反思
附录(七)《迈克的新车》:消费社会的癫狂与迷失
附录(八)《老爷车》:英雄暮年,壮心不已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