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里夫人自传》共分两个部分:一部分为居里夫人为自己撰写的自传。通过直白、坦诚的语言,真实记录了自己——一个普通女孩,通过刻苦努力、顽强奋斗走上科学之路的传奇一生。二部分则是居里夫人为丈夫皮埃尔居里所写的传记。书中通过居里夫人的记叙、两人的书信、日记,以及他人对皮埃尔居里的评价等,展现出了皮埃尔居里的高尚人格魅力。
玛丽·居里(1867—1934),世称“居里夫人”,法国波兰裔科学家、物理学家、化学家。1903年,居里夫妇和贝克勒尔由于对放射性的研究而共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1911年,居里夫人因发现元素钋和镭再次获得诺贝尔化学奖。居里夫人的成就包括开创了放射性理论、发明分离放射性同位素技术、发现两种新元素钋和镭。由于长期接触放射性物质,居里夫人于1934年7月3日因恶性白血病逝世。
居里夫人自传
第一章 成长历程
第二章 从事研究
第三章 经历战争
第四章 美国之行
附 居里夫人生平大事年表
皮埃尔·居里传
前言
第一章 居里家族
第二章 最初的科学研究——压电现象的发现
第三章 在物理和化学学校的初期研究
第四章 婚姻和家庭 性格与品德
第五章 梦想成真 发现了镭
第六章 出名的重负 国家迟到的关怀
第七章 民族的悲痛 成为圣地的实验室
第八章 皮埃尔·居里评介文章选录
附 居里夫人日记选录(1906-1907)
《居里夫人自传》:
第一章 成长历程 我的美国朋友们要我把自己的生活经历写下来。
一开始,我觉得这一建议对我来说实在是难以接受,但我最后还是被友人们说服了,凑凑合合地写了这个简略的生平传记。但我不可能在这本简略的传记里写出我一生中全部的感受,也无法详述我所经历过的所有事情。时过境迁,许多当时的感受已经记忆模糊,时间越久,就越加模糊不清,竟至有时还以为有些事情与己无关。还有许多事情似乎应该是与我有关的,但一提笔想写下来时,却又好像是别人所经历的事情。无疑,人的一生中总会有一些主要的思想和某些深刻的感受在影响和支配着他的一生,使其生活沿着一条主线往前走。这条主线通常比较容易确定,容易找到。有了这条主线,就会明白当初为什么这么做而没有那么做,就可以看到当事人的性格等各个方面的特点。
我祖籍波兰,名叫玛丽·斯科洛多斯卡。双亲都出身于波兰的一个小地主家庭。在我的祖国波兰,像家父家母那样拥有一份不大产业的中产阶级家庭为数颇多。他们在社会上形成了一个阶层,彼此之间往往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到目前为止,波兰的知识分子大多源自这一阶层。
我的祖父领导着一所省立中学,闲暇时还干一些农活。我的父亲勤奋好学,曾就读于俄国的圣彼得堡大学,毕业后回到祖国,在华沙的一所大学预科学校担任物理和数学教师。他娶了一位与他情投意合、志趣相同的年轻女子为妻。她很年轻,但已是华沙一所女子学校的校长了。在当时,她所从事的教育事业被看作是极其崇高而庄严的事业。
我的父母亲对自己所从事的教育事业严肃认真、兢兢业业、恪尽职守。他们的学生遍布波兰全国,可以说是桃李满天下。这些学生至今仍对我的父母爱戴而感激,永远地怀念着自己的恩师。即使在今天,每当我回到波兰,总会遇见一些父母以前教过的学生,他们总要向我倾诉他们对我父母的温馨怀念。
我的父母尽管居住在城市,在学校任教,但他们与身在农村的亲戚们都保持着来往。每到放假,我就会跑到农村亲戚家里去小住,这使得我对波兰的农村情况颇为了解,而且也使我喜欢上了农村。在农村,我会感到无拘无束、散淡惬意。我之所以终生喜爱田野乡村,喜爱大自然,想必与这段值得怀念的生活经历不无关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