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以剖小党之五脏,察大党之盛衰。名为台湾政党之研究,实为大国、大党的政党政治之论,对我研究台湾现状及其回归至未来,并大国政党执政之借鉴,有重要的警示作用。
当代台湾政党政治的缘起
当代台湾政党政治的理念
台湾主要政党的政治过程
当代台湾政党政治的特质
台湾政党政治现状及前景
这些年来,在我国政党政治和党的建设研究中(从理论层面讲,这二者在我看来本质上应当是合流的),诸如“政党执政规律”、“政党现代化”和“政党活动科学化”这些我长期坚持的概念,在各种研究文献中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说明人们对这些思考的认同日益增强。这是令人感到极大宽慰的事情。
政党作为一种世界普遍存在的客观政治现象,本来就应当属于人类的共同创造,有着许多共同的规律可循。因此,在政党研究从一门学科成为科学的过程中,相互比较和借鉴是不可或缺的环节。政党是人民的工具、民主的手段,是连结国家和社会的桥梁和纽带。不做政党份内之事,任何政党都不会成功;不体现政党的民主本质,也就没有好的政党政治。政党、政党政治的规律性、共性体现在不同时代、地区和文化生态中,会展现为特殊性。我们可以从一般性、规律性的角度去分析、看待不同的政党政治,也可以从个性、特殊性出发去深化、丰富对一般性、规律性的认识。但是,因为自觉特殊,就轻易地否定人类政治文明的共性,显然是不明智的。纵观我们党执政的历史,有成功,有挫折,原因很多。但把政党的特殊性摆在共同的规律性之上,忽视普遍规律,不愿意或不善于吸收马克思主义政党以外各类政党的经验。
徐锋,1973年生,山东临沂人,南开大学哲学硕士,中央党校法学博士,人民大学政治学博士后,中央社会主义学院统战理论教研部讲师。主要从事政治学基本理论研究、政党与政策理论及政治发展比较研究。
第一章 导论
一、政党政治的世界性及其地区性、民族性
(一)政党政治的世界性
(二)政党政治的地区性、民族性
二、区域性的检视:东亚地区的政党政治及其发展
(一)东亚各地较早出现的政党多是动员性民族政党
(二)东亚文化传统对政党政治产生重大影响
(三)东亚政党和政党政治带有浓郁的威权色彩
(四)当代东亚政党政治整体上处于民主转型过程中
三、个案的研究:考察台湾政党政治的意义及相关说明
(一)为什么要研究当代台湾的政党政治
(二)当代台湾政党政治相关研究的现状
(三)对本书研究方法的相关说明
(四)对本书结构安排的相关说明
第二章 当代台湾政党政治的缘起
一、台湾政党政治的生态环境分析
(一)地域、历史和文化的特点
(二)经济社会的变迁及影响
(三)制度和法律的沿革
二、国民党威权政治的式微和终结
(一)合法性困境和国民党的衰落
(二)党外运动与民进党的成长
(三)公元2000年的政党和平轮替
第三章 当代台湾政党政治的理念
一、政党政治理念的基本意蕴
二、“威权的民主”观念与“民主的威权”理念
(一)威权主义、民主主义的含义
(二)国民党关于权威与民主的理念
(三)民进党对权威和民主的理解
(四)其他政党对民主与权威的理解
三、乡土的台湾意识与“民族”的“台独”意识
(一)什么是台湾意识?什么是“台独”意识?
(二)泛蓝政党所理解的台湾意识
(三)泛绿政党所持有的“台独”意识
四、改良的民本主义与激进的民粹主义
(一)推进政治发展的两条进路
(二)国民党对改良和民本的坚持
(三)民进党对激进和民粹的偏好
第四章 台湾主要政党的政治过程
一、政治过程研究及其视野中的政党
二、台湾主要政党内部的政治过程
(一)派系、政党中的组织和派系
(二)国民党的组织、派系及其决策过程
(三)民进党的组织、派系及其政策活动
三、政党之间的关系及其与政府、社会的关系
(一)主要政党的社会动员与选举行为
(二)政府运作中的政党活动
第五章 当代台湾政党政治的特质
一、主辅二元式的政党体制
(一)两大阵营的矛盾关系
(二)各阵营内的矛盾关系:竞争与合作
二、对抗主导型的政党政治
(一)对抗主导着台湾政党政治的发展
(二)对抗主导台湾政党政治的缘由
(三)对抗主导台湾政党政治的后果
三、角色冲突引发功能紊乱
(一)角色冲突引发功能紊乱的历史与现实
(二)角色冲突引发功能紊乱的原因
(三)角色冲突弓I发功能紊乱的后果
四、相对较低的制度化水平
(一)政党政治制度化及其与民主巩固的关系
(二)台湾政党政治制度化的状况
(三)台湾政党政治制度化水平较低的原因
第六章 台湾政党政治现状及前景
一、台湾政党政治未来发展的现实基础
(一)民进党的倒退与沉沦
(二)国民党的改革及成就
(三)其他政党的发展与没落
二、台湾政党政治未来可能的前景
(一)决定政党政治走向的关键变量
(二)未来台湾可能的政党政治走向
参考文献
后记
2.在政党与社会关系上,政党、特别是某些实力雄厚的执政党,在循西方模样代表社会的同时,还始终自觉或不自觉地执行着传统的东方式引导和教化职能。这一职能又与东亚政党自身特有的社会动员职能紧密联结,形成了一整套严密的渗透和控制社会生活的政治机制。以某种特定的意识形态为导向,以严密的社会控制为手段,政党因此而获得极高的权威。但是,由于有些政党及其领袖往往会过分扩张这一权威,无形间就展现出了极强的超越世俗和公众的色彩,因而又事实上把这一权威置于一种被质疑和受抵制的困境之中。
3.在政党与国家关系上,由于“党造国家”在东亚是比较普遍的现象,政党就不仅仅是西方意义上的社团,而是国家产生的母体和推动其发展的机器。铸造国家的政党挟开国之余威,来决定国家的体制,决定其他政党在该体制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国家对经济社会的控制和干预方式等等。由此,领导建国的执政党事实上剥离了原本应由国家来承担的许多政治职能。
4.在政党与政府关系上,东亚政党对政府权力尤为看重,较之西方发达民主社会的政党,大多数东亚国家和地区的主要政党可能更不愿意做在野党,事实上也很少出现西方那样高度负责任、有能力并有成效地监督和制衡政党政府的在野党。在东亚这样一个历史上就习惯于行政主导的地区,政党一旦执政,那么它与政府的结合就更为紧密,对权力的控制也就更加严密。为了获取政府权力,个别政党的行为带有极强的机会主义色彩,有时甚至不择手段。2004年,中国台湾地区的民进党凭借两颗子弹来延续政权的做法就是一个比较典型的例子。
5.在不同政党间的关系方面,相当多的地方存在着控制与服从、排斥与抵制的不平等关系,甚至是某种零和关系,平等、竞争与合作的党际关系尚未成为主流。比如新加坡人民行动党,长期以来它只是把反对党当作衡量自己执政满意度高下的工具,它总是以种种方式,包括公开但不光彩的手段来限制反对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