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适应高等院校对医学人才知识结构和创新能力培养的要求,展现生命科学的发展与化学的联系,本书在编写过程中,除了注重基础理论知识的覆盖面以外,在教材的相关章节中还增加了生物医药卫生、生命健康等相关知识,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医用化学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及其在医药卫生、科学研究中的应用,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综合解决问题和创新思维的能力,为后继课程的学习及将来的工作奠定基础。
第一章 溶液和胶体分散系
第一节 溶液的组成标度
第二节 溶液的渗透压
第三节 表面现象和表面活性剂
第四节 溶胶
第五节 高分子化合物溶液
第二章 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
第一节 化学反应速率的表示方法
第二节 化学反应速率理论简介
第三节 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
第四节 化学平衡
第五节 化学平衡的移动
第三章 电解质溶液
第一节 强电解质溶液理论
第二节 酸碱质子理论
第三节 水溶液中的质子传递平衡
第四节 酸碱溶液pH的计算
第四章 缓冲溶液
第一节 缓冲溶液及缓冲机制
第二节 缓冲溶液的pH
第三节 缓冲容量和缓冲范围
第四节 缓冲溶液的配制
第五节 血液中的缓冲系
第五章 难溶强电解质的多相离子平衡
第一节 多相离子平衡与溶度积
第二节 溶度积规则
第三节 沉淀的生成
第四节 沉淀的溶解
第六章 原子结构和共价键
第一节 原子结构
第二节 共价键
第三节 分子间作用力
第七章 氧化还原与电极电势
第一节 氧化还原的基本概念
第二节 原电池和电极电势
第三节 浓度对电极电势的影响
第四节 电极电势的应用
第五节 电势法测定溶液的pH
第八章 配位化合物
第一节 配位化合物的基本概念
第二节 配位平衡
第三节 螯合物
第九章 现代仪器分析技术简介
第一节 紫外一可见分光光度法
第二节 荧光分析法
第三节 红外吸收光谱法
第四节 核磁共振波谱法
第五节 高效液相色谱法
第十章 有机化学概述
第十一章 链烃
第一节 烷、烯、炔的结构
第二节 烷、烯、炔的命名
第三节 烷、烯、炔的物理性质
第四节 烷、烯、炔的化学性质
第十二章 环烃
第一节 脂环烃
第二节 芳香烃
第十三章 旋光异构
第十四章 卤代烃
第一节 卤代烃的分类和命名
第二节 卤代烃的性质
第十五章 醇、酚、醚
第一节 醇
第二节 酚
第三节 醚
第四节 硫醇、硫醚
第十六章 醛、酮、醌
第一节 醛、酮
第二节 醌
第十七章 羧酸、取代羧酸、羧酸衍生物
第一节 羧酸
第二节 取代羧酸
第三节 羧酸衍生物
第十八章 有机含氮化合物
第一节 胺
第二节 酰胺
第十九章 杂环化合物、生物碱
第一节 杂环化合物
第二节 生物碱
第二十章 糖类
第一节 单糖
第二节 二糖
第三节 多糖
第二十一章 脂类、甾族化合物
第一节 油脂
第二节 类脂
第二十二章 氨基酸、多肽、蛋白质
第一节 氨基酸
第二节 肽
第三节 蛋白质
第二十三章 核酸
第一节 核酸的分类
第二节 核酸的化学组成
第三节 核酸的结构
第四节 核酸的一般性质和功能
附录
主要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