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书单推荐
新书推荐
|
互联网金融教程
电子商务和电子金融经过十多年的逐步融合,中国互联网金融进入了爆发式增长时期,“互联网金融”概念风起云涌,2013年被金融界和互联网界称为中国“互联网金融元年”。电子商务的迅速发展已成为我们的生存方式,但互联网金融的良好支撑和网络企业的规范行为是电子商务健康持续发展的保障。本书阐述了互联网金融活动涉及的诸多问题。对诸如P2P网络信贷、众筹融资、第三方支付、虚拟货币、互联网银行、算法交易、供应链金融、互联网理财、互联网保险、互联网理财等崭新领域的专业难题等都有专门章节阐述。而对于最新的互联网金融模式与立法监管等新的进展、特别是互联网金融的普惠性实务给予应有的重视。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互联网金融成为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互联网金融的应用已经渗透到社会生产的各个行业,由此也拉动了社会对互联网金融人才的巨大需求。当前国际危机对中国经济的负面影响隐约可见,中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着严峻的考验。互联网金融产业已经成为我们迎战危机的强大动力和坚定支撑。在互联网金融模式下,物联网、移动支付、大数据、社交网络、搜索引擎和云计算等技术手段极大地减少了金融市场的信息不对称问题,使得支付、投资、融资等金融活动均可迅捷地通过互联网来实现。互联网金融作为一种新型金融业态,前途无量。
随着 WiFi、3G、4G、GPS、GIS 等通信标准和移动技术的成熟应用,以及智能手机、平板计算机等移动终端的广泛普及,未来5~10年,将是互联网金融发展的“黄金时代”。 由于“平等、开放、协作、分享”的互联网精神与“安全性、私密性、专业性”的金融交易客观属性存在着天然的冲突,“互联网金融”作为新生事物,在高速发展的同时,也在信息安全、消费者保护、金融体系稳定等方面带来了诸多的问题和风险,并对传统法律体系和金融监管提出了挑战。 2006—2009年,教育部全国高校电子商务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制定了电子商务专业知识体系及核心课程教学大纲,根据第二届教指委的文件精神,我们确定了“互联网金融”课程新的教材写作大纲。在这种情况下,受电子工业出版社的委托,我们着手《互联网金融教程》的撰写工作,力图为电子商务或金融类专业学生提供一本理论深入、内容充实、材料新颖、范围宽广、叙述简洁、条理清晰,适合教学的互联网金融方面的教材。我们对《互联网金融教程》的体系进行了重新构筑,形成了符合互联网金融教学要求的理论体系。本教材是作者在教学层次上采纳了众多教学理论和实践的经验及总结。 本书分为15章:第1章互联网金融概论;第2章互联网金融技术;第3章互联网金融模式;第4章互联网银行;第5章网络借贷;第6章众筹融资;第7章第三方支付;第8章互联网证券;第9章虚拟货币;第10章供应链金融;第11章互联网保险;第12章互联网金融理财;第13章互联网金融征信;第14章互联网金融立法;第15章互联网金融监管。我们认为,上述内容足以涵盖互联网金融业务的各个方面,形成完整的体系。 本书的撰写工作由国内多所院校的互联网金融教师共同完成,主要参与者是西安邮电大学秦成德教授、中国互联网金融工作委员会秘书长江艾芸女士、西安邮电大学武琦老师、都邦保险辽宁分公司秦立波等。本书写作按分工编写,全书由秦成德总纂完成。 在本书的撰写过程中,得到了教育部全国高校电子商务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的支持和指导,得到了中国电子金融产业联盟的支持,得到了电子工业出版社王志宇编辑的大力帮助,也得到中国电子商务协会领导、移动商务专家咨询委员会的大力支持,并受到中国信息经济学会电子商务专业委员会的热情关怀。本书写作过程中,不但依靠了全体撰稿人的共同努力,同时也参考了许多中外有关研究者的文献和著作,在此一并致谢。 互联网金融是一个方兴未艾、日新月异的领域,许多问题尚在发展和探讨之中,观点的不同、体系的差异,在所难免。本书不当之处,恳请专家及读者批评指正。 秦成德
秦成德,西安邮电大学教授,中国电子商务协会移动商务专家委秘书长,中国信息经济学会电子商务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北京信息产业协会专家委员会专家。中国电子金融产业联盟副秘书长中国互联网金融智库专家
第1章 互联网金融概论
案例导入 1.1?互联网金融的内涵 1.1.1?互联网金融的定义与特点 1.1.2?互联网金融的作用 1.1.3?互联网金融的崛起 1.2?国内外互联网金融的发展 1.2.1?中国 1.2.2?美国 1.2.3?欧盟 1.2.4?日本 1.2.5?俄罗斯 1.2.6?南非 1.3?互联网金融的业务模式 1.3.1?互联网融资类 1.3.2?互联网服务类 1.3.3?金融产品网络销售类 1.4?互联网金融的风险 1.4.1?机构定位模糊 1.4.2?资金第三方存管制度缺失 1.4.3?内控制度的不健全 本章小结 本章案例 本章习题 第2章 互联网金融技术 案例导入 2.1?大数据 2.1.1?大数据的内涵 2.1.2?大数据的趋势 2.1.3?大数据促进互联网金融发展 2.1.4?大数据前景 / 26 2.2?云计算 / 28 2.2.1?云计算的内涵 / 28 2.2.2?云计算的特点 / 30 2.2.3?云计算的服务形式 / 30 2.2.4?云计算的核心技术 / 31 2.2.5?云计算的平台 / 33 2.3?移动互联网34 2.3.1?移动互联网的概念 / 34 2.3.2?移动互联网的特点 / 36 2.3.3?移动互联网技术 / 37 2.4?物联网 2.4.1?物联网的内涵 2.4.2?物联网应用 2.4.3?物联网产业链 2.4.4?物联网发展模式 本章小结 本章案例 本章习题 第3章 互联网金融模式 案例导入 3.1?互联网金融的创新 3.1.1?互联网金融的融合 3.1.2?商业模式被互联网技术深刻改变 3.2?互联网金融的演化 3.2.1?基础设施层 3.2.2?接入系统层 3.2.3?应用层 3.2.4?传统金融与互联网融合的三种形态:渗透、打通、交融 3.3?互联网金融商业模式发展 3.3.1?互联网金融模式的性质 3.3.2?互联网金融演进的经济社会属性 3.3.3?互联网金融演进的产业组织属性 3.3.4?互联网金融演进的消费文化属性 3.3.5?互联网金融演进的模式功能属性 3.3.6?互联网金融模式创新的必然 3.4?互联网金融商业模式类型 3.4.1?第三方支付 3.4.2?P2P借贷 3.4.3?线上供应链金融和产融结合 3.4.4?征信体系 3.4.5?众筹融资 3.4.6?互联网理财 3.4.7?互联网巨头切入金融 3.4.8?传统金融机构接入互联网 3.5?互联网金融的未来格局 本章小结 本章案例 本章习题 第4章 互联网银行 案例导入 4.1?互联网银行的内涵 4.1.1?互联网银行的概念 4.1.2?互联网银行的属性 4.1.3?互联网银行发展的驱动机制 4.2?互联网银行崛起 4.2.1?核心在于大数据 4.2.2?互联网银行刚开始起跑 4.3?互联网银行的价值 4.3.1?核心逻辑链 4.3.2?大数据之源:UGC网络 4.3.3?点石成金:从数据到信息 4.3.4?寻找最具价值的环节 4.4?互联网银行的效应 4.4.1?互联网银行的颠覆效应 4.4.2?互联网银行的互补效应 4.4.3?互联网银行自身的规模效应 4.4.4?互联网银行的社会效应 4.4.5?对传统银行的影响 4.5?美国互联网银行的发展模式与启示 4.5.1?美国互联网银行发展模式 4.5.2?美国经验对我国互联网银行发展的启示 4.6?互联网银行的发展趋势 4.6.1?创造客户价值为核心竞争力 4.6.2?多业态经营拓展盈利空间 4.6.3?加强风控管理实现可持续增长 4.6.4?全方位实现普惠金融 4.7?互联网银行的风险 4.7.1?互联网银行的风险类型 4.7.2?互联网银行的跨国风险管理 4.7.3?互联网银行风险管理体系建设 4.7.4?推进互联网银行发展 本章小结 本章案例 本章习题 第5章 网络借贷 案例导入 5.1?P2P网络借贷的内涵与本质 5.1.1?网络借贷的概念 5.1.2?网络借贷的兴起 5.1.3?网络借贷的特点 5.1.4?P2P网络借贷及运作模式 5.2?网络借贷的意义与作用 5.2.1?网络时代的金融脱媒对落后体制的冲击 5.2.2?从网络借贷看金融市场的统一性 5.2.3?P2P贷款对我国金融监管体制的挑战 5.2.4?P2P网络贷款规制 5.3 网络借贷的个人信息权保护 5.3.1?网络借贷平台的信息操作 5.3.2?P2P网络借贷客户信息权益 5.3.3?国外网络借贷的个人信息保护方式 5.3.4?我国网络借贷的个人信息保护缺欠 5.4?国外网络借贷的发展 5.4.1?美国对P2P贷款的法律监管 5.4.2?英国P2P网络借贷监管 5.5?我国P2P网络借贷的风险与监管 5.5.1?P2P网络借贷的风险 5.5.2?我国P2P网络借贷监管的现状 5.5.3?我国P2P网络借贷监管的可行性 5.5.4?我国P2P网络借贷平台监管的政策 5.6?我国网络借贷法律制度构建 5.6.1?加快互联网金融的个人信息保护立法 5.6.2?建立完善的个人信用体系 5.6.3?建立安全的个人信息保护制度 本章小结 本章案例 本章习题 第6章 众筹融资 案例导入 6.1?众筹融资的定义及特征 6.1.1?众筹融资的定义 6.1.2?众筹融资兴起于美国 6.2?众筹产生和发展的原因 6.2.1?中小企业界定及融资现状 6.2.2?中小企业融资障碍分析 6.3?众筹模式的划分 6.3.1?股权众筹融资模式 6.3.2?股权众筹的优势与劣势 6.4?众筹项目运作机理 6.4.1?商品众筹项目 6.4.2?股权众筹项目 6.4.3?商品众筹与股权众筹的对比 6.4.4?众筹平台分类 6.5?众筹平台数据分析 6.5.1?商品众筹网站 6.5.2?股权众筹网站 6.6?我国众筹融资发展状况 6.6.1?我国众筹行业发展环境 6.6.2?我国众筹市场发展驱动力 6.6.3?我国众筹行业发展价值 6.6.4?我国众筹融资发展现状 6.7?众筹的风险与法律问题 6.7.1?投资者参与众筹面临的风险 6.7.2?我国众筹发展面临的法律问题 6.7.3?互联网众筹风险控制 6.7.4?众筹模式引发的变革 本章小结 本章案例 本章习题 第7章 第三方支付 案例导入 7.1?第三方支付概述 7.1.1?第三方支付的概念 7.1.2?第三方支付的主体 7.1.3?第三方支付的特点 7.2?第三方支付的支付模式 7.2.1?独立的支付网关模式 7.2.2?账户型支付网关模式 7.2.3?移动支付模式 7.3?第三方支付模式的优越性 7.3.1?支付平台交易顺利 7.3.2?满足商家的需求和利益 7.3.3?消费者网上交易安全 7.4?第三方支付的发展现状 7.4.1?监管法规不断完善 7.4.2?交易规模保持强劲增长 7.4.3?支付宝仍占据主要市场份额 7.4.4?业务模式不断创新 7.4.5?第三方支付在竞争中面临的问题 7.5?国外第三方支付市场规制的启示 7.5.1?美国对第三方支付规制的经验 7.5.2?欧盟对第三方支付规制的经验 7.5.3?亚洲国家和地区规制的经验 7.5.4?国外第三方支付规制经验的启示 7.6?我国第三方支付的法律规制 7.6.1?第三方支付中的法律关系分析 7.6.2?法律监管的必要性和可实施性 7.6.3?构建第三方支付法律规制 本章小结 本章案例 本章习题 第8章 互联网证券 案例导入 8.1?互联网证券概述 8.1.1?互联网金融对证券行业的影响 8.1.2?互联网证券交易模式的改变 8.2?互联网证券交易技术 8.2.1?算法交易的兴起 8.2.2?高频交易的内涵与现状 8.3?算法交易的发展综述 8.3.1?类型及绩效评估研究 8.3.2?算法交易与市场效率 8.3.3?算法交易与市场结构 8.4?互联网证券交易原理 8.4.1?趋势策略 8.4.2?价差策略 8.4.3?做市策略 8.4.4?策略开发中的考量 8.5?算法交易与资本市场监管 8.5.1?算法交易对资本市场的影响 8.5.2?算法交易在中国资本市场试水 8.5.3?高频交易监管的政策 8.6?算法交易的展望 本章小结 本章案例 本章习题 第9章 虚拟货币 案例导入 9.1?虚拟货币概述 9.1.1?虚拟货币的概念 9.1.2?虚拟货币的分类 9.1.3?虚拟货币的特点 9.1.4?虚拟货币与法定货币的比较 9.2?虚拟货币的性质 9.2.1?个性化货币 9.2.2?个人决定货币 9.2.3?价值交换机制不同 9.2.4?银行电子货币 9.2.5?信用信息货币 9.2.6?个性化信用凭证 9.3?虚拟货币的功能 9.3.1?小额支付功能 9.3.2?奖励功能 9.3.3?信息功能 9.3.4?文化价值定位 9.3.5?提升传统产业 9.3.6?开辟个人所得税源 9.4?虚拟货币的风险 9.4.1?发行人的破产风险 9.4.2?网络虚拟货币的通货膨胀风险 9.4.3?网络违法犯罪风险 9.4.4?对现实金融体系的影响 9.5?虚拟货币的监管 9.5.1?虚拟货币的立法 9.5.2?虚拟货币发行和交易的监管 9.5.3?虚拟货币持有人的保护 9.6?发展虚拟货币大势所趋 9.6.1?看准虚拟货币崛起前景 9.6.2?虚拟货币应是各国货币间的合法媒介 9.6.3?使用者必须有全球性视野观 9.6.4?透析虚拟货币背后的价值 9.6.5?虚拟货币的发展―区块链 本章小结 本章案例 本章习题 第10章 供应链金融 案例导入 10.1?供应链金融内涵 10.1.1?供应链金融产生的背景 10.1.2?供应链金融的概念 10.1.3?供应链金融的多方位视角 10.1.4?供应链金融的意义 10.1.5?供应链金融的优势 10.1.6?供应链融资的基本流程 10.2?供应链金融理论 10.2.1?供应链与供应链管理 10.2.2?供应链管理的价值 10.2.3?企业融资 10.2.4?MM理论 10.3?供应链金融的主体 10.3.1?银行 10.3.2?核心企业 10.3.3?配套企业 10.3.4?物流企业 10.3.5?协同发展 10.4?供应链金融协同 10.4.1?银行与中小企业的关系 10.4.2?银行与核心企业的关系 10.4.3?核心企业与中小企业的关系 10.4.4?第三方物流企业与其他主体的关系 10.4.5?基于代理的供应链金融协同 10.5?供应链金融模式 10.5.1?供应链金融模式的分类 10.5.2?应收账款融资模式 10.5.3?动产质押融资模式 10.5.4?应付账款融资模式 10.6?供应链金融风险 10.6.1?供应链金融的主要风险 10.6.2?供应链金融风险的防范 10.7?中国供应链金融发展方向 10.7.1?改善供应链金融服务 10.7.2?提高供应链金融产品创新 10.7.3?优化融资业务流程 10.7.4?供应链金融服务领域拓宽 10.7.5?促进电商平台与银行电子化的结合 10.7.6?供应链金融的展望 本章小结 本章案例 本章习题 第11章 互联网保险 案例导入 11.1?互联网保险概述 11.1.1?互联网保险的兴起 11.1.2?互联网保险的内涵 11.1.3?我国互联网保险的发展历程 11.1.4?互联网保险的研究 11.1.5?互联网保险的静态环境分析 11.1.6?互联网保险的动态环境分析 11.2?众安在线业务模式 11.2.1?互联网保险企业 11.2.2?案例――众安在线 11.3?互联网保险的风险控制 11.4?我国互联网保险的现状与问题 11.4.1?我国互联网保险的主要模式 11.4.2?我国互联网保险的特点 11.4.3?我国互联网保险发展的现状 11.4.4?我国互联网保险存在的问题 11.5?国内外互联网保险的比较 11.5.1?国外互联网保险发展现状及前景 11.5.2?以InsWeb为例 11.5.3?借鉴意义 11.5.4?我国保险公司电商发展趋势 本章小结 本章案例 本章习题 第12章 互联网金融理财 案例导入 12.1?互联网金融理财概述 12.1.1?互联网金融理财的概念 12.1.2?互联网金融理财的创新 12.2?互联网金融理财的现状――余额宝 12.2.1?余额宝的发展背景 12.2.2?余额宝的特点 12.2.3?余额宝的困境 12.3?互联网金融理财的实证分析 12.3.1?余额宝类理财产品与商业银行存款业务的比较 12.3.2?余额宝对商业银行证券价格的影响 12.4?外国商业银行的互联网金融理财 12.4.1?外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经验 12.4.2?对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启示 12.5?互联网金融理财的监管 12.5.1?互联网金融理财的风险 12.5.2?余额宝的法律关系分析 12.5.3?互联网金融理财的监管原则 12.5.4?互联网金融理财的规制措施 本章小结 本章案例 本章习题 第13章 互联网金融征信 案例导入 13.1?信用体系概述 13.1.1?信用 13.1.2?个人信用 13.1.3?个人信用体系 13.1.4?个人征信体系 13.1.5?个人信用体系分析 13.2?互联网金融信用 13.2.1?互联网金融信用的产生 13.2.2?我国互联网征信业的兴起 13.2.3?互联网金融征信体系的重要性 13.2.4?我国互联网金融征信体系的现状 13.3?国外互联网金融征信体系的启示 13.3.1?国外征信体系建设模式 13.3.2?国外征信体系建设模式的比较借鉴 13.3.3?国外互联网金融征信体系的经验 13.4?大数据征信 13.4.1?大数据征信的含义 13.4.2?大数据征信的价值与意义 13.4.3?大数据征信的发展应用 13.4.4?大数据征信面临的主要挑战 13.5?我国互联网金融征信体系建设 13.5.1?内部环境建设 13.5.2?外部环境建设 本章小结 本章案例 本章习题 第14章 互联网金融立法 案例导入 14.1?法律体系尚待完善 14.1.1?上位法律缺失 14.1.2?法规不成体系 14.1.3?法规规章冲突 14.1.4?司法救济不足 14.2?民法领域的问题 14.2.1?隐私保护和信息安全 14.2.2?电子合同的效力 14.2.3?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 14.2.4?居间、代理和自营 14.2.5?担保物权制度的网络适用 14.3?金融法领域的问题 14.3.1?主体资格及特许经营 14.3.2?金融产品证券化 14.3.3?分业经营抑或混业经营 14.3.4?跨境交易和跨境支付 14.3.5?虚拟货币的法律地位 14.3.6?非法集资的法律边界 14.3.7?反垄断机制的互联网适用 14.4?程序法领域的问题 14.4.1?司法管辖权 14.4.2?证据效力和举证责任 14.4.3?跨境交易的法律适用 14.5?构建互联网金融法律体系 14.5.1?国外立法适应互联网金融发展 14.5.2?国外监管顺应互联网金融发展 14.5.3?构建中国互联网金融法律体系 14.5.4?健全中国互联网金融监管体系 本章小结 本章案例 本章习题 第15章 互联网金融监管 案例导入 15.1?互联网金融监管概述 15.1.1?互联网金融对金融监管体系的挑战 15.1.2?互联网金融监管的必要性和特殊性 15.1.3?互联网金融监管机制上的国际借鉴 15.1.4?互联网金融发展外部要求上的国际借鉴 15.2?互联网金融下的金融监管 15.2.1?互联网下金融混业经营 15.2.2?世界各国的混业经营模式 15.2.3?世界金融经营模式演进 15.2.4?各国金融监管模式 15.2.5?各国监管模式比较 15.3?互联网金融的功能监管 15.3.1?互联网金融的风险 15.3.2?我国互联网金融监管存在的问题 15.3.3?互联网金融的监管方式 15.3.4?互联网金融的机构监管和监管协调 15.4?构建我国互联网金融监管体系 15.4.1?我国对互联网金融的监管模式的选择 15.4.2?健全我国互联网金融监管体系 15.4.3?互联网金融监管法律制度构建 15.4.4?互联网金融监管的创新 本章小结 本章案例 本章习题 参考文献
你还可能感兴趣
我要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