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稿主要以摩拜、ofo等为案例分析共享单车。内容大体分三部分,分别由相关领域的专家撰写。包括:(1)经济方面,主要进行商业模式分析,如共享经济理论、盈利点,投资点,风险点等;(2)社会伦理方面。主要分析公民素质、社会公德,相关法律问题等;(3)政府态度与作为。从政策层面分析共享单车的便利与潜在问题。
没有硝烟的战争
对于投资人来说,他们看到了一个被忽略的巨大刚需市场和一个已经被验证可行的商业模式。短短几个月,几十亿元风险投资涌入共享单车市场。身为ofo的投资人,金沙江创投董事总经理朱啸虎在谈到投资逻辑时认为,能做起来最好,公司会长成独角兽;如果做不起来,凭借校园市场也能到创业板上市。
一“宁可站队选错对象,也不能错失风口”
二 跟风与抄袭,创业企业永远的痛
三共享的是单车,角力的是资本
四 技术与人海,谁能更胜一筹?
五 口碑:检验产品的试金石
六共享单车能盈利么?
七 共享经济的考量:赢家能否通吃?
中国离男人绅士、女子优雅还有多远?
共享思维的核心是共享、分享商品或服务,消费者没有所有权,只有使用权,按次消费即可,非常简单。可这也会令商品呈现出一种特殊状态,部分人看不清楚商品的所有权属性,误以为是“无主之物”,因此产生私自占有心理,从而上演“公地悲剧”。
一共享单车成为公民素质的“照妖镜”
二“不拥有”,可以;“不负责”,不行!
三 共享单车动了谁的奶酪
四 用法律和技术遏制“公地悲剧”
五 共享单车助力信用社会建立
六共享思维或将颠覆千年财富观念,引爆新一轮
中国奇迹
看得见的手,边界也要看得见
政府数量管制效果存疑,市场出现的问题最终将由市场解决。由于共享单车模式具有互联网创业的特征,在一定时间范围内的规模之争不可避免,这是市场竞争的必要阶段。共享单车企业最终需要靠合理的盈利模式谋得生存,那些没有市场支撑的企业终将被市场淘汰,从而达到供需平衡状态。所以,政府管理者无需对供需失衡这种能够通过市场调节的问题过分担忧,市场出现的问题最终将由市场解决。此外,对共享单车的投放进行数量管制的提议也难以落实,这是因为一方面政府并不能比企业对市场需求做出更合适的判断,另一方面由于很难做到数量管制下的公平分配,会一定程度上造成市场的不公平竞争。
一 共享单车做了一件政府做不好的事
二 看不见的手拥有自我修复能力
三他山之石:看国外政府如何创造条件助推自行车复兴
四 宽容新事物,治理宜疏不宜堵
附录一 关于鼓励和规范互联网租赁自行车发展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
附录二 解读《关于鼓励和规范互联网租赁自行车发展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