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煤炭资源丰富。在中国一次性能源生产和消费构成中,中国煤炭生产和消费将在今后较长时间内占据50%以上。三十多年来,世界煤炭开采的基础理论以及采煤工艺、技术和装备高速发展,对相关工程技术人才和科技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编写一本适合当前采矿工程本科专业教学要求的教材成为急需解决的问题。
本次编写《采煤学》,主要基于煤炭工业出版社2012年出版的《〈采煤学〉(地下开采部分)》,参考了许多其他相关教材、科学技术标准和规范、科学技术研究论文和工程设计报告等,进一步优化了知识结构体系,补充了相关知识内容。目前,该教材包含了煤炭地下开采和露天开采两大知识内容,但以煤炭地下开采知识为主。在地下开采部分,总体采用了井田开拓采(盘、带)区巷道布置采煤方法和回采工艺的知识表达顺序。编者力求在有限的篇幅中,依据系统、规范、简洁的编写原则,重视知识结构的层次性、递进性和关联性,知识内容的系统性、规范性和实用性,明确基本概念,突出重点知识,注重知识表达与工程实践的结合。通过使用本教材,让学生在有限的学习时间内掌握本专业课程涉及的基础理论和工程应用技术知识,配合其他课程以及专业生产实习、毕业实习、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等实践教学,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工程实践能力和初步的科技创新能力。
本教材由曹树刚、勾攀峰和樊克恭任主编,通过重庆大学、河南理工大学、山东科技大学、华北理工大学、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和毕节学院等有关老师反复讨论,形成了最终的编写大纲。其中,井田内划分的主体内容还广泛征求了太原理工大学、安徽理工大学、湖南科技大学、河北工程大学、华北科技学院等院校有关老师意见。具体执笔编写情况如下:曹树刚编写总论、第一章、第二章、第三章及第十六章第五节;顾明、曹树刚合作编写第四章、第五章;李东印编写第六章;樊克恭编写第七章、第十二章第三节、第十四章第三节,与勾攀峰合作编写第十三章第四节;臧传伟编写第八章、第十二章第四节;汪华君编写第九章;郭立稳、刘建庄合作编写第十章、第十一章;勾攀峰编写第十二章、第十三章、第十四章和第十七章;姚精明编写第十五章、第十六章;范军富编写第十八章、第十九章和第二十章;李秀琴编写第九章第三节;张遵国编写第十五章第三节。另外,中煤科工集团重庆设计研究院胡仕奉和刘运良、中煤能源集团西安设计研究院蒋晓飞和胡玉红、煤炭工业合肥设计研究院陈吉华等同志提供了许多工程实例,王勇、赵源、徐波和梁俊林等同志参加了本教材部分插图绘制工作,林睦曾校核了全书文字。曹树刚负责全书的总审、定稿工作。在教材编写过程中,还受到煤矿灾害动力学与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重点项目和重庆大学采矿工程专业核心系列课程建设项目的经费资助。本教材的顺利出版,得到煤炭工业出版社的大力支持。在此,谨向参加编写、审查、帮助本教材顺利成稿和顺利出版的单位、人员表示衷心感谢!
教材内容按约130教学学时组织编写。各院校使用时,可以根据自身的教学目标、教学特点和教学学时要求,对其中部分内容进行适当取舍。
由于本教材涉及的基本概念多,基础知识多,既要顾及专业课程历来的知识结构、重点和表达习惯,也要纳入近三十年来煤炭开采领域的新成果,限于编者的知识水平,本教材难免存在疏漏和错误。因此,恳请使用者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