吟咏是我国诵读古典诗词的传统方式,是读者欣赏诗词的最好途径,也是诗词创作的基本功之一。
华锋,辽宁沈阳人,河南大学教授,中国语文现代化学会吟诵分会副理事长,河南省吟诵学会会长。曾发表有关《诗经》、吟诵的学术论文多篇,出版有《诗经诠译》等著作。
序
前言
第一章 吟咏的界定
第一节 吟、咏、诵、读等词义辨析
第二节 吟、咏、诵、读的走向
一、关于诵读的研究
二、关于吟读和咏读的研究
三、关于吟诵的研究
第二章 吟咏的起源
第一节 吟咏的渊源
一、上古诗歌的歌唱
二、《诗经》的歌唱与传播
三、楚辞的歌唱与传播
四、乐府诗的歌唱与传播
五、唐诗的歌唱与传播
六、词的歌唱与传播
七、曲的歌唱与传播
第二节 我国历来重视诗歌创作与诗歌吟咏的理论思考
一、为什么我国历代统治者都非常重视诗歌创作
二、为什么我国历代统治者都非常重视诗与乐的结合
三、就演唱艺术而言,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主体形式
第三章 学习吟咏的意义
第一节 吟咏是古人学习诗歌的门槛
一、有利于把握四声
二、有利于读出气韵
三、有利于把握感情脉络
第二节 吟咏是深人体会、欣赏古典诗歌的重要方法
第三节 吟咏是学习诗词创作的最佳途径
一、今天学习诗词创作的意义
二、吟咏与诗词创作的关系
三、为什么说吟咏有助于诗词创作
第四节 吟咏与陶冶性情,增强修养的关系
一、从吟咏的对象看吟咏与陶冶性情、增强修养的关系
二、从吟咏的方式看吟咏与陶冶性情、增强修养的关系
三、从吟咏的过程看吟咏与陶冶性情、增强修养的关系
第五节 吟咏是传播中华礼乐文化的重要工具
一、吟咏与礼乐文化的关系
二、吟咏本身就是传播礼乐文化的工具
三、吟咏的过程与礼乐文化的关系
第六节 经常吟咏有助于健康
第四章 吟咏与音乐演唱的关系
第一节 古代吟咏与音乐演唱的关系
一、我国古典诗歌形体变化概述
二、诗体的变化给吟咏带来的变化
第二节 词与音乐的关系
一、词史简述
二、词与音乐的关系
三、文人与唱词的分手
第三节 曲与音乐的关系
一、曲的发展历程
二、曲与音乐的关系
三、曲的发展及走向
第四节 当代吟咏与音乐的关系
一、当代吟咏的主要模式
二、从相同的方面来看传统吟咏与音乐演唱的关系
三、从不相同的方面来看传统吟咏与音乐演唱的关系
第五章 吟咏的基本原则
第一节 吟咏的节奏
一、什么是节奏
二、诗歌与节奏的关系
三、如何把握诗歌吟咏的节奏
第二节 吟咏与四声的关系
一、关于四声的基本常识
二、四声产生于何时
三、四声与吟咏的关系
第三节 吟咏时必须注重诗词的思想内容
一、题材对吟咏的影响
二、内容决定吟咏的基调
第四节 吟咏时应该充分发挥所有的音乐手段
一、注意字正腔圆
二、适当注意音高
三、适当地配乐
四、使用音乐训练时的多种方法为学习吟咏的方法
第六章 《诗经》、楚辞及乐府诗的吟咏
第一节 今天我们以什么语言去吟咏
一、使用今语还是古语
二、使用普通话还是方言
三、关于普通话吟咏的再思考
第二节 《诗经》的吟咏
一、吟咏《诗经》中的国风不同于演唱今天的民歌
二、吟咏《诗经》的基本规律
第三节 楚辞的吟咏
一、楚辞的吟咏曾光彩一时
二、吟咏楚辞与吟咏《诗经》之异同
三、吟咏楚辞应该注意的事项
第四节 乐府诗、五言古诗、七言古诗的吟咏
一、乐府诗吟咏研究
二、五七言古诗的吟咏研究
第七章 格律诗的吟咏
第一节 格律诗的分类
第二节 格律诗的吟咏
第三节 学习格律诗吟咏的意义
一、提高写作格律诗的能力
二、格律诗的吟咏是活的文化化石
三、格律诗的吟咏最容易学习、推广
四、学好格律诗的吟咏有助于学习词曲的吟咏
第八章 词的吟咏
第一节 关于词的歌唱
一、文人唱词流传的考证
二、关于文人唱词的认识及研究
三、当前唱词的继承及研究
第二节 词的吟咏研究
一、从文献的角度看词的吟咏
二、词是怎样吟咏的
三、吟咏词时最重要的是节奏点的把握
四、一字豆的处理
第三节 词的吟咏举偶
第四节 吟咏词时应该注意的问题
一、吟咏时怎样处理婉约词与豪放词的不同
二、吟咏时怎样处理平声、仄声的音高
三、吟咏时是否还考虑词的歌唱和吟唱等因素
第九章 曲的吟咏
第一节 曲的由来及特点
第二节 曲的发展及词曲的区别
一、关于曲的发展
二、曲与词的区别
第三节 关于唱曲的介绍及度曲的常识
第四节 关于曲的吟咏
一、曲的吟咏与格律诗吟咏的关系
二、曲的吟咏与词的吟咏的关系
三、曲的吟咏与散文吟诵的关系
附录
附录一 华锺彦先生论古典诗词的韵律与做法
附录二 诗(词)韵常用字表
附录三 词韵常用字
附录四 曲韵常用字
附录五 华锺彦先生吟咏精选
附录六 王文金先生部分吟诵
附录七 华锋部分吟咏
后记
首先,从文学的角度来看,一代有一代的主体形式是三千多年来所形成的客观格局,说明了人们的文学观念、审美观念在不断地变化;与主体形式相结合的韵文演唱形式随之也发生变化是非常自然的,说明人们在音响艺术领域的追求也在与时俱进。诗歌的演唱受音乐与歌词两方面的限制,这是人所共知的。诗歌的形式发生变化,诗歌的演唱方法自然也要发生变化。诗歌的形式发生了变化,诗歌的歌唱方法不可能一成不变。我们不能用歌唱“楚辞”的方法去歌唱格律诗,同样,也不能用歌唱词曲的方法去歌唱《诗经》。所以,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学,一个时代就有一个时代的演唱艺术,这是很自然的
。其次,就演唱艺术来说,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热点是肯定的。上古时期文献不足,不敢妄加评论。春秋时期,北方肯定是以《诗经》的歌唱为主体;战国时期,南方则是以楚声的歌唱为正宗。有汉以来,乐府盛行,《诗经》的四言体和“楚辞”的骚体都日渐式微,从文体上看,乐府诗比四言体更为灵活,比骚体诗更有章法,以五言为主的乐府诗及文人五言诗取代四言诗和骚体诗势在必然。服务于乐府诗的演唱艺术取代服务于四言诗及骚体诗的演唱艺术也是很自然的。当然,四言诗与骚体诗以及它们的演唱艺术并没有就此消亡,只是衰微而已。建安时期,曹操横槊赋四言《短歌行》,蔡文姬和泪作骚体《悲愤诗》都是例证。不仅是建安时期,就是在诗歌发展黄金时期的唐代,四言诗和骚体诗也是时有出现。与此同时,各种不同体裁诗歌的不同吟咏模式也依然存在,每种模式的吟咏,因其固有的诗歌体裁,始终保持如影相随、不弃不离的态势。再次,从受众的角度来看,某种演唱艺术能否成为一个时代艺术主体的前提,不仅要看它是否能得到社会主流群体的认可,而且还要看他是否能得到最高统治者的喜爱,二者缺一不可。当统治者的好恶与社会大多数人的好恶相一致时,一种新的演唱艺术很快就会风靡全国,唐诗的发展史就是最有力的证明。一种演唱艺术如果能为社会主流群体认可,即使暂时不为最高统治者所青睐,它也会蓄势待发,一旦时机成熟,就会迅速繁荣。词曲的发展史就说明了这一点。但是,为最高统治者所青睐而不为社会主流群体所接受的演唱艺术,却永远不可能成为一个时代的主体艺术。如为历朝历代君王所重视的郊庙乐曲始终没有被全社会所认可,除了其内容的特殊性之外,其艺术上过于呆板也是重要原因之一。因此,我们可以说社会主流群体在一定程度上左右了演唱艺术的走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