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运之手》是一本散文集。不擅风花雪月,不擅歌吟咏叹,我只偏爱于人——人事、人情、人心、人性。以一个作家的兴趣,从一名记者的视角,在这一点上都大大满足了我。散文方面也是如此,眼见的总是人,笔触的总是人,真实生活中的人,真切状态下的人。无论对古人还是今人,无论对亲密者还是陌生者,无论对阳光里的人还是阴影下的人,始终怀着少年探险一般的满腔好奇。
自序
时光流逝,一切都已冲淡,一切都在失去。比起那些只能依赖于口头讲述往事的人,我们能用文字定格一些什么,挽留一些什么,这是写书的好处,这是生活的恩赐。
这是一本散文集。不擅风花雪月,不擅歌吟咏叹,我只偏爱于人——人事、人情、人心、人性。以一个作家的兴趣,从一名记者的视角,在这一点上都大大满足了我。散文方面也是如此,眼见的总是人,笔触的总是人,真实生活中的人,真切状态下的人。无论对古人还是今人,无论对亲密者还是陌生者,无论对阳光里的人还是阴影下的人,始终怀着少年探险一般的满腔好奇。
人啊,谁使他们的命运如此?塑造的力量来自何方?——手抚这部文稿,回望半生历史,深深地感到,我度过的人生,我见过的人生,我写过的人生,皆是命运之手操弄出来的作品——天命由此扪知矣!
从不否认人的主观能力,然而,我分明看见人们头顶上的一只手——命运之手,巨大的手掌,诡魅的舞姿。尘襄之上的这一只手,将每一个人拈于股掌,日雕月琢,出神入化,究竟是像铁匠在打铁,像魔术师在变幻术,像教书先生在挥教鞭,还是像赌徒在掷骰子,像戏台青衣在伸出一朵兰花指?
可我知道,它是严酷的,它是仁慈的。
不然,这本集子里,怎么会有这么多的折磨、这么多的庆幸!怎么会有这么多的苦涩、这么多的甜蜜!
本集作品大致分作三类。第一辑是涉及重大题材、社会文化题材的散文,第二辑是游历小品,第三辑是与个人身世相关的纪实散文。它们都保留了当年发表时的原貌,合成一个多棱镜,斑斑斓斓,折射出一个过来人的泪光与微笑。
一颗心灵,躺在命运之手的掌心,仿佛一颗星辰躺在银河之中。本来什么都不需说的,本来什么都不必说了,可还是说了这么多。
2008年8月
王钢,女,生于武汉,初中毕业到河南农村插队。毕业于河南大学中文系。1981年步入文坛,1984年开始从事新闻。现为河南日报文化周刊部主任、高级编辑,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河南省作家协会副主席、河南省报纸副刊协会会长、河南省报告文学学会会长、河南省散文学会副会长。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曾获全国优秀新闻工作者等称号。1991年作为河南省青年作家代表团团长出席全国青年作家会议,1994年作为河南省女新闻工作者代表出席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已出版小说集《天地玄黄》、报告文学集《如坐春风》等,作品多次获全国和省级奖项,并有篇什译介海外。
参见岳飞夫人供奉的李娃
无意之间,风儿吹开了历史帷幔的一角。
在河南汤阴,岳飞故宅的正殿里,李娃进入了人们的视线。这是一尊塑像,素衣素面,与英雄岳飞一起,双双端坐于供台之上。他们的脚下,香烟袅袅,已经飘落八百年的灰烬了。
我仰望塑像,李娃这个名字,好似一枚石子叮咚入水,激起了一串涟漪:岳飞的英名如雷贯耳,怎么没有听说过他的夫人李娃?唐代有一部传奇《李娃传》,相隔天壤的两个女人恰巧同名;按豫北一带的乡习,女子一般不会取李娃这样的名字……忽然,又一句解说恍惚传人了耳中:“……她是岳飞的第二位夫人,因为对岳家有功,所以也供奉在这里。”平时人们口口相传,只是津津乐道岳飞、岳云、张宪等岳家军。英雄身后的女眷们,却一向总是缺席,除了那位传说在儿子脊背上刺字“精忠报国”的岳母,其余的都寂寂无名。
我问热情陪同的汤阴人:岳飞的原配夫人呢?这本是随口一个寻常话题,不料,对面一阵沉默,还有一点躲闪。好一会儿,才压低声音答非所问:……这是出去打仗以后又娶的。
呀,一不小心,大概触到岳飞家乡人的一个忌讳了。
宋代抗金将领岳飞,是一位伟大的民族英雄,一个崇高的爱国主义象征。汤阴县城的“宋岳忠武王庙”,已经成为当代青少年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特别是在广大的民间,悠悠八百年来,从大陆到港、澳、台乃至东南亚,戏文传唱,家喻户晓,庙宇遍布,香火不绝,岳元帅的地位已经几近于神。岳飞出生于今河南省安阳市汤阴县的程岗村。对中原的这个亲生男儿,河南乡亲们的情分更如一条巨大的精神河流,世世代代汹涌澎湃。
可是至今,大部分河南人都不知道岳飞身边有一个李娃。
汤阴人护卫着一个什么故事呢?改嫁的刘氏回来查阅历史资料,几番掩卷,几回唏嘘。岳飞是一本血染的大书,实实令人不忍翻看。
为什么走进岳飞庙的千万游人,对并排跪在门口的五具奸佞铁像秦桧、王氏、万俟呙、张俊、王俊,都忍不住去掴他们的耳光,连王氏那一双丑陋的乳房都被乡人们恶作剧地摸得发亮以羞辱秦桧?这股仇恨的反面,是为英雄无力回天的一腔愤懑,是对英雄连心连肝的一种爱怜。——诚如一位河南乡土作家所言:“中国的民族英雄很多,可为什么老百姓一提起岳飞就格外动感情昵?除了爱国主义,除了民族精神,还有一点,就是因为老百姓觉得他冤!”悲剧是最有力量的,悲剧是将最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而在历史舞台下,中国老百姓是最有灵犀的悲剧观众。
对于汤阴人来说,更是沉冤入骨了。曾经落在岳飞身上的每一条鞭笞,曾经割在岳飞心上的每一道创伤,都由故乡后人一代又一代地体验,一代又一代地感同身受。
也许,已经满负荷的骆驼背上,再也不愿加上一根如椽之痛了,这就是他们讳言岳飞第一个妻子的原因?据历史专家考证,岳飞的四个哥哥先后夭折,他的乳名唤作五郎。岳家原是有几百亩薄田的自耕农,后来涝灾惨重,民不聊生,典卖田亩,借高利贷,到了“公私之债交争互夺,谷未离场,帛未下机,已非己有”的境地。岳飞16岁娶妻刘氏,第二年生岳云,7年后又生岳雷。在此期间,岳飞两次应募从军。到24岁时,已经成长为一个自觉的爱国战士的岳飞,前往相州(今安阳),第三次挥戈从戎,毅然北赴抗金前线。
后来,金兵的腥膻铁蹄大举南下,攻克相州,占领汤阴,并在这里构筑营寨。史料记载,“刘氏两次改嫁,岳云、岳雷由祖母姚夫人抚养。”《尽忠报国——岳飞新传》写道:“岳飞的故乡沦陷后,有个同乡前来寻找岳飞,告诉他母亲姚氏和前妻刘氏的消息,并且转达了姚氏的反复重嘱:‘为我语五郎,勉事圣天子,无以老媪为念也。’岳飞愤恨刘氏的背信弃义,姚氏和岳云、岳雷的凄惨境遇更使他卧不安、食不甘。他派人潜入汤阴县,前后18次,才将母亲和两个儿子接到自己的军营……”——岳飞的妻子改嫁?——一代英烈曾经遭遇婚姻不幸?说实话,得知这段史实,我真是不敢置信。原还以为岳飞的原配刘氏是去世了。如果当初她是去世了,如今汤阴人也不必这么隐忍了。
旷世大英雄岳飞啊,风烟茫茫,他的容颜再向何处寻觅?——然而,人人心中都有一个相同的岳飞,那是一副昂藏七尺之躯,长身玉立,相貌堂堂,魁梧豪壮,英武诚厚。他也许并非天庭饱满、剑眉高耸、星目圆睁、长髯飘拂,但是怀抱弯弓,长枪在手,声如洪钟,号令万众,浴血征战,横扫千军,仅仅这一腔忠诚果敢的男儿浩气就足够了,仅仅这一派严正壮烈的大将风范就足够了!一个女人有幸获得上天赐予的这样一位丈夫,纵然千辛万苦,纵然寒窑独守,也是幸运,也是幸福,夫复何求!可叹刘氏,你究竟还要什么?宋史专家王曾瑜在致汤阴县文化馆王波清的信中谈到:“岳飞原妻为刘氏,刘氏在岳飞从军后改嫁,另娶李氏。……据钱汝雯所编《岳飞年谱》中引《金佗宗谱》,并无刘氏,这当是后世子孙为之避讳。在宋代,妇女改嫁是很普遍的事。禁止妇女、特别是寡妇改嫁,主要是明清的事。”后世子孙为什么“为之避讳”呢?出于对中原民性的一些理解,我想,后世子孙“为长者讳”、“为尊者讳”,当然也有为了少年英雄岳云、岳雷的缘故,刘氏毕竟为其生母,还须掩留情面;然而更主要的原因,大概还是不忍触动岳飞的感情伤疤,岳飞一身的创痕已经够多了!豫北一带的民风,至今端方淳厚,刚毅耿介。对于妇人离弃之事,丈夫一般是不肯咽下这口气的,必定还以颜色,决无迁就转圜的余地。
痛哉岳飞!正在前线厮杀的他,突然闻知后方家变,羞愤交加,遥望北天,国不国,家不家,又是怎样的一番“怒发冲冠”!沙场中,马背上,他默默地追问前妻——你为什么要走?上有白发老母风中之烛,下有幼儿嗷嗷待哺,你忍心抛下他们吗?丈夫保家卫国,出生入死,你不理解他的一颗忠心吗?儿子渐渐长大成人,你不怕他们因你而蒙羞吗?……以前从军带着你住过军营,这次留你在家照顾老小,你却……你还年轻,才二十多岁,乱世穷家你守不住了。夫妻一场,你却没有与我情投意合的缘分,没有与我分担苦难的能力,你走吧!……有谁明白,岳飞誓师杀敌的一声怒吼,倾泻了多少常人不能理解的心情?从此岳飞再也没有回到桑梓故里。
苍天呵,这位英雄,这个好人,怎么能够这样亏了他的一生?所以,你又给了他一个李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