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言诗、骚体诗、五言诗、七言诗、词、曲是我国古代的重要诗歌体裁。本书首先介绍了诗歌格律的基础知识,然后重点讨论了五七言诗、词、曲的格律和用韵。作者在专门的理论论述之外,列举了大量的诗词曲范例,让读者通过阅读具体的作品得到更丰富的感性认识,从而更好地掌握诗、词、曲格律的基础知识。
中国的历史和文化源远流长、光辉灿烂,曾对世界文明的发展做出过重大贡献。今天,当历史车轮进到20世纪和21世纪交替的年代,中国人民又肩负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伟大历史使命。实现这一宏伟目标,既有重重困难,也有种种有利条件。充分利用丰富的文化宝藏,对广大人民,特别是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传统美德教育,就是我们的一大优势。毫无疑问,普及祖国的历史知识,弘扬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向社会提供营养丰富的精神食粮,将对提高中华民族的素质,增强民族自信心和凝聚力,具有积极意义。有鉴于此,北京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与大象出版社携手合作,共同推出“中国历史文化知识丛书”。我们希望这套丛书能受到广大读者的欢迎。
北京大学具有研究和弘扬中国历史文化的传统和优势。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为了进一步发挥这一优势,学校领导于1992年初决定成立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中心成立后,依托中文、历史、哲学、考古等系,组织各方面的教师和专家开展工作。一方面,致力于专深的学术研究,编辑出版《国学研究》年刊和《国学研究丛刊》;另一方面,注重于文化普及工作,“将大学课堂延伸到社会”。
引论 关于诗歌格律的基础知识
(一)构成诗歌格律的条件
(二)四声和平仄
(三)韵和韵部
一 五七言诗的格律和用韵
(一)古体诗和近体诗
(二)古体诗的句法和押韵规律
(三)近体诗的平仄规则
(四)近体诗的对仗
(五)近体诗的句法特点
(六)半律体的五七言诗
(七)近体诗的韵部
附:诗韵常用字表
二 词律和词韵
(一)词的主要特征
(二)词调、词牌、词谱
(三)词的章法
(四)词句的平仄和节奏
(五)词的对仗
(六)词的韵例
(七)宋词韵部
附:词谱举例
三 盐律和曲韵
(一)曲的主要特征及其与词的比较
(二)曲谱和衬字
(三)曲调和宫调
(四)杂剧、散曲、小令、套数
(五)曲的四声和平仄
(六)元曲的韵例和韵部
附:曲谱举例
后记
不同的诗体在分段问题上也有不同的要求。五七言诗是不分段的;四言诗(《诗经》为代表)大多数分段,一段叫做一章。词一般分段,有的也不分段,词的一段叫一阕,按固定的谱式分阕是词的特点。和词相近的曲不分格律上的段落。
声调平仄在诗歌格律中起着重要作用。五七言近体诗、词、曲对于字的平仄各有一套完整的规则;五七言古体诗和更早的四言诗、骚体诗都没有这方面的要求。
对仗在各类诗体中都可以见到,但对于律诗和排律来说,对仗是格律上必不可少的要求,对其他诗体则不是必需的要求。
诗句押韵一般在句子最末一字,这个位置叫“韵脚”。有的诗句末尾用虚字(多数是语气词),称作虚字尾,这种句子的押韵字一般在倒数第二字。一首诗中哪一句用韵、哪一句不用韵,也因诗体而有所不同:近体诗是在偶数句用韵(隔句韵),古体诗可以隔句用韵、句句用韵,或者隔句韵与句句韵交错;词有句句用韵、两句一韵、三句一韵、四句一韵甚至五六句一韵;曲是句句用韵或多数句子用韵少数句子不用韵。
节奏是诗句的声律单位。不同的诗歌体裁,句中节奏可能不同。例如同样是五字句,五言诗的节奏是“二二一”或“二一二”,上一层的划分是上二下三;词和曲的五字句除了有上述形式,还有上一下四的节奏划分,小节奏可以有“一三一”等形式。
以上这些格律条件在不同诗体中的具体表现形式,就是本书要讲的内容。不同诗体格律的宽、严程度不同,近体诗、词、曲的格律很严,书中主要讲这些较严格的格律。又因为五七言古体诗和近体诗关系密切,所以还要讲五七言古体诗。
(二)四声和平仄
诗歌格律中最细致、最复杂的部分是关于四声和平仄的讲究。我们首先需要知道什么是四声,什么是平仄。
汉语是有声调的语言。声调是由字音的高低、升降、长短来区别的。拿普通话来说,它有四个声调,分别叫阴平、阳平、上声、去声:“高山深沟”等字读音高而且平,都是阴平声字;“平常来回”等字读音由半高不低上升到高,都是阳平声字;“走跑犬马”等字的读音由半低到最低再到半高,都是上声字;“大路快迅”等字的读音由高降到低,都是去声字。汉语各个方言的声调情况各不相同,古代的声调和现代也不相同,讲诗律关心的是古代的声调。占今声调的差别首先表现在系统(即字调的分类)方面。唐宋时代及更早的时候.汉语也有四个声调,但不是现代普通话的四声,而是平、上、去、入四声。这套声调系统在诗词中沿用千余年,一直到近代、现代。过去昕谓“四声”,就是指平、上、去、入四声。如果和今天普通话的四声相比,古代的平声字在现代分别归属于阴平、阳平两个调类;古代的上声字大部分仍属于上声,一部分变到了去声;占代的去声字在现代仍然属于去声。以上是就总体本来说的,还有个别字不符合这些一般规律,占代的入声调在现代普通活中消失了,原读人声的字分别归到了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当中:不但是普通话,北方地区大多数方言、西南地区的方言和南方部分地区的方言中也没有入声调了,而且入声字在各地区的归属也很不一致。古今声调的差别还在于具体读音方面,古代四声的调值(高低升降的变化)已经无法确知,但可以肯定跟现代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