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汉序体文学研究》是填补了中国古代文体学研究领域空白的书。崔瑞萍运用文本与文学理论分析结合的方法,在辨名正体、梳理源流、赏别代表作的基础上,首次为我们梳理出序体在秦汉时期的嬗变脉络。在此基础之上,她又通过类比旁通的研究方法,探求序体本身与伴存体之间的相互影响,乃至文体移植的制约因素和规律,创获良多。
崔瑞萍,1977生。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古代文学博士,国家图书馆与南开大学联合招收古典文学与文献学博士后。现就职于北京民俗博物馆。
绪论
一 研究对象的界定
二 研究方法、意义与研究现状
第一章 序的文体溯源
第一节 经典中孕含的序的基因
一 介绍作者情况和篇籍著述的时间、地点等写作背景,叙述生平行状和写作缘起,抒写作者情志
二 说明篇目序次意旨,介绍著作中的编写体例
三 概述伴存体文旨和内容提要
四 对伴存体进行评议,对涉及的专业问题和研究状况进行研究阐发
第二节 《吕氏春秋·序意》
第二章 序体成立
第一节 汉代序之概貌
第二节 汉代序作发达的文类
一 赋序
二 碑铭序
三 经典训诂著作之序
第三章 汉代其他文类的序作
第一节 诗、箴、颂、书、论、赞、记、诏命、引等之序
一 诗序
二 箴序
三 颂之序
四 诔、灵表、哀赞、神诰序
五 赞、书、论、诏命等之序
第二节 汉代序体文学成就较高的作品:叙传性序
第三节 史书、子书、字书等之序
第四章 汉代序体中的经典
第一节 以屈原、《离骚》为中心的序作
第二节 《诗经》大小序
一 《毛诗序》的渊源
二 《毛诗序》作者
三 《诗大序》
四 《诗小序》
五 诗经大小序的地位和艺术价值及其影响
第三节 里程碑之作:《史记·太史公自序》
第四节 蔡邕的碑铭序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就必然要尊崇儒家鼻祖孔老夫子所推崇的厚葬观念。孔子不仅推崇厚葬,还教导人们要看重声名:“君子疾没世而名不称”。厚葬只是说随葬器物丰富,厚葬的礼仪程式中用可以长久保存的石材作碑、写作碑文凿刻其上,正是为了让声名永存。好名本来就是俗世人生中最受大众青睐的一个行为取向,即便是时代之大英雄大豪杰尚且不能免俗,如楚霸王项羽攻占咸阳后,有人劝他定都,可因为急于在家乡父老面前炫耀自己的成就,项羽急于东归,说:“富贵不归故乡,如衣锦夜行,谁知之者!”在汉代察举政策引导之下,尚名的观念更加深入人心。汤一介说:“汉代以察举取士,士人进身之路端赖言行,而以言显者尤为轻易,所以天下之士,竞趋谈辩。……由是,月旦人物,流为俗尚;讲目成名,具有定格,乃成社会中不成文之法度。……其流弊所及,致士人辗转提携,互相吹捧。”①这种好名互捧、结党营私之风,也深深渗透到对死者的追思感念情怀的表达上,故桓范《世要论·铭诔》云:“为臣无忠诚之行而有奸欺之罪,背正向邪,附下罔上,此乃绳墨之所加,流放之所弃,而门生故吏,合集财货,刊石纪功,称述勋德,高邈伊周,下陵管晏,远追豹产,近逾黄邵。势重者称美,财富者文丽。后人相踵,称以为义。外若赞善,内为己发。上下相效,竞以为荣。”裴松之上表请求禁碑时深恶痛绝地指出:“勒铭寡取信之实,刊石成虚伪之常,真假相蒙,殆使合美者不贵。”②碑文的流行,材质的选择,无一不体现着这种风尚,以汉代碑文大家蔡邕而言,“蔡邕的碑文是东汉后期品鉴人物社会风气的产物,也是这种社会风气的真实反映和记录”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