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天文学文献校点与研究:<革象新书><表度说><测天约说><比例规解><测食略>》对《革象新书》《表度说》《测天约说》《比例规解》《测食略》等十三至十七世纪中西五种天文学文献进行了点校,并对每种文献的成书背景、作者和译者,以及主要内容等做了较全面而详细的研究。
《中外天文学文献校点与研究:<革象新书><表度说><测天约说><比例规解><测食略>》适合天文学史、数学史等相关学科的研究者及爱好者参考、阅读。
在现今『全球化』日益明显的时代,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碰撞和融合正在加速进行。尽管各方对这一过程的终极价值判断大相径庭,甚至针锋相对,但是无论如何,各方所面临的对异域文化深入理解的任务都是无法回避的。而对于这一任务来说,历史上的中外交流则是其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考虑到科学技术在今日社会中所扮演的特殊角色,研究历史上的中外科学技术交流就成为上述任务中一个特别迫切的部分。因为科学技术自身所形成的『进入门槛』导致对于研究者的特殊要求——只有少数既受过正规科学技术训练,又具备史学素养的研究者,才能够有效从事这方面的研究。所以,以往的中外交流史研究中,人文方面的交流已经取得了大量成果,但是对于历史上的中外科学技术交流,无论从史料整理、研究成果还是社会影响等方面来看,相比这一领域自身的重要性,都是远远不够的。
就国内的情况而言'历史上的中外科学技术交流,直到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方才逐渐受到学术界较多的关注,逐渐积累了一定数量的研究成果。多年来,我在上海交通大学科学史系的诸位同仁,俱以研究中外科学技术及文化交流为同行所瞩目,成果丰硕。本系教师历年来,先后负责承担国家级及省部级研究项目约三十项(包括已结项及在研),且本系多年来培养了大批博士、硕士研究生,其中亦颇多以中外科技交流方向的课题为学位论文题目者。同仁咸以为,以本系为主要依托,团结各方力量,整合多年研究成果,完成一项中外科技交流历史文献集大成性质的整理研究工程,此其时矣。于是遂有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中外科学文化交流历史文献整理与研究》之申报,并顺利获得资助立项。
此次项目团队的组建,广泛团结国内外各处在科学技术史方面学有专长之研究人员,以上海交通大学科学史系师生为主干,包括了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巴黎第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东华大学、上海师范大学、内蒙古师范大学、上海中医药大学、河南大学、广西民族大学、淮阴师范学院、咸阳师范盥学院等十四个单位的数十位研究人员。
本项目旨在对历史上传入中国之各种域外科学文化,以及中国科学文化向周边汉文化圈输出的相关中文历史文献和典籍,进行全面整理和研究。年代跨度起于汉末,迄于晚清。拟着重收集、整理以下几方面的历史文献:自汉末至宋初随佛教传入中国的包含天文、历法等域外知识的文献,元代随伊斯兰教传入中国的阿拉伯天文学、数学文献和典籍,明清之际随基督教传入中国的欧洲古典天文学、数学、物理学等典籍,晚清传入中国的西方近现代科学典籍,中国科学向周边世界传播的汉文历史文献。
本项目具有科学史、历史学、中外文化交流史等多方面的学术价值,能够为未来的深入研究提供完备的史料集成。
通过建设这一中外科学技术交流的史料集成,以及藉助这一史料集成所展开的在这一领域全方位的深入,可望将历史上中外科学技术交流的研究大大提升一个层级和档次,并使中国研究者在国际学术界获得更多的发言权。
从更为广泛的意义上来看,值此中国和平崛起之际,本项目在扩大中国文化影响,增加中国文化软实力方面的现实意义,亦将越来越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