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 序
张胜友
2014年10月31日,在新古田会议上,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同志曾颇动感情地指出:闽西是原中央苏区所在地,对全国的解放、新中国的建立、党的建设、军队的建设作出了重要的不可替代的贡献。
闽西,一方充盈着英雄传奇的红色土地。
早在五四运动前后,闽西就有一批进步知识分子开始探寻革命的真理。1926年,闽西成立了福建首个中共农村党支部,革命的火种开始在闽西大地燃起。1928年3月4日,后田暴动打响了福建农民武装暴动的第一枪,随后平和暴动、蛟洋暴动、永定暴动相继爆发,八闽大地有了第一个苏维埃政权,有了第一块红色区域,有了第一支红军队伍,闽西成为中国土地革命战争的重要发源地。
闽西如火如荼的革命形势,为朱毛红军入闽献上了一场盛大的奠基礼。1929年3月14日,红四军入闽,在长汀长岭寨击溃国民党福建省防军第二混成旅,击毙少将旅长郭凤鸣。长岭寨大捷,是井冈山会师以来,朱毛红军取得的一次大胜利,整个闽西大地为之欢腾鼓舞。
打土豪、分田地,成立苏维埃政权,闽西开始了轰轰烈烈的土地革命斗争,成了中央苏区的核心区域。接着,在毛泽东的根据地建设思想引领下,闽西苏区开始了卓有成效的经济文化建设,红色小上海长汀名闻遐迩,宁化则被誉为中央苏区乌克兰。
1929年12月28日至29日,彪炳史册的古田会议胜利召开。会议重申了党对红军实行绝对领导的原则,毛泽东重新当选为红四军前委书记。从此,古田会议就像茫茫大海中的一座灯塔,指引着人民军队勇往直前,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
1934年八九月间,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形势异常危急。悲壮惨烈的松毛岭保卫战打了七天七夜,红军指战员和苏区群众用血肉之躯筑起一道又一道屏障,为中革军委部署战略大转移赢得了最后的宝贵时间。9月30日,中央红军第九军团的将士们,齐聚于长汀县南山镇钟屋村观寿公祠门前的草坪上,向闽西根据地的父老乡亲们告别,然后兵分两路,悲壮地踏上了充满艰难险阻的漫漫长征路。
中央红军长征出发时,总兵力达8.6万人,其中闽西籍子弟兵约2.6万人,到达陕北时,闽西籍子弟兵只剩下2600多人。可以毫不夸张地说,长征途中每一华里都掩埋着一名闽西籍红军战士的忠骨。
中央主力红军长征后,留守中央苏区的红二十四师和十几个独立团,总兵力不足1.6万人,从此,在项英、陈毅等人的领导下,开始了艰苦卓绝的三年南方游击战争。广大苏区群众开展保田运动,使得土地革命时期的部分胜利果实,一直保留在广大贫苦农民的手中。闽西,作为中国南方三年游击战争的重要区域和中国革命在南方的战略支撑点,时刻准备着迎接全面革命胜利的到来。从某种意义上说,南方三年游击战争,创造了与二万五千里长征同样辉煌的奇迹!
在闽西苏区波澜壮阔的革命斗争中,从来不缺乏少年儿童的身影,他们加入少先队、儿童团、游击队,甚至直接参加红军;他们站岗执勤、送情报、押解俘获的敌人,甚至与敌人展开面对面的斗争;他们学知识、练体魄,在战斗中成长,留传下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
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上,传承和弘扬红色文化是各级党委、政府义不容辞的职责。2016年6月,中共福建省委宣传部出台《福建红色文化保护、传承和弘扬工程实施方案》,要求通过3至5年的努力,在全省建设一批国家级红色文化基地,创作一批优秀红色文化精品,办好一批红色文化主题活动,推出一批新型红色旅游产品,打造一批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红色文化传播平台。
作为红土地的传人,福建作家尤其是闽西作家,历来重视挖掘和整理红色革命历史资源,并怀着满腔热情,诉诸文字,形成了以弘扬革命传统为宗旨,以坚持革命战争史诗为主旋律,以战争年代英雄人物和史实为题材的文学流派红土地文学,涌现出了一大批优秀作家和优秀作品。如张惟的《中央苏区演义》《血色黎明》;沈世豪的《中国有个毛泽东》《走向辉煌》;钟兆云的《将军与故土》《百战将星刘亚楼》《叶飞传》;庐弓的《秋白之死》;傅柒生的《军魂》;董春水的《下广东》……除此之外,散文方面有黄征辉、吴浣、马卡丹、陈碧珍、廖文茂、天一燕、郭鹰、董茂慧等;小说方面有练建安、季仙、唐宝洪、黄荣才等;传记文学、报告文学方面有张永和、周大文、张耀清、钟建红、符维健等;诗歌方面有刘少雄、李迎春、余小明、江熙、邱德昌等;电视剧方面有邱炳皓、林国良、孙国亮等,都取得了令人欣喜的成绩。
2017年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福建少年儿童出版社抓住契机,策划出版红色少年小说系列共12册,作家有老中青三代,代表着不同时代的人对战争年代的回望和思考;作品涉及的题材比较广泛,有直接描写革命战争的,如詹鄞森、郑宜焜的《好红一片天》,有描写隐蔽战线的,如唐宝洪的《汀江觅渡》,有反映革命斗争中的妇女儿童群体的,如季仙的《红妹子》,有展现福建特有的客家文化、风土人情的,如练建安的《枫岭寨》……
这是一套专门写给当代青少年的红色革命题材的小说,一大群90年前的少年儿童英姿勃发地向我们走来,他们中有出身地主家庭的少共国际师战士范赤男;有为了当红军而女扮男装的细狗;有将父亲送上前线的书画铺学徒路生;有面对敌人的严刑拷打,宁死不屈的客家少年罗号;有智取上杭城的机智少年阿喜;有唱着嘹亮山歌,参加扩红运动的红妹子……硝烟弥漫,他们的身影还未走远,我们仿佛还能看见美丽的客山客水,还能听见隆隆的炮声、喊杀声。
如何向当代青少年读者讲述革命故事?如何通过文学作品,在当代青少年读者的心中种下革命的种子?这是作家们遇到的一个大难题。因此,红色少年小说的出版,是福建作家在这方面的一次有益尝试,是福建作家在红色题材儿童文学领域中的一次集体亮相,也是福建红色文化在新形势下绽放光彩的必由之路。
丁酉岁春于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