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研究读本:恩格斯<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研究读本》从文献选编、写作背景、文献出版和传播、文本解读和当代阐释几个方面力争较为全面解读恩格斯《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一书。《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研究读本:恩格斯<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研究读本》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著作中筛选出一些有关社会主义方面的经典论述。对恩格斯《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写作背景、国内外主要版本的出版和传播情况给予较为细致的文献和思想史梳理。梳理和概述国内外对恩格斯《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的研究概况。选取若干篇国内外较有代表性和专业性的有关恩格斯科学社会主义思想研究的论著。概述恩格斯《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的文本结构和内容。从不同理论视角以专题形式尝试给予经典文本以当代解读。
薛俊强,男,哲学博士,西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中心研究人员,从事马克思社会历史观及其当代性研究。现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省级课题2项。在《马克思主义与现实》、《哲学动态》等刊物发表论文10余篇。
导论
第一部分 历史考证
第一章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写作的时代背景及其问题意识
一 澄清杜林思想对19世纪后半期德国工人党思想的有害影响
二 驳斥杜林对马克思学说的歪曲,重塑马克思恩格斯科学社会主义世界观的本真内涵
三 宣传和普及马克思主义学说,指导各国工人运动和革命
第二章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国外主要版本及其传播情况
一 英文版、日文版和俄文版的写作和出版概况
二 法文版的写作和出版概况
三 德文版的写作和出版概况
第三章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国内主要版本及其传播情况
一 新中国成立前的传播和版本发行情况
二 新中国成立后的传播和版本发行情况
第二部分 研究状况
第四章 国外研究状况
一 第二国际和苏俄东欧时期的研究概况
二 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学者对《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的研究概况
第五章 国内研究状况
一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国内研究概况
二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当代研究概况
第三部分 当代解读
第六章 文本结构和主要内容
一 科学社会主义思想发展前史(空想社会主义)和理论渊源
二 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及科学理论前提
三 科学社会主义的当代现实表征及其未来特征
第七章 重要理论观点的当代阐释
专题一 恩格斯与科学社会主义的“科学性
专题二 从必然王国到“自由王国”——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和价值旨趣
专题三 恩格斯关于未来社会基本特征和发展趋势的理论阐释
专题四 科学社会主义的当代现实表征——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思考
第四部分 经典著作选编
恩格斯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
恩格斯恩格斯致奥托·冯·伯尼克(节选)
列宁弗里德里希·恩格斯
第五部分 附录
附录Ⅰ 研究文献精选
一 伯恩施坦:《科学社会主义怎样才是可能的》
二 考茨基:《疑问的社会主义对抗科学的社会主义》
三 雷纳特·梅尔克耳:《论恩格斯的著作(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的产生、意义和影响》
四 G.A.科恩:《为什么不要社会主义》
附录Ⅱ 参考书目
一 中文参考文献和进一步阅读书目
二 外文参考文献和进一步阅读书目
我们的不可知论者也承认,我们的全部知识是以我们的感官向我们提供的报告为基础的。可是他又说:我们怎么知道我们的感官所给予我们的是感官所感知的事物的正确反映呢?然后他告诉我们:当他讲到事物或事物的特性时,他实际上所指的并不是这些他也不能确实知道的事物及其特性,而是它们对他的感官所产生的印象而已。这种论点,看来的确很难只凭论证予以驳倒。但是人们在论证之前,已经先有了行动。“起初是行动”①。在人类的才智虚构出这个难题以前,人类的行动早就解决了这个难题。布丁的滋味一尝便知。当我们按照我们所感知的事物的特性来利用这些事物的时候,我们的感性知觉是否正确便受到准确无误的检验。如果这些知觉是错误的,我们关于能否利用这个事物的判断必然也是错误的,要想利用也决不会成功。可是,如果我们达到了我们的目的,发现事物符合我们关于该事物的观念,并产生我们所预期的效果,这就肯定地证明,在这一范围内,我们对事物及其特性的知觉符合存在于我们之外的现实。我们一旦发现失误,总是不需要很久就能找出失误的原因;我们会发现,我们的行动所依据的知觉,或者本身就是不完全的、肤浅的,或者是与其他知觉的结果不合理地混在一起——我们把这叫做有缺陷的推理。只要我们正确地训练和运用我们的感官,使我们的行动只限于正确地形成的和正确地运用的知觉所规定的范围,我们就会发现,我们行动的结果证明我们的知觉符合所感知的事物的客观本性。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个例子迫使我们作出这样的结论:我们的经过科学检验的感性知觉,会在我们的头脑中造成一些在本性上违背现实的关于外部世界的观念;或者,在外部世界和我们关于外部世界的感性知觉之间,存在着天生的不一致。
但是,新康德主义的不可知论者这时就说:我们可能正确地感知事物的特性,但是我们不能通过感觉过程或思维过程掌握自在之物。这个“自在之物”处于我们认识的彼岸。对于这一点,黑格尔早就回答了:如果你知道了某一事物的一切性质,你也就知道了这一事物本身;这时剩下来的便只是上述事物存在于我们之外这样一个事实;只要你的感官使你明白这一事实,你也就完全掌握这一事物,掌握康德的那个著名的不可认识的“自在之物”了。还可以补充一句:在康德的那个时代,我们对自然界事物的知识确实残缺不全,所以他可以去猜想在我们对于各个事物的少许知识背后还有一个神秘的“自在之物”。但是这些不可理解的事物,由于科学的长足进步,已经接二连三地被理解、分析,甚至重新制造出来了;我们当然不能把我们能够制造的东西当做是不可认识的。对于本世纪上半叶的化学来说,有机物正是这样的神秘的东西;现在我们不必借助有机过程,就能按照有机物的化学成分把它们一个一个地制造出来。近代化学家宣称:只要知道不管何种物体的化学结构,就可以按它的成分把它制造出来。我们现在还远没有准确地认识最高有机物即蛋白体的结构;但是没有理由说几个世纪以后我们仍不会有这种认识,并根据这种认识来制造人造蛋白。我们一旦能做到这一点,我们同时也就制造了有机生命,因为生命,从它的最低形式直到最高形式,只是蛋白体的正常的存在方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