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历史理论的微观视域(套装上下册)》微观政治哲学作为社会历史理论研究范式深层次的、重要的当代转换,与哲学社会科学诸多领域都处于交叉、交融、渗透、内在化等复杂的关联之中,在20世纪哲学社会科学的许多领域,都包含着相当丰富的微观思想资源。《社会历史理论的微观视域(套装上下册)》主要选取了历史学、政治学、哲学这几个领域在20 世纪的新进展,特别是微观史学、微观政治学、日常生活批判的代表性成果,来具体展示20世纪人类思想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即尝试用微观分析和微观视角来丰富社会历史理论范式,建立宏观视域和微观视域有机统一的社会历史理论。
总序 自觉地开启社会历史理论的微观视域
前言
上卷
一、开启社会历史理论的微观视域
建立一种多向度、多视角的批判理论
中介问题和辅助学科问题
论微观政治哲学
作为社会历史理论的文化哲学
二、微观史学篇
长时段:历史和社会科学
文明史:过去解释现时
《菲利普二世时代的地中海和地中海世界》
第一版序言、结论、中文版序
新史学
《年鉴》运动及西方史学的回归
历史学和长时段
历史学家的技艺:年鉴学派
计量史学和系列史学
心态史学
系列史
乡村史、气候史及年鉴学派——埃马纽埃尔·勒华拉杜里教授访谈录
曼弗雷多·塔夫里
从意识形态批判到微观史学
新文化史学的兴起——与剑桥大学彼得·伯克教授座谈侧记
探索新概念和新方法
意大利近代史研究中的若干倾向
德国日常生活史研究——格茨教授访谈
略论微观史学
下卷
三、微观政治学篇
《知识考古学》引言
权力的微观物理学
尼采、谱系学、历史
一位新型档案员——论知识考古学
沉淀,或历史的形成:可见物与可陈述物(知识)块茎
游牧生存方式
后马克思主义:民主与认同
权力系谱学的策略
福柯非历史主义的历史观
四、日常生活批判篇
把前于科学的和外于科学的
生活世界提到首位
哲学与日常生活批判
连续性与不连续性、微观与宏观
日常生活世界的实在
日常生活面临着危险吗?
日常生活的形而上学
理性向生活世界的回归——20世纪哲学的一个重要转向
五、中国学术界对社会历史理论微观视域的初步思考
现代化进程中的日常生活批判
日常生活批判与社会科学范式转换
现代性的维度及其当代命运
日常生活史:一个新的研究领域
日常生活史与西欧中世纪日常生活
日常生活批判与法学研究
当代中国的乡民社会、乡规民约及其遭遇
社会历史观研究中的微观分析与宏观描述——历史唯物主义研究中的新视角
论马克思的微观哲学视域
“宏观历史解释模式”及其批判
日常生活批判:一种真正植根于生活世界的文化哲学——衣俊卿教授访谈
因此,社会理论为社会现实提供了指南,它提供了社会的模型和认知地图,这种“大画面”能够使我们看到,譬如说,经济、政治、社会制度、话语、实践以及文化等因素如何通过相互作用产生了社会系统。社会理论描绘并连接了不同的社会现实领域,从理论上揭示了经济、国家、性、话语等社会或个人日常生活中的各种不同力量之间的因果关系。现代社会理论包含两个传统:一个传统分析那些大的、宏观的社会结构和关系;另一个传统则聚焦于日常生活的微观要素,而最近则出现了将这两传统结合起来的尝试。我们相信宏观理论仍然有其重要性,认为正是由于后现代对宏观分析的攻击,导致了后现代理论的各种困境和缺陷。我们的观点是:尽管对于变动不居的复杂社会过程,不可能有固定不变的、穷尽一切的知识,但是要想描绘社会的基本领域、结构、实践以及话语,弄清它们如何形成、如何相互作用仍然是可能的。因此,在结论的剩余部分,我们将论证把微观分析和宏观分析结合起来,建立一种超学科的社会理论的必要性。
我们相信,由于缺乏对经济、国家以及这些领域同社会、文化、日常生活之间互动关系的理论分析,从而使得后现代理论失去了效力,并且导致了对社会理论本身的不当屏弃。正如我们已经看到的,所有的后现代理论家都未能对经济、资本主义的当代发展等问题提出恰当的分析,许多人干脆完全回避了政治经济学。同时,后现代理论也未曾对国家作出系统的说明,没有对经济、国家以及其他社会领域与过程之间的关系作出任何实质性的分析。某些后现代理论家忽视了媒体的基本作用(福柯),而另一些则脱离政治经济学来分析媒体(博德里拉)。没有哪位后现代理论家提出这样一种社会理论,将社会看做是一个系统组织,看做是一种拥有特定社会关系、制度和组织的生产模式。
对于我们所提出的计划,后现代的回答可能是:我们目前正处于一种全新的社会历史情境之中,面对新的社会情境,以往的一切理论都成了过时的废物,我们必须建立一种新的理论化模式。对此,我们的回答可以分成两个方面:我们认为,(1)这种极端的宣称尚未被证实;(2)要这样做就需要进行一种元理论证明,而这种元理论证明却又恰好正是现代理论的特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