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法利夫人》是法国批判现实主义小说家福楼拜的代表作。茅盾推荐的中国读者要读的37部世界文学名著之一。1999年入选“中国读者理想藏书”书目。1986年法国《读书》杂志推荐的个人理想藏书之一。
《包法利夫人》讲述了一个受过贵族化教育的富裕农民的女儿爱玛的故事。她瞧不起当乡镇医生的丈夫包法利。梦想着传奇式的爱情。可是她的爱情非但没有给她带来幸福,却使她自己成为高利贷者盘剥的对象。最后她积债如山,走投无路,只好服毒自尽。福楼拜以貌似冷漠的态度,非常“客观”地揭示了酿成这一悲剧的前因后果,陈述了社会所不能推卸的责任。
古今中外,多少真正伟大的文学艺术作品,一经问世,即遭到无情的非难、攻击、批判,甚至查禁、焚毁,仅仅凭仗历史的公证,才最终获得其应有的地位,成为人类共享的文化艺术宝库中的瑰宝,彪炳千古。居斯塔夫·福楼拜的传世之作《包法利夫人》的遭遇,就是典型的一例。
福楼拜动手写《包法利夫人》,是1851年9月19日在卢昂近郊的克罗瓦塞别墅。经过将近五年呕心沥血的创作,直到1856年5月才完稿。但誊写人誊写得一塌糊涂,福楼拜又不得不仔细校正,至5月31日,才寄给《巴黎杂志》他的朋友杜康。《巴黎杂志》是半月刊,将手稿搁置了三个月,才决定从10月1日至12月15目,分六期连载《包法利夫人》。但该刊审读委员会致函福楼拜,认为他的小说需要删节,请他把删节的全权交给编辑部。福楼拜未予理睬,仅在来函背面写了“荒谬透顶”四个字。从10月1日至11月15日发表的几部分,倒是未作删节。及至12月1日那一期准备付印之时,编辑部一位负责人对出租马车里发生的场面(即莱昂与爱玛从卢昂大教堂里出来后,乘出租马车疯跑全城那一段),忽然感到担心,说:“这一段不合适,我们还是把它去掉吧。”福楼拜对此十分气愤,但为了不使编辑部为难,便说:“你们要删节,悉听尊便,但你们必须说明你们作了删节。”于是,编辑部加了一条脚注:“审读委员会认为有必要删去此处的一段,因为它不符合本刊的编辑方针。特此说明。”事情并未到此止步,接着12月15日那一期,编辑部又决定删去几处。福楼拜确实恼怒了,经交涉,在小说正文底下刊出他的抗议:“《巴黎杂志》出于我不赞同的某些考虑,在12月1日那一期里已删去了一段。
古斯塔夫·福楼拜(1821-1880),法国重要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生于法国西北部鲁昂城一个世代行医的家庭。他的童年是在父亲的医院里度过的。由于这个原因,他的文学创作明显带有医生的细致观察与剖析的痕迹。福楼拜从中学时代起就开始尝试文学创作。1841年他就读于巴黎法学院,22岁时因被怀疑患癫痫病而辍学,此后他一直住在鲁昂,专心从事创作,终生未婚。福楼拜是继巴尔扎克、司汤达之后19世纪法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第三位杰出代表。他在艺术上另辟蹊径,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创造了所谓“纯客观”的艺术,丰富和发展了19世纪的现实主义。代表作有《包法利夫人》、《情感教育》、《圣·安东尼的诱惑》,《一颗简单的心》等。
译序
主要人物表
外省风俗
上卷
中卷
下卷
附:审判记录
作者年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