羞耻感是一种令人痛苦的信念。它当然也可以是健康和有益的,但是当某人产生了太多的羞耻感、感到被它淹没的时候,它就不再健康了,而是给人带来巨大的痛苦。感到过度羞耻的人相信,自己生而为人,却有根本的缺陷。
本书会帮你治愈过度的羞耻感,让你认识到:
我就是我,一个独一无二的、足够优秀的人。
羞耻的定义
羞耻是一个难以捉摸的概念。尽管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一直有心理学家对其定期开展研究,但和与之最为接近的另一种情绪内疚相比,人们对羞耻的了解少得多。直到最近,学术界才开始出现许多关于羞耻这个主题的著作。
这种学术研究上的忽略,部分原因是历史的偶然。例如,奥地利精神分析学家、精神分析学的创始人西格蒙德·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着重研究的主题碰巧是内疚而不是羞耻。后来,一些人类学家认为内疚是一种比羞耻更高级、更复杂的感觉。他们宣称,西方社会没有或不需要羞耻感。
尽管如此,羞耻感之所以这样飘忽不定,一个更好的原因也许是人们对令人羞耻的经历的自然反应:隐瞒和回避。深感羞耻的人最不想谈论的就是这种感觉。甚至在治疗期间,他们也常常隐瞒他们觉得羞耻的事情,转而向医生透露他们的愤怒、忧伤或恐惧。羞耻的感觉让人难以承认,而带着羞耻的感觉面对他人同样很难。这样的结果是,当人们最需要别人的时候,也就是说,当他们感到最丢脸和最可耻的时候,却和别人隔绝起来。
什么是羞耻?它不只是一种感觉。它综合了一系列的生理反应(比如低头看着地面或者脸红)、可预测的行为(比如对别人隐瞒或者退避)、不舒服的想法(比如我的人生就是一场失败)以及精神绝望等。我们对羞耻的定义是:它是一种令人痛苦的信念,感到羞耻的人相信,自己身为人类,存在着一些根本的缺陷。
本书分为三个部分。在第一部分,我们通过仔细描述令人羞耻的经历来了解它,并将普通的、建设性的羞耻感(可以用来改善你的人生境遇的羞耻感)与让人感到过于羞耻的问题进行对比。我们基本的信念是:羞耻感即使痛苦,也可以是一种健康和有益的感觉。但是,它也可能变成不健康的感觉,特别是当某人产生了太多的羞耻感、感到被它淹没的时候。深感羞耻的人会遭受巨大的痛苦,他们无法使用羞耻感来改善人生境遇。
在第二部分,我们阐述羞耻感的五个不同的来源:
我们的遗传和身体构造;
美国的文化;
家族的起源;
我们当前感到羞耻的个人关系;
我们自己的自我羞辱的想法和行为。
这些来源中的一种或几种可能对我们产生影响。重要的是,没有哪一种单独的羞耻感来源适用于每一个人。许多深感羞耻的人在父母的批评声和不支持的态度中长大。另一些人更容易受到他们成年后发生的羞耻事件的影响,例如与动辄骂人的配偶结了婚。还有一些人的羞耻感似乎来自遗传因素,或者反映了文化的偏见与歧视。最后,有些人本身就是最恶劣的可耻之徒,即使别人在努力支持和帮助他们,他们也会毫不留情地攻击别人。
在第三部分,我们将学习一些治愈羞耻感的指导原则。治愈,首先要理解,然后要采取行动。治愈羞耻感,要求我们:
充分认识我们的羞耻感;
注意我们对羞耻感的防御;
将一定程度的羞耻心作为人类状况的一部分加以接受;
挑战羞耻感;
确定积极的目标,以帮助我们用自我价值感来替代羞耻感。
一旦我们开始治疗羞耻感,我们便在朝着人性、谦逊、自主和能干的方向发展。我们敢说自己是一个普通的人,不比别人更好,也不比别人更差,就是这样一个独一无二的、足够优秀的人。
在每一章的末尾,我们都安排了一些帮助个人成长的练习。我们觉得这些练习将有益于你,特别是如果你在羞耻感方面觉得自己存在严重问题的话,请一定花时间完成这些练习。最好是准备一个笔记本,把你练习过程中的答案写下来,看一看生活中哪些方面让你产生羞耻感,以及你怎样将不好的羞耻感转变成好的羞耻感。找一个你信任的人一起探讨你记下的和正在思考的答案,也许是个好主意。
我们相信,倘若你被自己的羞耻感所伤害,这种伤害是可以治愈的。你需要保持活力、充满耐心和坚持不懈。你还需要理解和勇气。最重要的是,你需要希望,也就是一种深深的信念,相信这个世界上不应当有人永远生活在绝望之中。治愈了羞耻感的人会发现,他们能够比从前更加自由地生活,带着自尊、体面、荣誉和切合实际的自豪感更好地活下去。
羞耻和内疚
羞耻和内疚可以称为人际情感,因为两者都告诉我们,我们与周边的世界之间出了一些问题。两者都要求我们仔细地审视自己并在生活中做出改变。两种情感的另一个相似之处是,如果适度,它们都是宝贵的;如果过量,它们都有破坏作用。如果两者之中的任何一种情感过多,都可能让人无法抵抗。
然而,羞耻与内疚还有着一些重要的差别。首先,羞耻涉及某个人做人的失败,而内疚则指向做事的失败。感到羞耻的人认为自己基本上在做人的某些方面出了问题;感到内疚的人觉得自己做错了某件事情,必须纠正。当然,某个人也可能同时兼有这两种情感。例如,某个人违背了对配偶忠贞的誓言,婚内出轨,于是充满悔恨。他也许对自己说,自己做了很不好的事情,这是承认自己感到内疚。他还可能认为自己不坚定、有缺点,或者令人恶心,觉得他一定是天生就有问题,所有这些都是羞耻的标志。
其次,两者之间的重要差异在于,感到羞耻的人通常受到自身缺点的困扰,而深感内疚的人则注意到他们的违规。有羞耻感的人常常认为自己不够好,因为他们没有达到人生的目标。他觉得自己不如同事那么聪明,不如母亲那么有魅力,不像父母亲那么和善,不像朋友们那么有趣。相反,格哈特·皮尔斯(Gerhart Piers)和密尔顿·辛格(Milton Singer)在他们合著的书籍《羞耻与内疚》(Shame and Guilt)中写道,心生内疚的人则认为自己做得过火。他会对自己说,我好希望自己没有做那件事。我伤害了别人,感觉太糟糕了。
最后,羞耻与内疚之间的差别在于,深感羞耻的人害怕被抛弃,而心生内疚的人担心受惩罚。前者害怕被抛弃,是因为他觉得自己有太多缺点,不会受到别人的爱或珍视。有的人非常不喜欢或不尊重他自己,通常以为,别人只要意识到他不够完美,便会头也不回地离开他。后者预料和担心自己受惩罚,因为他做了错事,必须付出代价。他害怕的惩罚有轻有重,轻则打手心,重则蹲监狱。
羞耻感可能比内疚感更难治愈,因为它涉及人而非特定的行为。感到羞耻的人要改变他的自我概念,以便获得新的自我概念和自豪感。这通常是一个缓慢的过程,有时甚至是痛苦的过程,包括深刻审视我们对自己在这个世界上的地位的基本假定。
有时候,令我们感到羞耻和内疚的问题相互混杂在一起,到最后几乎变得不可能区分它们。例如,有的人一开始就问自己:我怎么会做了那样的事?在发问的时候,他的注意力要么集中在这个问话中的我之上,要么集中在那样的事之上。如果是后面这种情况,我怎么会做了那样的事,暗示着关注那种行为、违规以及内疚感。如果是前面那种情况,我怎么会做了那样的事,意味着关注自己的身份、缺点和羞耻心。人们很容易依次或者同时提出这个问题的两个部分,从而使得内疚感引出羞耻心,反过来也一样。
本书的读者可能需要训练一下自己的耐心。可以理解,你也许希望尽快地从不好的羞耻感中解脱出来。但随着你一路读这本书并一直思考羞耻感,似乎还在短时间内强化了那种感觉。和我们一同坚持下去。我们将向你表明如何应对不好的羞耻感,也告诉你,为什么说好的、短暂的羞耻感是我们健康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们在本书中之所以重点阐述羞耻感的主题,主要是由于人们对它的阐述不如内疚感那么多,还由于人们对羞耻感了解得很不够。我们关注的焦点是你怎样看待自己。我们的目标是帮助你欣赏自己,并且认为自己是能够对这个世界做出某些重要贡献的宝贵的人。
目录
献 词
致 谢
引 言 羞耻的定义
编者说明
第一部分 了解羞耻感
第1章 羞耻:整个自我的失败 // 002
第2章 好的羞耻感 // 015
第3章 过度的羞耻:以羞耻为中心的人 // 025
第4章 缺乏羞耻感 // 046
第二部分 羞耻感的众多来源
第5章 羞耻感的根源 // 058
第6章 在羞耻中长大:羞耻感及家庭起源 // 068
第7章 当前令人羞耻的个人关系 // 081
第8章 文化中的羞耻 // 095
第9章 我们怎样羞辱自己 // 107
第三部分 治愈羞耻感的创伤
第10章 治愈羞耻感的创伤:理解阶段 // 118
第11章 治愈羞耻感的创伤:行动阶段 // 131
第12章 治愈来自原生家庭的羞耻感 // 146
第13章 治愈当前的个人关系中的羞耻感 // 166
第14章 治愈自我羞辱的创伤 // 184
第15章 帮助缺乏羞耻感的人 // 198
后记 // 208
作者简介 // 210
参考文献 // 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