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通过对古典好莱坞时期经典影片的赏析,详细叙述了影片的技术构成、反应的社会问题、电影语言等,能够帮助读者理清古典好莱坞电影的发展脉络、掌握电影的类型、了解影片的特点。十分适合学习者学习及电影爱好者参考使用。
美国电影作为梦工厂,打造的翩翩光影幻化的世界吸引了全球的目光与关注。从历史的角度来看,自有它沿袭相循的脉络和发展线索。其传达出来的美国精神、情感、娱乐往往观照以及思考和再现生活的方式,总是生动有趣、通俗抓人、耐人寻味。而古典好莱坞(一说20世纪20年代末至50年代末,一说20世纪30年代初至60年代初)经历了美国电影工业的完整强大的建立过程,技术上也完成了声音、彩色、宽银幕的完善与改进。大制片厂制度下的类型机制与明星机制相得益彰,成为推动美国电影所代表的流行文化、意义价值称雄世界的积极力量,以至于冲击了以电影诞生之地法国为代表的欧洲电影。读者要想从基础和源头上弄清楚电影语言规则的建立与传播,就要了解美国电影与观众沟通的有效性在哪儿,美国电影成功的秘诀和法宝在哪儿。
而古典好莱坞电影好比书法中的正楷,好比练字须从规范和建制之初开始一样。本书内容选取美国通俗类型的西部片、强盗匪帮片、歌舞片、黑色电影、喜剧片、家庭伦理情节剧、青春片、浪漫爱情片、名著改编片、怪物片、视觉奇观大片、美国梦想的塑造、美国社会及价值娱乐观呈现等角度;同时涵盖了一批重要电影作者,包括约翰·福特,弗里茨·朗,威廉·惠勒,刘别谦,希区柯克,比利·怀尔德等;众多的明星风采集结包括贝蒂·戴维斯,亨利-方达,詹姆斯·迪恩,伊丽莎白·泰勒等。同时也避开了已经说得太多的名片,而特别选取了一些同样可以完整呈现古典好莱坞面貌,相对在国内被关注较少的代表作品,精心独到地挖掘发现了整体非常好看、故事扣人心弦、表演精彩、导演智慧、耐人寻味的电影。每部影片都是在电影历史的坐标上,并且集结勾连一系列的话题,生动形象地涉及了美国阶级、种族、性别、爱情、家庭、成长等问题。
本书共24部电影,涵盖丰富、密度大,是特别适合学习影片分析用的启蒙读本和专业教材。每篇文章包括四个部分:影片简介,涉及演职员表、上映时间、片长等基本情况;故事梗概,用精练的语言描述了影片的创意和特色;影片分析,是基于影片独有的特点进行解读;名词小贴士,针对专有名词的解释以及重要背景知识点的介绍和提醒。
全书立足北京电影学院文学系多年的教学实践,在布局选片整体上有一个通盘平衡的考虑。选取的故事具有原初母题意义,如《育婴奇谭》是疯癫喜剧(神经喜剧)的源头作之一;《生活的模仿>融合了种族和家庭伦理的交织探讨;明星表演与组合非常到位,奥黛丽·赫本在《龙凤配》和《孩子们的时刻>中的表演,伊丽莎白-泰勒和蒙哥马利·克利夫特成为古典和现代电影明星偶像的交会,影片类型的选择也有一定的辐射和新意。喜剧片别开生面地介绍了马克斯兄弟、刘别谦、普雷斯顿·斯特奇斯,而不是惯常的卓别林、巴斯特·基顿、劳莱与哈台;即使对于每个重要的作者导演,也是选取了其往往被忽略,但是依然光彩夺目的影片。比如《龙凤配>之于比利·怀尔德,《孩子们的时刻》之于威廉-惠勒,《火车怪客》之于希区柯克,《玉女奇男》之于文森特-明奈利等。最后一部《裸吻》也表明转入大制片控制下的独立制片追求新题材、新角度的某种趋势。希望本书的编撰给读者以较为完整且新鲜的角度来深入认识古典好莱坞在故事、人物、类型、明星方面的有效运作以及更多潜在的待发掘的魅力。
鸭羹
金刚
迪兹先生进城
育婴奇谭
咆哮的二十年代
愤怒的葡萄
萨利文的旅行
你逃我也逃
扬帆
欲海情魔
血红街道
郎心如铁
火车怪客
玉女奇男
雨中曲
乱世忠魂
龙凤配
玫瑰纹身
无因的反叛
搜索者
生活的模仿
孩子们的时刻
埃及艳后
裸吻
附录
后记
《经典电影赏析:古典好莱坞读本》:
三、解决冲突:狂欢一法庭
在电影结尾法庭这场戏中,可以清楚地看到乡村与城市、上层阶级与下层阶级的对立。等待拯救的农民们聚集在听证席,律师和富人们聚集在证人席。甚至只要是城市的代表,哪怕是警察、餐厅服务员都被摆在了迪兹的对立面上。这种上层阶级和下层阶级的对立为电影提供了非常有效的叙事冲突,也为电影带来了无穷无尽的喜剧情境资源。例如,在瑞士精神病医生用蹩脚的口音向法官叙述迪兹先生属于躁郁症患者的时候,几次插入了听证席上农民们的反应,农民们不知所以的反应让医生看似科学的叙述变成了笑话。
和其他神经喜剧一样,这场法庭戏用戏剧性和情感掩盖了影片叙事上的不合逻辑。在整部影片中,产生于迪兹先生身上的笑点者B来自于他对于城市现实处境的逃避,甚至对于感情的逃避。例如,迪兹把保镖们锁起来;迪兹把来到他家的音乐界人士赶出家门;迪兹在向露易丝表白后落荒而逃,等等。为什么说最后的法庭戏其实掩盖了叙事上的逻辑?因为冷静地考量这部电影的故事,就会发现其实是城市的社会体制无法容忍一个有善心的富人,迪兹先生散尽家财的做法是不被常态所允许的,所以迪兹才会被律师西达告上法庭。直到迪兹先生站起来为自己辩护之前,其实观众对迪兹保持的还是好玩的心态,观众们想看看到底这个神经质的家伙还能干出什么来。通过迪兹最后为自己辩护的方式我们能够看到,导演其实用迪兹的乡村智慧屏蔽了对于社会现实问题的考量,迪兹先生仅仅用几个温和的打岔就破坏了律师西达对他的控告。而这个时候不能不提到法官的形象,这个法官就像一位父亲裁定两个打架的孩子谁输谁赢一样结束了整个辩论,为什么这场法庭戏看起来像两个孩子打架?是因为导演在这场戏的处理中运用了很短的镜头和单个镜头内部的人物走位来加快了整个戏的节奏,并且加入了女主人公和农民们的反应镜头来加强这场法庭戏的戏剧性和情感力量。最后,迪兹把律师西达一拳打倒,更是-种毫不掩饰地对于情感的表现。
迪兹先生的胜利,把这种戏剧性和情感力量推到了顶峰——农民开始狂欢。最后跑进来拥抱露易丝的迪兹身上破烂的衣服,已经让观众不介意到底事情是怎样发展到这里的。影片进行到这里达到了一个情绪上的高潮,露易丝承认了她的过错,而迪兹轻易地原谅了她,为什么在经历了那么多的由露易丝一手操纵的舆论抨击后迪兹能轻易地原谅她?观众已经不在乎了。
总之,由于神经喜剧和其他浪漫喜剧不同,它在男女主人公的感情线底层又铺设了一条更为尖锐和深刻的社会价值冲突线索,所以在叙事上带来的后果就是神经喜剧往往比其他浪漫喜剧面临更为严重、更为难以解决的叙事逻辑上的问题。如果控制不当,就会使男女主人公在结尾时的结合显得不切实际。就像之前讨论过的,这种情况在本片中已经略露端倪。所以导演掌控一部神经喜剧的复杂程度要远远超过浪漫喜剧或是其他好莱坞电影类型。
迪兹先生和露易丝最后在法庭——一个文明社区的象征物中接吻,但是无论他们多么热烈地相拥,现实问题总是像迪兹先生面无表情的脸一样摆在了影片的最后,当然,导演卡普拉的目的是否是这样谁都不知道。电影最后解决问题的方式看起来越荒诞,就越意味着美国城市和乡村间社会等级差异的矛盾是永恒的、不可调节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