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投资学学习指南(第2版)/“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规划教材·高等学校财务管理专业系列教材》是2013年2月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丁忠明教授主编的《证券投资学(第二版)》的配套学习指南。《证券投资学学习指南(第2版)/“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规划教材·高等学校财务管理专业系列教材》按照主教材的逻辑思路,从有利于初学者的角度对主教材的基本和重点内容进行了介绍,每章都设计有学习目的和要求、课程内容与相关知识点、课后练习题(包括填空、选择、判断、名词解释、简述、论述、计算等题型)和参考答案四个模块。与市场上同类课程教材相比较,本教材整体性和配套性强,有主教材、学习指南和实验教程,教材系统完整。作为学习指南,《证券投资学学习指南(第2版)/“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规划教材·高等学校财务管理专业系列教材》内容紧扣主教材,补充了一些时效性较强的问题,适合高等学校的证券投资类课程教学使用,也可作为读者自学相关课程使用。
第一篇 证券投资工具
第一章 证券投资概述
学习目的和要求
课程内容与相关知识点
第一节 证券投资的基本含义
第二节 证券投资的要素与过程
课后练习题
参考答案
第二章 股票与债券
学习目的和要求
课程内容与相关知识点
第一节 股票
第二节 债券
课后练习题
参考答案
第三章 基金与衍生产品
学习目的和要求
课程内容与相关知识点
第一节 证券投资基金
第二节 金融衍生工具
课后练习题
参考答案
第二篇 证券市场
第四章 证券发行与承销
学习目的和要求
课程内容与相关知识点
第一节 证券发行市场概述
第二节 股票的发行与承销
第三节 债券的发行与承销
第四节 基金与国际证券的发行
课后练习题
参考答案
第五章 证券上市与交易
学习目的和要求
课程内容与相关知识点
第一节 证券交易市场概述
第二节 证券上市
第三节 证券交易
第四节 股票价格指数
课后练习题
参考答案
第六章 证券监管
学习目的和要求
课程内容与相关知识点
第一节 证券监管概述
第二节 证券监管模式
第三节 证券发行与交易市场监管
第四节 证券经营机构和中介机构的监管
课后练习题
参考答案
第三篇 证券投资分析
第七章 证券的内在价值评估
学习目的和要求
课程内容与相关知识点
第一节 债券的价值决定
第二节 股票的价值决定
第三节 投资基金的价格决定
第四节 其他金融工具的价格决定
课后练习题
参考答案
第八章 证券投资的基本分析
学习目的和要求
课程内容与相关知识点
第一节 宏观因素分析
第二节 产业分析
第三节 企业分析
课后练习题
参考答案
第九章 证券投资技术分析
学习目的和要求
课程内容与相关知识点
第一节 技术分析概述
第二节 图表分析
第三节 指标分析
第四节 其他技术分析方法
课后练习题
参考答案
第四篇 证券组合管理
第十章 证券投资的收益与风险
学习目的和要求
课程内容与相关知识点
第一节 货币的时间价值
第二节 投资收益和风险的度量
课后练习题
参考答案
第十一章 证券组合选择
学习目的和要求
课程内容与相关知识点
第一节 风险偏好与无差异曲线
第二节 最优风险资产组合
第三节 无风险借贷对有效集的影响
课后练习题
参考答案
第十二章 风险资产定价模型
学习目的和要求
课程内容与相关知识点
第一节 资本资产定价模型
第二节 套利定价模型
第三节 资本资产定价模型的扩展
第四节 期权定价模型
课后练习题
参考答案
第十三章 投资组合业绩评价
学习目的和要求
课程内容与相关知识点
第一节 经典的风险调整业绩评价方法
第二节 改进的风险调整业绩评价方法
第三节 证券选择能力和择时能力评价
第四节 基金业绩持续性评价方法
课后练习题
参考答案
第五篇 行为分析与投资策略
第十四章 行为金融理论与应用
学习目的和要求
课程内容与相关知识点
第一节 行为金融理论的产生
第二节 行为金融理论基础
第三节 行为金融理论的应用与未来
课后练习题
参考答案
第十五章 证券投资的策略
学习目的和要求
课程内容与相关知识点
第一节 趋势投资计划法
第二节 公式投资计划法
第三节 均衡投资方法
第四节 其他证券投资操作策略
课后练习题
参考答案
三、证券监管的理论依据
(一)公共利益的监管需求理论
1.负外部性监管理论
该理论认为金融体系负外部性是导致金融市场失灵的主要原因,因此在金融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时,放任金融机构的自由竞争和完全依赖自律管理,无法保证消除负外部性效应,因此需要政府的介入,实行金融监管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2.公共产品监管理论
金融体系明显具有公共产品的特征,不可避免地会出现“搭便车”问题、银行挤提传染性以及金融机构违背审慎经营原则过分冒险等个体理性行为。由此,公共产品监管理论强调,政府应该通过各种手段限制个体金融机构的冒险行为,削弱金融机构的集体非理性,保持金融体系这种公共产品的健康稳定。因此,有必要通过金融监管来实现对金融产品供给的良性引导。
3.信息不对称监管理论
金融领域普遍存在信息不对称现象。在信息不对称的环境下,金融机构往往处于相对劣势,面临着金融效率降低和金融风险并存的局面,而政府的外部监管能够逐步完善信息,降低金融风险,提高金融效率,减少经济损失。
4.自然垄断监管理论
金融机构的自由竞争最终将发展为集中垄断。高度集中垄断不仅会在效率和消费者福利方面带来损失,而且会对社会产生负面影响。因此,应当通过政府监管消除垄断,保障金融体系的稳定运行。政府监管是消除垄断和维护稳定的有力措施。
(二)金融脆弱的监管需求理论
20世纪60年代以后,金融危机开始呈现出独立性,有些金融危机甚至完全脱离现实经济。金融体系自身的内在脆弱性受到金融监管关注,形成了金融脆弱的监管需求理论。
私人信用创造的机构,特别是商业银行和其他贷款人的内在特性,使得它们经历周期性的危机和破产浪潮,金融中介的困境被传递到经济的各个组成部分,导致宏观经济动荡。金融体系内在的不稳定性是引发金融风险、产生金融危机的根本原因,政府干预与监管制度的建立可以有效降低金融的这种内在脆弱性,实现金融的稳定发展。
(三)金融监管的效应理论
20世纪70年代以后,由于“看得见的手”的政府监管开始遭到质疑,以及金融创新、金融自由化的旺盛需求,传统的金融监管必要性理论受到质疑,金融监管的研究开始由“危机防范”轨道转移至“运作效率”轨道,有效性渐渐取代需求理论成为研究的焦点。
1.集团利益理论
集团利益理论包括政府掠夺理论、特殊利益论和多元利益论。政府掠夺理论认为政府和政治家具有自己的利益和效用函数,并且与社会利益存在差异。政府对金融业进行管制的直接目标不是公共利益、控制各种市场失灵、控制物价水平和投资水平,而是自身收益(政治收益和经济收益)的最大化。特殊利益论和多元利益论认为政府只是一个抽象概念,它由许多政党和利益集团组成,金融监管是利益集团通过政治斗争形成的产物。集团利益理论主要站在政治经济学视角重新审视了金融监管产生的原因,认为金融监管是为了满足各既得利益集团的需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