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古有修史的传统。面对浩如烟海的史籍,如何得其精要,把握大略,从而获得镜鉴,反思过往,指引当今,是不少人常思索的问题。
《资治通鉴》这部伟大的编年体巨著,正是在这种指导思想下写成的,由北宋著名史学家、政治家司马光及其助手刘敛、刘恕、范祖禹、司马康等历时十九年而编纂成功,记载了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四○三年),下讫后周显德六年(公元九五九年),共一千三百六十二年的历史。
司马光等人为此书付出了巨大辛劳,也达到了预期目标。书甫告竣,宋神宗即予嘉奖,并认为此书“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钦赐书名。千百年来,此书一直被后世历代帝王作为治世教科书使用。事实上,除政治方面外,此书对于古代的历史、文化、军事、风俗等方面均有涵映,书中取材广泛,裁减精当,除历朝正史外,还大量参考了杂史、文集、笔记等史料。执笔人司马光、刘攽、刘恕等人均为史学名家,持论平允,文采出众。此书问世至今,广受好评,是受众面*广的史书之一。清代学者王鸣盛盛赞此书为“天地间必不可无之书,亦学者必不可不读之书”,并非虚言。
卷第一 周纪一
威烈王二十三年至二十四年 安王元年至二十六年
烈王元年至七年
卷第二 周纪二
显王元年至四十八年
卷第三 周纪三
慎靓王元年至六年赧王元年至十七年
卷第四 周纪四
赧王十八年至四十二年
卷第五 周纪五
赧王四十三年至五十九年
卷第六 秦纪-
昭襄王五十二年至五十六年 孝文王元年 庄襄王元年至三
年 始皇帝元年至十九年
卷第七秦纪二
始皇帝二十年至三十七年 二世皇帝元年
卷第八 秦纪三
二世皇帝二年至三年
卷第九 汉纪-
高帝元年至二年
卷第十 汉纪二
高帝三年至四年
卷第十一 汉纪三
高帝五年至七年
卷第十二 汉纪四
高帝八年至十二年 惠帝元年至七年
卷第十三 汉纪五
高后元年至八年 文帝前元年至二年
卷第十四 汉纪六
文帝前三年至十年
卷第十五 汉纪七
文帝前十一年至十六年后元年至七年 景帝前元年至二年
卷第十六 汉纪八
景帝前三年至七年 中元年至六年后元年至三年
卷第十七 汉纪九
武帝建元元年至六年 元光元年
卷第十八 汉纪十
武帝元光二年至六年 元朔元年至四年
……
三家分智氏之田。赵襄子漆智伯之头,以为饮器。智伯之臣豫让欲为之报仇,乃诈为刑人,挟匕首,入襄子宫中涂厕。襄子如厕心动,索之,获豫让。左右欲杀之,襄子曰:“智伯死无后,而此人欲为报仇,真义士也。吾谨避之耳。”乃舍之。豫让又漆身为癞,吞炭为哑,行乞于市,其妻不识也。行见其友,其友识之,为之泣曰:“以子之才,臣事赵孟,必得近幸。子乃为所欲为,顾不易邪?何乃自苦如此!求以报仇,不亦难乎?”豫让曰:“不可!既已委质为臣,而又求杀之,是二心也。凡吾所为者,极难耳。然所以为此者,将以愧天下后世之为人臣怀二心者也。”襄子出,豫让伏于桥下。襄子至桥,马惊,索之,得豫让,遂杀之。襄子为伯鲁之不立也,有子五人,不肯置后。封伯鲁之子于代,日代成君,早卒,立其子浣为赵氏后。襄子卒,弟桓子逐浣而自立,一年卒。赵氏之人曰:“桓子立,非襄主意。”乃共杀其子,复迎浣而立之,是为献子。献子生籍,是为烈侯。魏斯者,魏桓子之孙也,是为文侯。韩康子生武子,武子生虔,是为景侯。
魏文侯以卜子夏、田子方为师,每过段干木之庐必式。四方贤士多归之。文侯与群臣饮酒,乐,而天雨,命驾将适野。左右曰:“今日饮酒乐,天又雨,君将安之?”文侯曰:“吾与虞人期猎,虽乐,岂可无一会期哉!”乃往,身自罢之。韩借师于魏以伐赵。文侯曰:“寡人与赵,兄弟也,不敢闻命。”赵借师于魏以伐韩,文侯应之亦然。二国皆怒而去。已而知文侯以讲于己也,皆朝于魏。魏于是始大于三晋,诸侯莫能与之争。使乐羊伐中山,克之,以封其子击。文侯问于群臣曰:“我何如主?”皆曰:“仁君。”任座曰:“君得中山,不以封君之弟而以封君之子,何谓仁君!”文侯怒,任座趋出。次问翟璜,对曰:“仁君。”文侯曰:“何以知之?”对曰:“臣闻君仁则臣直。向者任座之言直,臣是以知之。”文侯悦,使翟璜召任座而反之,亲下堂迎之,以为上客。文侯与田子方饮,文侯曰:“钟声不比乎?左高。”田子方笑。文侯曰:“何笑?”子方曰:“臣闻之,君明乐官,不明乐音。今君审于音,臣恐其聋于官也。”文侯曰:“善。”子击出,遭田子方于道,下车伏谒。子方不为礼。子击怒,谓子方曰:“富贵者骄人乎?贫贱者骄人乎?”子方曰:“亦贫贱者骄人耳,富贵者安敢骄人?国君而骄人则失其国,大夫而骄人则失其家。失其国者未闻有以国待之者也,失其家者未闻有以家待之者也。夫士贫贱者,言不用,行不合,则纳履而去耳,安往而不得贫贱哉!”子击乃谢之。文侯谓李克曰:“先生尝有言曰:'家贫思良妻,国乱思良相。'今所置非成则璜,二子何如?”对曰:“卑不谋尊,疏不谋戚。臣在阙门之外,不敢当命。”文侯曰:“先生临事勿让。”克曰:“君弗察故也。居视其所亲,富视其所与,达视其所举,穷视其所不为,贫视其所不取,五者足以定之矣,何待克哉?”文侯曰:“先生就舍,吾之相定矣。”李克出,见翟璜。翟璜曰:“今者闻君召先生而卜相,果谁为之?”克曰:“魏成。”翟璜忿然作色曰:“西河守吴起,臣所进也;君内以邺为忧,臣进西门豹;君欲伐中山,臣进乐羊;中山已拔,无使守之,臣进先生;君之子无傅,臣进屈侯鲋。以耳目之所睹记,臣何负于魏成?”李克曰:“子之言克于子之君者,岂将比周以求大官哉?君问相于克,克之对如是。所以知君之必相魏成者,魏成食禄千钟,什九在外,什一在内;是以东得卜子夏、田子方、段干木。此三人者,君皆师之;子所进五人者,君皆臣之。子恶得与魏成比也!”翟璜逡巡再拜曰:“璜,鄙人也,失对,愿卒为弟子!”
吴起者,卫人,仕于鲁。齐人伐鲁,鲁人欲以为将,起取齐女为妻,鲁人疑之,起杀妻以求将,大破齐师。或谮之鲁侯曰:“起始事曾参,母死不奔丧,曾参绝之。今又杀妻以求为君将。起,残忍薄行人也!且以鲁国区区而有胜敌之名,则诸侯图鲁矣。”起恐得罪,闻魏文侯贤,乃往归之。文侯问诸李克,李克曰:“起贪而好色,然用兵,司马穰苴弗能过也。”于是文侯以为将,击秦,拔五城。起之为将,与士卒最下者同衣食,卧不设席,行不骑乘,亲裹赢粮,与士卒分劳苦。卒有病疽者,起为吮之。卒母闻而哭之。人曰:“子,卒也,而将军自吮其疽,何哭为?”母曰:“非然也。往年吴公吮其父疽,其父战不旋踵,遂死于敌。吴公今又吮其子,妾不知其死所矣,是以哭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