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学生辅学读本(第3版)》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010年修订版)的配套用书,根据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进行了相应内容的修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学生辅学读本(第3版)》依据教材的逻辑体系,从适合学生学习的角度出发进行内容设计,每章包括“明确学习目标”、“教师导航分析”、“观点案例点评”、“游弋大千题海”、“求索参考资料”等模块。《〈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学生辅学读本(第3版)》内容设计精巧,紧抓学生关注的焦点,便于帮助学生全面、准确地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其中一些内容也可供教师讲授该课时参考。
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明确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概述
重点掌握
[教师导航分析]
本章逻辑概述
重点难点问题解答
[观点案例点评]
专题1:物质概念
专题2:物质与运动
专题3:实践
专题4:世界的统一性
专题5:意识
专题6:规律
专题7:联系
专题8:矛盾
专题9:量变与质变、肯定与否定
[游弋大干题海]
一、单项选择题
二、多项选择题
三、辨析题
四、材料分析题
[求索参考资料]
一、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
二、其他参考书目
第二章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明确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概述
重点掌握
[教师导航分析]
本章逻辑概述
重点难点问题解答
[观点案例点评]
专题1:认识的来源和本质
专题2:认识的辩证过程
专题3:真理的客观性
专题4:真理的辩证性
专题5:真理标准
[游弋大干题海]
一、单项选择题
二、多项选择题
三、辨析题
四、材料分析题
[求索参考资料]
一、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
二、其他参考书目
第三章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
[明确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概述
重点掌握
[教师导航分析]
本章逻辑概述
重点难点问题解答
[观点案例点评]
专题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
专题2:生产力与生产关系
专题3:社会基本矛盾
专题4:科学技术
专题5:阶级
专题6:群众史观
[游弋大干题海]
一、单项选择题
二、多项选择题
三、辨析题
四、材料分析题
[求索参考资料]
一、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
二、其他参考书目
第四章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
[明确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概述
重点掌握
[教师导航分析]
本章逻辑概述
重点难点问题解答
[观点案例点评]
专题1:商品
专题2:货币
专题3:商品价值量的决定
专题4:价值规律及其作用
专题5:工资是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
专题6:资本积累
专题7:剩余价值
专题8: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
[游弋大干题海]
一、单项选择题
二、多项选择题
三、辨析题
四、材料分析题
[求索参考资料]
一、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
二、其他参考书目
第五章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
[明确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概述
重点掌握
[教师导航分析]
本章逻辑概述
重点难点问题解答
[观点案例点评]
专题1:垄断资本主义与经济全球化
专题2: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专题3: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和发展趋势
[游弋大千题海]
一、单项选择题
二、多项选择题
三、辨析题
四、材料分析题
[求索参考资料]
一、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
二、其他参考书目
第六章社会主义社会及其发展
[明确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概述
重点掌握
[教师导航分析]
本章逻辑概述
重点难点问题解答
[观点案例点评]
专题1:无产阶级革命问题
专题2:对“十月革命”的不同看法
专题3:社会主义的历史命运问题
[游弋大干题海]
一、单项选择题
二、多项选择题
三、辨析题
四、材料分析题
[求索参考资料]
一、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
二、其他参考书目
第七章共产主义是人类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明确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概述
重点掌握
[教师导航分析]
本章逻辑概述
重点难点问题解答
[观点案例点评]
专题1:理想社会在何处?
专题2:“两个必然”和“两个决不会”
专题3:中国的“大同”梦想
专题4:共产主义理想
[游弋大干题海]
一、单项选择题
二、多项选择题
三、辨析题
四、材料分析题
[求索参考资料]
一、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
二、其他参考书目
模拟试卷一及参考答案
模拟试卷二及参考答案
后记
2007年版后记
15.如何正确理解自然规律与社会规律的联系与区别?
第一,要把握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的联系。自然与社会都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自然规律是自然现象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社会规律是通过人们的活动表现出来的社会生活过程诸现象间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的联系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自然规律与社会规律一样是客观的物质构成的、充满着内部矛盾的辩证运动过程,都具有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性,人不能任意改变、创造或消灭规律本身。
其次,社会规律是自然规律长期发展的结果,自然界与人的分化是自然规律与社会规律分化的前提,社会规律是高级运动规律,自然规律是社会规律的基础,社会规律是自然规律的延伸。
再次,作为客观对象的自然规律与社会规律在人的实践活动中都能被人的主观能动性所反映、认识和利用,都发生主体与客体之间的改造与被改造的实践关系、反映与被反映的认识关系、有用与无用的价值关系。
最后,对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的利用都是为满足人类实践的需要。人可以使用自己的躯体和物质工具作用于客观世界,引起自然界的某些变化,并能有目的地引发、调节和控制自然界中的实物、能量和信息过程,使各种客观规律共同作用的结果发生有利于人的变化或保持有利于人的稳定性。人在有目的、有意识的实践活动中利用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来实现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的和谐统一。
第二,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的区别。二者的区别集中表现为社会规律具有不同于自然规律的特点。自然规律是物质世界低级运动规律,是作为一种盲目的无意识的力量在起作用;自然规律通过事物之间自然而然的方式表现出它们的相互作用,自然规律只要具备了同样的客观物质条件就可以以完全相同的形式反复出现。社会规律是人们自己的社会行动的规律,是人的能动的创造过程,是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相统一的过程,是决定性与选择性相统一的过程,是客观规律性与人的自觉活动相统一的过程。社会规律的特殊性表现为:
首先,社会规律总是与人的活动紧密联系的,社会历史就是人类活动的历史,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就是人类活动的规律,它是在偶然性和必然性、重复性和不重复性的辩证统一中起作用的。
其次,社会规律是和人的意识作用密切相联系的。人的活动总是受一定的意识支配的,是有目的的。单个意志的相互冲突产生出无数互相交错的力量,无数个力的平行四边形,产生出一个合力,即最终的历史结果,形成了社会规律。社会规律有人的意识参与,但历史结果和社会规律作为一种自然过程是不以任何单个的意志为转移的,而是无数单个的意志和活动的“合力”。
再次,社会规律归根到底与人们的利益密切联系。利益是人们满足自己各种需要的保障条件,最重要、最基本的是物质利益。社会规律发生作用的整个过程中,必然要引起人们之间利益上的矛盾,适应社会规律才能满足根本利益。
最后,社会规律具有历史性,在不同的社会、国家、民族以及不同的历史阶段都有不同的表现形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