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内容包括民主的历史发展与民主样式的转型创新,60年来中国农村基层民主的历史演变,我国基层群众自治的发展历程与未来走向,“恳谈民主”与基层民主机制的创新,协商民主视角下基层群众自治的完善与发展,新时期党内基层民主建设的探索与实践,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乡村民主政治发展的困境与对策。
《恳谈民主与乡村政治治理的转型创新:基于武陵山片区宜昌区域基层民主政治的探索与观察》由胡孝红,刘明君编著,厦门大学出版社出版。
胡孝红,男,1968年出生,湖北当阳人,三峡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授,法学博士。长期从事社会管理创新和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工作。近年来,主持国家级和省部级项目6项,出版《社会管理模式创新的法理与实证研究》《各国能源法新发展》等学术专著4部,在《理论视野》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刘明君,男,1962年出生,湖北十堰人,三峡大学政治学与基层政治文明研究中心主任,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湖北省政治学会常务理事。长期从事政治学、马克思主义理论等学科的教学与研究工作。先后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多元化冲突与主流意识形态理性权威的建构”(2004年)、“民主样式的转型与我国乡村群众自治制度的创新研究”(2009年),出版《当代中国政治文明走向》《多元文化冲突与主流意识形态建构》《民主政治与和谐发展》专著3部,在《江汉论坛》等核心期刊发表《在政治权威与理性权威之间》等学术论文30余篇。
导言
第一章民主的历史发展与民主样式的转型创新
一、民主内涵与民主原则
二、民主样式的变迁与发展
三、我国基层民主样式在政治实践中的不断创造与刷新
第二章60年来中国农村基层民主的历史演变
一、基层民主的含义
二、新中国成立以来农村基层民主发展的历程
三、60年来农村基层民主发展的趋势
四、存在的问题
五、基层民主进一步发展的途径展望
第三章我国基层群众自治的发展历程与未来走向
一、我国基层群众自治理论
二、我国基层群众自治的历史发展
三、我国基层群众自治的现状分析与考察
四、发展我国基层群众自治的对策与展望
第四章“恳谈民主”与基层民主机制的创新
一、农村基层民主机制概论
二、作为一种新型基层民主机制的“议事恳谈会”
三、“议事恳谈会”对基层民主机制的创新
四、“议事恳谈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思考
五、和谐农村视野下基层民主机制的创新
第五章协商民主视角下基层群众自治的完善与发展
一、理论脉络:协商民主学说及其在中国的发展
二、现实瓶颈:协商民主视角下基层群众自治困局
三、民主恳谈:协商民主视角下基层群众自治的样式创新
四、未来方略:协商民主视角下基层群众自治的完善与发展
第六章新时期党内基层民主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一、党内基层民主的基本内涵、特征和功能
二、中国共产党党内基层民主建设的历史进程
三、新时期党内基层民主建设的新要求
四、宜昌市党内基层民主建设的探索和实践
五、宜昌市党内基层民主建设的启示和存在的不足
第七章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乡村民主政治发展的困境与对策
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乡村民主政治发展的历程及成就
二、乡村民主政治发展中存在的困境及原因分析
三、推动我国乡村民主健康发展的主要对策
四、新时期中国共产党党内基层民主创新与发展的对策分析
参考文献
一、中文类
二、英文类
后记
版权页:
其次是自治的“群众性”。社会生活是人民群众生活的集合体,这使得基层群众自治组织的任务是综合的。基层组织首先要管理职责范围内的公共事务和公共事业,其次还要调解人民群众之间的纠纷,维护当地的社会治安,同时还要向上级汇报群众的意见、要求,并向上级提出建议等。这种自治的群众性,决定了基层群众自治组织有别于各级政权组织,青年团、妇代会等群团组织。基层群众自治的参与主体和管理主体都是基础群众,这也决定了基础群众自治组织在管理的过程中只可采用说服教育,依托群众的自觉自愿,依法行使自治的权力,而不能采用强制的手段。群众自治组织是人民群众当家作主,自我管理的组织,广大的人民群众是自治的参与主体和力量的来源。
最后是自治性。自治具有政治性和社会性的概念,指在一定的社会单位内,社会成员或管理机关依法在一定职责范围内拥有决定内部事务的权利,如选举权、决策权、管理权、监督权等。所有自治组织的本质属性都是自治,基层群众自治是自治组织,它的本质特征也不例外,自治性是它的本质体现。
基层群众自治的特点是自治组织不是政权机关,也不是派出机构,它只要行使单一的自治职能即可;自治组织内选举出来的代表也不是国家行政公职人员,它只代表人民群众行使管理自治组织的事务;自治的范围是以基层群众生活的社区为自治单位,只包括基层的社会生活;自治是为了实现基层群众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实现对基层社会生活公共事务的有效管理,从而促进基层社会的和谐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