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 价:46 元
丛书名: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广延边际资源错配的形成机制、监管治理与优化配置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
当前图书已被 1 所学校荐购过!
查看明细
- 作者:王磊 著
- 出版时间:2017/9/1
- ISBN:9787514185294
- 出 版 社:经济科学出版社
- 中图法分类:F124
- 页码:203
- 纸张:胶版纸
- 版次:1
- 开本:16开
资源错配已经成为新常态下制约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资源错配突出表现为企业间持续而显著的生产率差异。企业间生产率差异度越大,则资源被错配的程度越严重,这一现象在中国制造业产业演化过程中尤为明显。
《产业演化、生产率与资源错配》立足于中国市场化改革过程中所特有的要素市场扭曲、市场分割、行政性进入壁垒等特征事实,基于产业动态演化的理论框架、从区域和产业两个市场维度分析市场结构、生产率与资源错配之间的影响机制,《产业演化、生产率与资源错配》研究将为通过政府监管矫正资源错配提供理论基础,也为资源优化配置的路径选择提供决策依据。
中国目前已经进入减速增长的新常态,资源错配则成为新常态下制约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资源错配通常表现为企业间持续而显著的生产率差异,企业间生产率差异度越大,则资源被错配的程度越严重,这一现象在中国制造业产业演化过程中尤为明显。本书基于产业演化理论,围绕生产率与资源错配这一主题,从理论和实证两方面探讨了资源错配的形成机制和生产率差异的影响因素。本书对于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减少政策扭曲所引致的制度性交易成本、提升资源配置效率具有重要政策启示。
全书共分十章,第一章和第二章属于绪论部分,第三章至第九章为本书机制分析部分,从产业和省级两个层面展开实证研究,第十章为全书总结部分。具体而言:第一章论述产业演化、生产率与资源错配的机制内涵,描述中国工业经济发展与结构调整的演化历程,并介绍本书研究的数据来源与处理方法。第二章在对生产率与资源错配相关文献评述的基础上,介绍异质性厂商的垄断竞争局部均衡模型以及全要素生产率的估计方法。
在产业层面,本书第三章利用1998-2007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全部国有及规模以上的非国有企业数据分析了中国制造业行业生产率提升的来源,重点研究了沉没成本和以国有经济比重度量的行政性进入壁垒对市场结构和生产率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沉没成本和行政性进入壁垒的降低显著提高了行业生产率,同时行业沉没成本的降低提高了市场竞争性,降低市场集中度,但行政性进入壁垒对市场结构的影响并不显著。通过企业的进入退出分析以及行业生产率的分解,行政性进入壁垒降低对行业生产率的提升作用主要来源于三个方面:首先,国有企业的进入退出是一个优胜劣汰的过程,国有企业自身的生产率持续提高,对总体生产率增长的平均贡献率为13010;其次,行政性进入壁垒的降低,减少了非国有企业的进入成本,高效非国有企业的进入提高了行业生产率;最后,随着国有经济比重降低,偏向国有企业的政策扭曲减少,降低了行业生产率差异度,整体资源配置效率显著提高。
沉没成本是产业演化理论中决定市场结构的外生变量,行政进入壁垒是中国市场化改革过程中特有的产物。本书第四章利用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2004-2007年的微观数据,从行政进入壁垒的视角分析了沉没成本对市场结构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沉没成本降低带来的价格效应大于选择效应,即沉没成本的降低提高了市场竞争程度,但行政进入壁垒的存在会抑制沉没成本对市场结构的作用机制。
第五章从固定成本视角分析了其对行业生产率分布的影响机制,较高的固定成本可以使相对低效的厂商退出市场,从而降低企业间生产率差异度,提升总体生产率水平。本章以间接成本作为固定成本的代理变量,利用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2004-2007年的微观数据,研究发现固定成本的提高会降低企业间生产率差异度,提高行业总体生产率水平,而且这一关系在引入沉没成本、产品差异化、贸易开放程度等控制变量,以及固定成本其他代理变量后仍然稳健。
要素市场扭曲源于中国市场化进程中要素市场化改革的滞后性。第六章通过放松资源错配经典模型关于企业进入退出外生的基本假设,结合中国要素市场扭曲的特征事实研究其对企业间生产率差异的影响机制。研究表明:扭曲的要素价格影响了企业的生产行为及进入退出决策,从而降低了均衡时生产率分布临界值,由此低效率企业可以继续存活、高效率企业无法实现规模扩张,最终导致以生产率为基础的市场优胜劣汰选择机制部分失灵进而扩大了企业间生产率差异。
王磊,男、1982年、天津人,浙江财经大学中国政府管制研究院助理研究员、浙江省政府管制与公共政策研究中心专职研究员、上海财经大学经济学博士,研究方向为产业组织与政府管制。在《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世界经济文汇》等期刊学术论文多篇,部分文章被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代表性论文:《市场分割与资源错配》,《中国制造业进入壁垒、市场结构与生产率》等。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广延边际资源错配的形成机制、监管治理与优化配置研究)和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项目(市场分割背景下资源错配形成的微观机制与治理对策研究)。
第一章 产业演化、生产率与资源错配的机制内涵
第一节 产业演化、生产率与资源错配的机制内涵
第二节 从统计数据看中国产业演化的基本特征
第三节 数据:从宏观层面到微观层面
第四节 提升资源配置效率的时代要求与重要含义
第二章 产业演化、生产率与资源错配分析框架
第一节 关于产业演化、生产率与资源错配的文献述评
第二节 相关理论模型与研究方法介绍
第三节 异质性厂商的垄断竞争局部均衡分析框架
第四节 全要素生产率估算方法
第三章 进入壁垒、市场结构与制造业生产率演化
第一节 进入壁垒、市场结构与生产率问题由来
第二节 纳入行政壁垒的垄断竞争分析框架
第三节 机制分析与计量模型检验
第四节 “国退民进”与制造业生产率动态演化
第五节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沉没成本、行政进入壁垒与制造业市场结构
第一节 行政进入壁垒与市场结构的问题由来
第二节 沉没成本、行政进入壁垒与市场结构的研究假说
第三节 沉没成本、行政进入壁垒与市场结构的实证分析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要素市场扭曲与资源错配:生产率分布视角
第一节 再议要素市场扭曲与资源错配
第二节 内生企业进入退出的资源错配分析框架
第三节 要素市场扭曲与生产率分布的实证分析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固定成本与企业间生产率分布
第一节 固定成本是否会影响企业间生产率分布
第二节 固定成本与生产率分布的理论框架
第三节 固定成本与生产率分布的实证分析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七章 市场分割、生产率与资源错配
第一节 市场分割与资源错配的问题由来
第二节 理论模型与机制分析
第三节 研究设计
第四节 市场分割与资源错配的实证分析
第五节 本章小结
第八章 国内市场整合、资源配置与经济增长
第一节 从资源配置效率视角理解市场整合与经济增长
第二节 市场整合与资源配置效率的分布特征
第三节 市场整合与经济增长分析框架
第四节 市场整合、资源配置与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
第五节 本章小结
第九章 从资源优化配置看市场化改革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第一节 市场化改革与经济增长方式转变
第二节 市场化相对进程与资源配置效率分布特征
第三节 研究设计
第四节 实证结果分析
第五节 本章小结
第十章 结束语
第一节 主要研究结论
第二节 研究不足与研究展望
第三节 政策启示
附录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