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详细梳理了苏联东欧马克思主义本土化的发展历程、总结其走向终结的原因和教训;对现存社会主义国家越南、古巴、朝鲜和老挝在社会主义革命和革新时期马克思主义本土化的实践和理论进行了阐述和分析;拓展性地介绍了拉美“21世纪社会主义”;在此基础上,本书对世界各国的马克思主义本土化进行了纵向的历史总结和横向的国际比较,找出其中的历史规律和普遍规律,并将其重新回归马克思主义,以期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供有益的启示。
写在前面的话
《马克思主义本土化的国际经验与启示》一书即将面世,这是一项历时四年多且凝结了多名科研人员心血的集体研究成果。在此做一个简要的交代。
本书系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创新工程项目“马克思主义本土化的国际经验与启示”的最终成果。该项目于2013年立项;2015年底结项,被鉴定为优秀成果。结项之后,课题组经过一年多的修改和补充,至今终于面世。本项目在2013年由时任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国际共运部主任刘淑春研究员担任首席研究员。2013年底刘淑春研究员退休后,2014~2015年,由国际共运部副主任潘金娥研究员担任该项目的首席研究员。该项目成员以中国社科院马研院国际共运部的研究人员为主,为了使研究成果具有全面性和完整性,课题组邀请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的著名东欧问题专家马细谱研究员参与进来,负责撰写东欧各国的马克思主义本土化;还邀请了精通老挝语的时为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马研系硕士研究生的谢泽鑫来撰写老挝马克思主义本土化一章。
在研究过程中,课题组先后几次邀请了多名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共运学科领域的著名专家前来指导,他们是: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李崇富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徐世澄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陈之骅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部主任金民卿研究员、赵智奎研究员,中央党校科社部原主任胡振良教授等。专家们对该项目的理论意义、概念界定、研究范畴、逻辑结构、核心内容以及结构框架等进行了悉心指导。此外,利用几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学者前来北京出席第一届“社会主义国际论坛”之机,课题组还邀请了越南社会科学翰林院副院长范文德教授、哲学所阮才东所长、老挝国家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坎蓬博士、朝鲜金日成综合大学金龙镇等专家参加了课题的座谈会,各位专家从不同角度对于本研究提出了很多具有建设性的建议,开拓了研究视角。在课题结项时,赵智奎研究员、中央党校科社部的门晓红教授、中央编译局的许宝友研究员,对本研究成果给予了高度评价,同时也对进一步修改和完善提出了宝贵的意见和建议。刘淑春研究员对俄罗斯和东欧部分的内容进行了认真审核并提出修改意见。对于以上各位专家的意见和建议,课题组都进行了认真的学习和充分的吸收。因此,本书最后展示出来的,不仅是各部分执笔人的研究成果,还包含了很多专家和前辈们的思想精华以及对本课题的关爱和期望。在此,课题组对上述各位专家和前辈高屋建瓴的指导意见和真诚的关爱表示最衷心的感谢!
实际上,本课题作为中国社会科学院马研院的一个创新项目,在论证设计之初内容分为三大板块,即:苏东社会主义的历史追问与反思;现实社会主义的探索与争鸣;欧洲、拉美资本主义的替代选择等。经过多次讨论和修改,最终把三个板块的内容融为一体,整合成目前的书稿内容。其中,苏联和东欧各国的马克思主义本土化重点阐述其历史经验与教训,对于越南、朝鲜、古巴、老挝这些现实社会主义国家则重点介绍其实践探索和理论创新,而对拉美21纪社会主义则做拓展性介绍。关于欧洲共产主义的研究内容,实际上已由中国社会科学院马研院国际共运部的庞晓明副研究员、李凯旋助理研究员分别对德国、法国、英国、奥地利和意大利等国的情况做了一定的研究,但因成果还需要进一步完善而未能纳入本书中,这不得不说是一个遗憾。
最后,本书能够以现在的面貌呈现在读者面前,我们要由衷地感谢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祝得彬副编审的大力支持,他亲自为本书申请了出版经费!还要感谢匿名审稿专家的认真审核,感谢本书责任编辑王小艳对本书一丝不苟的编辑和校对!
需要说明的是,尽管课题组成员都已尽力而为,但是由于该研究内容涉及面广,而且有一些问题学界一直存在各种不同意见,因此我们相信,本书还有很多不到之处,错误和遗漏也在所难免。真诚欢迎读者们给我们提出宝贵意见。对于本书各章节的内容,执笔人文责自负。
本书写作分工如下:潘金娥(中国社科院马研院国际共运部副主任、研究员、博士生导师)负责全书统稿工作,并撰写第三章、导论部分内容、第八章部分内容;潘西华(中国社科院马研院国际共运部国际共运史研究室副主任、副研究员)负责撰写导论主要内容;康晏如(中国社科院马研院助理研究员)负责撰写第一章;马细谱(中国社科院俄欧亚所研究员)负责撰写第二章;贺钦(中国社科院马研院国际共运部当代世界社会主义研究室副主任、副研究员)负责撰写第四章、第七章;荀寿潇(中国社科院马研院助理研究员)负责撰写第五章;谢泽鑫(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东方语言文化学院助教)负责撰写第六章;孙应帅(中国社科院马研院国际共运部国际共运史研究室主任、研究员)负责撰写第八章主要内容。刘淑春(中国社科院马研院研究员)于2013年任创新项目首席研究员,主持课题论证和框架设计。
课题组
2017年8月15日
潘金娥,女,1967年5月生,籍贯为广西柳江。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国际共运部当代世界社会主义研究室主任、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社会主义研究中心特邀研究员。北京大学越南语专业毕业,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经济学硕士、法学博士。越南综合大学(现越南国家大学)访问学者。研究方向为当代越南问题、中越关系、世界社会主义。主持或参与多项中国社科院重大科研项目。
导 论/1
第一节 研究背景和意义/1
第二节 基本概念的界定及相关问题/8
第三节 研究思路、内容与方法/18
主要参考文献/21
第一章 苏联马克思主义本土化的历史经验与启示/22
第一节 十月革命前俄国的马克思主义本土化/22
第二节 新经济政策——马克思主义本土化的实践典范/38
第三节 斯大林“一国建成社会主义”的理论探索与实践/46
第四节 后斯大林时代的苏联马克思主义本土化的进程/56
第五节 戈尔巴乔夫的改革与苏联马克思主义本土化的中断/61
第六节 苏联马克思主义本土化的经验教训与启示/69
主要参考文献/71
第二章 东欧马克思主义本土化的历史经验与启示/72
第一节 东欧马克思主义本土化的历史起点/72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与东欧社会主义道路的选择/85
第三节 东欧各国探索各自社会主义建设道路/95
第四节 东欧马克思主义本土化的历史反思/115
主要参考文献/118
第三章 越南马克思主义本土化的实践与启示/120
第一节 越南马克思主义本土化的历史路径/120
第二节 越南马克思主义本土化的理论成果/138
第三节 越南马克思主义本土化的问题与挑战/157
第四节 越南马克思主义本土化的结论和启示/162
主要参考文献/165
第四章 古巴马克思主义本土化的实践与启示/167
第一节 古巴马克思主义本土化的历史路径/167
第二节 古巴马克思主义本土化的理论特色/182
第三节 古巴马克思主义本土化的实践形态/194
第四节 古巴马克思主义本土化的结论与启示/210
主要参考文献/215
第五章 朝鲜马克思主义本土化的实践与启示/216
第一节 朝鲜马克思主义本土化的历史进程/217
第二节 朝鲜马克思主义本土化的理论成果/235
第三节 朝鲜马克思主义本土化的实践探索/244
第四节 朝鲜马克思主义本土化的特点与启示/255
主要参考文献/258
第六章 老挝马克思主义本土化的实践与启示/259
第一节 老挝马克思主义本土化的历史路径/260
第二节 老挝马克思主义本土化的理论成果/269
第三节 老挝马克思主义本土化的主要特征与发展前景/284
第四节 老挝马克思主义本土化的启示/290
主要参考文献/293
第七章 马克思主义视阈下的拉美21世纪社会主义/294
第一节 拉丁美洲的社会主义传统:源流与分野/295
第二节 拉美“21世纪社会主义”的兴起与发展/297
第三节 拉美“21世纪社会主义”的理论诉求/301
第四节 拉美“21世纪社会主义”的实践探索/307
第五节 对拉美“21世纪社会主义”的基本评价/312
第六节 拉美“21世纪社会主义”的发展前景/316
主要参考文献/318
第八章 马克思主义本土化的国际经验与启示/319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本土化的历史规律/319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本土化的国际经验与教训/327
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本土化的国际启示/350
主要参考文献/3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