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僧取经的故事在中国可谓家喻户晓,但是人们知道的其实是神话小说《西游记》中的唐僧取经,而这和历史上的唐僧取经其实是有很大差异的。这种差异包括取经的经过以及唐僧其人的家庭出身、性格特征等等。《话说唐僧》以时间进程为顺序,真实地再现了历史上唐僧取经的原貌,高度评价了唐僧取经对中国佛教发展以及对中印文化交流做出的贡献。书中还将唐僧取经过程中的某些经历与《西游记》互相对照,找出小说故事情节的生活原型,饶有意趣。书中还涉及大量的宗教知识,使该书显得丰富饱满,可读性较强。
一个真实的唐僧,一个在大唐帝国横空出世的高僧,一个集智勇忠义于一身的历史圣贤。
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的主讲王立群教授做序推荐。
他不单单是一个伟大的旅行家,像马可·波罗;他也不单单是一个伟大的神学家,像十二门徒之一的圣托马斯。他倒象是特洛伊战争的勇士,像中世纪传说中一往无前的国王,他是一位史诗般的英雄,勇往直前。
——西方学者阿兰·瓦茨(哈佛大学宗教学教授)
历史版本中的玄奘决不同于文学版本中的唐僧。他踏遍数万里征程,勇往直前;他十九年如一日不得真经誓不回;他践流沙之漫漫,陟雪岭之巍巍,彰显的不正是中国学人的一种精神?
——传真法师(南京玄奘寺住持)
《西游记》在中国可谓家喻户晓、妇孺皆知,其中唐僧婆婆妈妈、胆小懦弱的形象也是深入人心。可是,作为唐僧原型的历史人物——唐玄奘和《西游记》中的唐僧截然不同,但却鲜为人知。梁启超曾抱怨过:“玄奘是中国一流学者,决不居第二流以下;但是几千年来没有几个人知道他的伟大,知道的只有做《圣教序》的唐太宗,其次却轮到做《西游记》的人,说起来可气又可笑。士大夫不知玄奘,孺子妇人倒知道有唐三藏!”对于唐玄奘,梁启超给予了高度评价,将其称为“千古一人”,而鲁迅则称其为“中国的脊梁”。那么,真实的玄奘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他在中国历史上到底占据一个什么样的地位?这本书将为你作一个原原本本的介绍,还这位唐代高僧一个真实的面目。
冯保善,1963年出生,文学博士,凤凰出版社编审,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江苏省明清小说研究会副秘书长。发表各类文章百余篇,出版著作有:《严复传》(团结出版社)、《凌蒙初》(春风文艺出版社)、《章回小说史》(合作,浙江古籍出版社)、《红颜知已:古典情感世界的夏昼与春宵》(济南出版社)、《新译幽梦影》(台湾三民书局)、《新译古诗源》(台湾三民书局)等。
序
楔子
华阀裔孙
净土寺出家
游学大江南北
求法缘起
杖策孤征
穿越西域各国
来到佛国
大难不死
那烂陀寺的中国留学僧
周游五印
女曲城里的大乘天
学成归来
社会活动与译经事业
生前身后名
玄奘取经与《西游记》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