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频电子电路/高等学校应用型本科“十三五”规划教材
定 价:32 元
丛书名:高等学校应用型本科“十三五”规划教材
- 作者:张媛,唐林建 编
- 出版时间:2017/8/1
- ISBN:9787560646138
- 出 版 社: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 中图法分类:TN722.1
- 页码:247
- 纸张:胶版纸
- 版次:1
- 开本:16开
《低频电子电路/高等学校应用型本科“十三五”规划教材》以电子信息系统中的放大电路为主线,介绍了放大、信号运算、功率放大、直流电源等单元功能电路,主要内容包括半导体二极管及其基本电路、双极型三极管及其放大电路、场效应管及其放大电路、放大电路的频率响应、集成运算放大器、负反馈放大电路、功率放大电路和直流电源。全书内容系统性较强,结构完整,重点突出,每章均附有小结和思考与练习题。
《低频电子电路/高等学校应用型本科“十三五”规划教材》在编写上保持简明易学的风格,力图摆脱理论推导繁琐的方式,着重介绍放大电路分析的基本思想和方法,尽可能地使知识易于为读者所接受,同时,补充了一些实践应用的内容。
《低频电子电路/高等学校应用型本科“十三五”规划教材》可作为高等院校电气信息类各专业学生的教材,也可作为自学参考书。
为了适应电子科学技术的发展和高等教育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需要,我们根据近年电子技术的新发展,总结多年来课程改革的经验,并考虑素质教育的特点,编写了本书。本书在保留基本理论体系的基础上,精炼基础部分,适当拓宽知识面,以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为目标,并以“保证基础,联系实际,体现先进,引导创新”为编写原则,力求体现“精炼”和“实用”。本书在编写时考虑到要使学生获得必要的电子技术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因此舍去了繁复的、不必要的理论叙述与推导,以加强应用,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全书共9章,编写特色如下:
1.在内容安排上,先介绍半导体器件,再介绍放大电路;先介绍分立元件构成的放大电路,再介绍集成运放电路;围绕信号的放大、运算、处理、转换和产生这一主线展开介绍。
2.以集成电路为主,分立元件为辅。引入常用的模拟集成电路和新的常用电子器件的介绍,重在对电路的认知和对应用能力的培养。
3.各章力图按“提出问题、突出主干、启发引导、举一反三”的原则编排内容,沿主干方向由浅入深、由简到繁、承前启后,激发读者学习兴趣。
4.由于电子电路分析和设计方法的现代化和自动化,使定量计算更准确和精确,因而设计者将更侧重电路结构的设计。因此,本书注重电路结构的构思,突出定性分析,使学生从中获得启迪,并进一步提高创新意识。
5.各章节在讲清基本内容的基础上,增加了“提高”的内容,以扩展知识面,开阔视野。这部分内容教师可以按学时多少和专业需要取舍。
6.内容与习题融为一体。每章的思考与练习中都设置填空、选择、判断与计算题,以帮助学生总结内容,拓宽思路,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书由重庆邮电大学移通学院通信与信息工程系组织编写,张媛任主编,唐林建任副主编,李卫东任主审,唐燕、蔡凯、高飞、何春燕、张雪莲、胡蓉、郑秋菊、郭彦芳等参与了编写。本书编写过程中,参阅了大量的相关教材和资料,并借鉴了部分内容,同时本书的出版得到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的大力支持,在此对相关作者及编辑一并表示感谢。
由于编者水平所限,书中难免存在疏漏、欠妥之处,恳请各位读者批评指正。
第1章 绪论
1.1 信号与电子系统
1.1.1 信号及其分类
1.1.2 典型电子系统举例
1.2 放大电路的基本概念
1.2.1 放大电路的符号
1.2.2 放大电路的主要性能指标
1.2.3 放大电路模型
本章小结
思考与练习
第2章 半导体二极管及其基本电路
2.1 半导体的基础知识
2.1.1 半导体材料
2.1.2 本征半导体
2.1.3 杂质半导体
2.1.4 PN结的形成及特点
2.2 半导体二极管
2.2.1 二极管的结构
2.2.2 二极管的基本特性
2.2.3 二极管的主要参数
2.2.4 二极管的等效电路
2.2.5 二极管基本电路
2.2.6 特殊二极管
本章小结
思考与练习
第3章 双极型三极管及其放大电路
3.1 双极型三极管
3.1.1 三极管的结构及其类型
3.1.2 三极管的工作原理
3.1.3 三极管的特性曲线
3.1.4 三极管的主要参数
3.1.5 温度对三极管特性及其参数的影响
3.2 共发射极放大电路
3.2.1 共发射放大电路的组成
3.2.2 放大电路的两种工作状态
3.3 放大电路的分析方法
3.3.1 图解法
3.3.2 小信号模型分析法
3.4 放大电路静态工作点的稳定问题
3.4.1 温度对静态工作点的影响
3.4.2 射极偏置电路
3.4.3 稳定静态工作点的措施
3.5 共集电极和共基极放大电路
3.5.1 共集电极放大器的结构与特性
3.5.2 共基极放大器的结构与特性
3.5.3 三种基本放大电路性能的比较
3.6 多级放大电路
3.6.1 多级放大电路的耦合方式
3.6.2 多级放大电路的动态分析
本章小结
思考与练习
第4章 场效应管及其放大电路
4.1 场效应管
4.1.1 结型场效应管
4.1.2 绝缘栅型场效应管
4.2 场效应管的主要参数
4.3 场效应管放大电路的静态分析
4.3.1 场效应管放大电路的三种接法
4.3.2 场效应管放大电路的静态工作点设置及估算
4.3.3 场效应管放大电路的动态分析
4.4 场效应管放大电路的特点
本章小结
思考与练习
第5章 放大电路的频率响应
5.1 频率响应及其表示方法
5.2 三极管的高频等效模型
5.3 场效应管的高频等效模型
5.4 单极放大电路的频率响应
5.4.1 共射极放大电路的频率响应
5.4.2 共源极放大电路的频率响应
5.4.3 放大电路频率响应的改善和增益带宽积
5.5 多级放大电路的频率响应
5.5.1 多级放大电路频率特性的定性分析
5.5.2 截止频率的估算
本章小结
思考与练习
第6章 集成运算放大电路
6.1 概述
6.1.1 集成电路制造工艺简介
6.1.2 集成电路中的元件
6.2 差分放大电路
6.2.1 差分放大电路的组成
6.2.2 长尾式差分放大电路
6.2.3 差分放大电路的四种接法
6.3 集成运算放大电路
6.3.1 集成运算放大电路的结构特点与组成
6.3.2 集成运算放大电路的电压传输特性
6.3.3 集成运算放大电路的主要性能指标
6.3.4 集成运算放大电路的低频等效电路
6.3.5 集成运算放大电路中的电流源电路
6.4 集成运算放大电路的线性应用——基本运算电路
6.4.1 理想运算放大器的两个工作区
6.4.2 比例运算电路
6.4.3 加法和减法运算电路
6.4.4 积分和微分运算电路
6.4.5 对数和指数运算电路
6.5 集成运算放大电路的非线性应用——电压比较器
6.5.1 单限比较器
6.5.2 滞回比较器
6.5.3 窗口比较器
6.5.4 集成电压比较器
6.6 集成运算放大电路的使用
6.6.1 集成运算放大电路的选用原则
6.6.2 集成运算放大电路的使用注意事项
本章小结
思考与练习
第7章 负反馈放大电路
7.1 反馈的基本概念和类型
7.1.1 反馈的基本概念
7.1.2 负反馈放大器框图
7.1.3 反馈深度︱1+AF︱
7.2 反馈的类型及判别
7.2.1 直流反馈与交流反馈
7.2.2 正反馈和负反馈
7.2.3 负反馈的组态及其判别方法
7.3 深度负反馈条件下闭环增益的估算
7.3.1 “虚短”和“虚断”概念
7.3.2 深度负反馈条件下闭环增益的估算
7.4 负反馈对放大电路性能的影响
7.4.1 提高闭环增益Ar的稳定性
7.4.2 展宽通频带,减小频率失真
7.4.3 减小非线性失真,抑制干扰及噪声
7.4.4 负反馈对放大电路输入电阻和输出电阻的影响
7.5 放大电路引入负反馈的一般原则
7.6 自激振荡及其消除
7.6.1 产生自激振荡的原因
7.6.2 产生自激振荡的条件
7.6.3 负反馈放大电路的稳定性分析和判断
7.6.4 负反馈放大电路自激振荡
的消除
本章小结
思考与练习
第8章 功率放大电路
8.1 概述
8.1.1 功率放大电路的特点
8.1.2 功率放大电路工作状态分类
8.1.3 功率放大电路的组成
8.2 互补功率放大电路
8.2.1 0CL电路的组成及工作原理
8.2.2 0CL电路的输出功率及效率
8.3 集成功率放大电路
8.3.1 集成功率放大电路分析
8.3.2 集成功率放大电路的主要性能指标
8.3.3 集成功率放大电路的应用
本章小结
思考与练习
第9章 直流电源
9.1 整流电路
9.1.1 单相半波整流电路
9.1.2 单相全波整流电路
9.1.3 单相桥式整流电路
9.2 滤波电路
9.2.1 电容滤波电路
9.2.2 电感滤波电路
9.2.3 复合滤波电路
9.3 倍压整流电路
9.3.1 二倍压整流电路
9.3.2 多倍压整流电路
9.4 稳压电路
9.4.1 稳压电路的性能指标
9.4.2 稳压管稳压电路
9.4.3 串联型稳压电路
9.4.4 开关型稳压电路
9.4.5 集成稳压电路及其应用
本章小结
思考与练习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