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张荫麟在清华毕业生中可说与钱锺书齐名,曾被钱穆称许为中国新史学之大业,殆将于张君之身完成之,惜乎英年早逝,但短短三十七岁人生却已留下文史哲著作二百万余言,尤以文笔绚烂的《中国史纲》为著名。 张荫麟以哲治史,若要了解其史学,首先要研究他的哲学,但时下各种张荫麟文集所收哲学文章,寥寥无几。编者研究张荫麟的学术多年,尽搜散见于民国报刊杂志上的张荫麟重要哲学文章和译文三十多篇,尘封斯坦福数十年的张氏硕士论文也一并收录书中,以飨读者。
张荫麟,在清华毕业生中与钱锺书齐名,曾被钱穆称许为中国新史学之大业,殆将于张君之身完成之,三十七岁英年早逝时,不仅也写下了传世名作《中国史纲》,也留下了大量哲学作品。
编者序言张荫麟的哲学研究历程陈润成
张荫麟,号素痴,广东东莞人,早年肄业清华学校,1929年毕业,留美四年,在斯坦福大学攻读哲学,获文科学士及硕士,后转入经济系,研究社会经济学,于1933年底回国。次年任教清华大学,授课哲学历史两系,同时在北大兼授历史哲学,1935年应邀编写中学历史教科书。抗战爆发后,只身南下,后任教天目山浙江大学及昆明西南联大,1940年转教遵义浙江大学,1942年以慢性肾脏炎病逝,时年三十七。生平文史著作约百万言,散见于各报刊杂志,作品以《中国史纲》为最著名。 张荫麟的成就是多方面的,钱穆称他博通中西文哲诸科 ,熊十力赞他为学宏博,史学家也,哲学家也 。他以哲治史,这点他在致张其昀的信中说得很清楚。 若要了解他的史学,首先要研究他的哲学。但时下几种张荫麟文集所收的哲学论文,寥寥可数。 对于张荫麟的哲学研究,尤其是在斯坦福大学时期的学术生活,几近空白。主要的原因还是可供参考的基本资料不多,数十年来,只有谢幼伟专文介绍张荫麟的哲学,但他们相交于张氏在遵义浙大的岁月,他对张氏早年研究哲学的历程不大清楚。 从贺麟的悼文,我们知道他们在留美时期,常以中文和英文通信,后来贺麟从哈佛转往柏林大学,他们有时还用德文通信,这些珍贵的第一手数据早已失落。 谢幼伟和贺麟分别提及张氏在斯坦福大学研究摩尔(G. E. Moore)伦理学的硕士论文,可惜二人都没有机会读到该论文 ,一般学者都以为张荫麟的论文已随着他的藏书在战乱中散失。笔者有幸,在斯坦福大学访得他的硕士论文和成绩档案,同时李欣荣教授在广州中山大学图书馆容庚档案中发现十五封张氏在留美期间写给容氏的信。我们合编《张荫麟全集》时,在中外各大图书馆总共收集了三十八篇张氏的哲学论文。这些资料正好给贺麟和谢幼伟的文章作补充,让我们进一步全面探讨张荫麟的哲学研究历程,认识前辈的哲学修养和成就,更有助我们研究他的史学。一 清华受业哲学奠基期张荫麟研究哲学的历程,就其思想倾向及作品的特色,可分三期。第一期从1922年到1929年,是他的哲学奠基期。他在清华学校受师友的熏陶,跨越国学,研习新学科,接受西方的哲学思想。七年后,他决定到美国攻读西方哲学。这段时间他在哲学方面翻译了一些关于西方思想和汉学家的论文。1922年张荫麟从广东省立第二中学转入清华学校中等科二年级 ,他自幼受父亲的指导,国学基础扎实,抵校不久,便以《老子生后孔子百余年之说质疑》一文赢得梁启超的赞赏,但他并不满足于考据,努力不懈,向新的学术领域迈进。在清华的师友中,贺麟、梁启超、王国维、吴宓和金岳霖对张荫麟的影响深远。他很早便结识比他高三级的贺麟,二人志趣相投,一起选修梁任公和吴雨僧的课。贺麟于1926年毕业,到美国俄亥俄州的奥柏林大学攻读西方哲学,这时刚巧张荫麟的父亲逝世,他南下奔丧,二人一起从天津搭船到上海,张荫麟在黄浦码头送别学长,然后转往广东。 中美两地远隔重洋,二人书信往来,继续学术讨论,三年后张荫麟赴美攻读哲学,显然受到学长贺麟的鼓励。梁启超、王国维、吴宓和金岳霖这四位清华大师从不同途径把张荫麟引进西方旳思想世界。从梁启超和王国维两位老师的演讲和著作,他开始认识康德(Kant)、尼采(Nietzsche)和叔本华(Schopenhauer)各大师的学说 ,渐渐对西方哲学发生兴趣。也肯定了用西方观点研究中国文史的方法。张荫麟随吴宓习艺四年,他的英语阅读、写作和翻译的功力,已达专业水平。对西方的文学传统,尤其是人文主义,更了如指掌。在老师的鼓励下,他开始翻译英诗,兴趣渐渐转到教育理论和西方哲学,这个时期他的翻译代表作是《斯宾格勒之文化论》,原书名 Civilization or Civilizations: Summary and Criticism s of Splenglers Decline of the West,由美国史家E.H. Goddard 和 P.A. Gibbons 合著。这是刘奇峰于1927年从纽约寄给吴宓的新书,吴宓转交弟子张荫麟翻译,翌年在《学衡》和《国闻周报》连载。 他再接再厉,在赴美前夕,翻译了几篇短论:《德效骞论中国语言之足用及无系统哲学之故》,吴宓的老师白璧德所著的《论班达与法国思想》,另一篇是罗素(Russell)的《评现代人的心理》,还评介法国汉学家戴闻达(Demieville)的英译《商君书》。在西方哲学方面,金岳霖对张荫麟的影响最大,是他的启蒙老师。金岳霖于1914年毕业清华学校,后留美,获哥伦比亚大学哲学博士。清华大学成立不久,赵元任推荐他进清华创办哲学系,并出任系主任。金岳霖的哲学观点倾向新实在主义(Neo-Realism),醉心罗素及摩尔(Moore)的学说,认为逻辑是哲学思维的基本方法。 张荫麟在留美前一年修了他讲授的逻辑学和哲学问题两门课程,成绩优异 ,决定到美国攻读西方哲学。
张荫麟,号素痴,生于广东官宦世家,早年肄业清华学校,留美四年,获斯坦福大学文学学士与硕士学位。1933年底返国,次年任教清华大学,抗日战争爆发后,只身南下,先后任教天目山浙江大学及昆明西南联大,1940年转遵义浙江大学。 1942年以慢性肾炎病逝,时年37岁,弥留之际与病床前诸位学生逐一握别,诵《庄子秋水篇》。
编者序言张荫麟的哲学研究历程陈润成
上编论文
一哲学研究
毫无疑问的信仰
《荀子·解蔽篇》补释
关于朱熹太极说之讨论
中国书艺批评学序言
评冯友兰《中国哲学史》上卷
论传统历史哲学
道德哲学之根本问题
玩《易》
可能性是什么一个被忽略了的哲学问题
道德哲学与道德标准
说可能性
历史哲学的根本问题
评冯友兰《中国哲学史》下卷
读史与读《易》
宋儒太极说之转变
《中国史纲》自序
陆学发微
归纳逻辑新论发端
王阳明以前之知行学说
柏格森(18591941)
哲学与政治
论中西文化的差异
说同一
北宋四子之生活与思想
二哲学式对话录
代戴东原灵魂致冯芝生先生书
戴东原乩语选录(二)
戴东原乩语选录(三)
戴东原乩语选录(七)
戴东原乩语选录(八)
戴东原乩语选录补篇(一)
戴东原乩语选录乙编之一
为窃书案答辩
三译作
斯宾格勒之文化论
白璧德论班达与法国思想
罗素评《现代人之心理》
罗素最近之心论
泰戈尔、爱因斯坦论实在与真理
怀黑特论哲学之正鹄
下编专论A COMPARATIVE STUDY OF THE ETHICAL THEORIES OFG.E.MOORE AND JOHN DEWEYYinLin Chang
摩尔与杜威:两种伦理观的比较劳悦强译
附:张荫麟论文征引书目
译者附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