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资源富集区域生态文明建设评价研究》的研究首先探讨了构建符合资源富集区域特征的“生态文明”评价体系的理论与实践意义,进一步完善了“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理论基础;然后在此基础上构建了新的资源富集区域“生态文明”评价指标体系并建立评价模型;进而科学的测度评价资源富集区域“生态文明”发展程度与趋势;最终,提出全面的、具有可操作性的资源富集区域“生态文明”建设政策体系与战略规划。
李瑞,男,1982年出生,湖北十堰人,经济学博士,副教授。2004年毕业于西安财经学院工商管理专业,获管理学学士学位;2006年毕业于乌克兰国立哈尔科夫师范大学理论经济学专业,获经济学硕士学位;2009年毕业于乌克兰国立苏梅大学资源与环境保护经济学专业,获经济学博士学位。现任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西安财经学院西部能源经济与区域发展协同创新研究中心副主任,能源经济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从事西方经济学、生态环境经济学领域的教学与研究工作,先后主持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项、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项目1项、陕西(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项目1项,在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10余篇,其中SSCI检索4篇。
第一章 生态文明导论
第一节 生态文明的概念与界定
第二节 生态文明建设的背景和意义
第三节 生态文明的理论研究进展
第四节 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和任务
第二章 中国古典哲学与生态文明
第一节 中国古代生态思想的哲学基础
第二节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生态思想
第三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生态文明制度建设
第一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历史基础
第二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理论探索
第三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行动进展
第四节 “中国梦”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制度建设
第四章 资源富集区生态文明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第一节 生态文明建设评价体系的构建
第二节 评价指标体系说明与数据来源
第三节 生态文明建设评价的数据处理技术方法
第五章 西部资源富集区生态、经济、社会现状研究——以陕北国家级能源基地为例
第一节 资源富集区的概念
第二节 资源富集区的自然生态状况
第三节 资源富集区的经济状况
第四节 资源富集区的社会状况
第五节 资源富集区的生态环境状况
第六章 生态文明建设评价技术工具研究
第一节 指数与综合指数法
第二节 相对差距和法
第三节 TOPSIS法
第四节 人工神经网络法
第五节 因子分析法
第六节 功效函数法
第七节 灰色层次分析法
第八节 灰色聚类法
第九节 灰色局势决策法
第十节 全排列多边形图示指标法
第十一节 主成分分析法
第十二节 蒙特卡罗模拟综合评价法
第十三节 模糊综合评价法
第十四节 德尔菲法
……
第七章 西部资源富集区生态文明建设评价实证研究
第八章 生态文明研究的尝试与拓展
第九章 西部资源富集区生态文明建设政策与建议
未来展望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