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制作电视剧》主要内容包括:我是大当家,与电视剧做朋友,畅游故事的海洋,我的剧本悬念多多,悬念制作能手,神奇的剧本,换个角度看世界,佳片初露锋芒,至美一拍,高效拍摄,闭关修行,认识片头片尾君,视频神奇魔术手,神剪手,电视剧知识大王,回味电视剧知识,电视剧评比大赛,等。
中国传媒大学附属小学一直高度重视在课程建设中融人传媒元素,凸显传媒特色,这不仅仅是因为我校独享中国传媒大学多方面的优质资源,更是因为媒介技术的发展已经使如何与媒介共生成为当代儿童健康成长必须解决的大问题。为了努力解决这一问题,我校早在2010年就与中国传媒大学传播研究院传媒教育研究中心的张洁博士团队建立了合作研究关系,这套教材正是我们双方多年努力探索的成果之一。
回望来路,我们的研究历程大致可划分为三个阶段。其中,2010年年初到2012年上半年是我们合作研究的第一阶段。在这个阶段我们主要想解决的问题是如何将媒介素养教育元素有机融人语文、数学、品德与社会等已有课程中,而不是为学生开设单独的媒介素养教育课程。之所以产生这样的研究主题,是因为通过前期研究,张洁博士团队已经开发出了针对小学中高年级学生的系列媒介素养教育课程,但实践表明,一方面媒介素养教育课程中的很多内容、目标,与语文、品德与社会、美术等学科有重叠,因此如果单独开设媒介素养教育课程,无疑会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另一方面,由于媒介素养教育在我国的发展历程还不长,因此我国尚没有建立成熟的媒介素养教育师资培养机制,如果单独开设媒介素养教育课程,我校也没有合格的教师能够承担此任务。此外,依据《北京市义务教育课程设置表》我们发现,各年级学生的课程门类丰富,在校学习时间有限,要在已经十分饱和的课程表中挤出时间开设单独的媒介素养教育课不太可行。于是,我们希望通过详细的梳理比对,将媒介素养教育元素有机融入已有的学科中,这样既能克服上述所有困难,同时也能巧妙地为我校的这些课程增加时代元素,形成学校特色。为此,从2010年年初开始,我校先选择了品德与社会学科的骨干教师,让其在张洁博士团队带领下进行媒介素养教育融合课研究。截至2010年年底,课题组完成了对小学五、六年级品德与社会学科媒介素养教育融合点的全面梳理,并初步开发、实施了10余节品德与社会媒介素养教育融合课,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正当我们想沿着开发融合课的思路,继续探索媒介素养教育与其他学科的融合之路时,媒介技术的发展又取得了重要突破。2010年,以iPad为代表的平板电脑横空出世,并迅速风靡全球。到2012年时,这种将广播、电视、电脑、报纸、杂志等各类媒体传播特征集于一身的新型媒介,让我们已经开发出来的很多课程内容显得过时。例如,帮助学生了解并掌握广播、电视、报纸、杂志等各类媒体在传播信息中的异同,并能根据自己的需要和特定的场合选择恰当的媒介,曾经是我们媒介素养教育课程中的重要内容,但iPad盛行之后,这种媒介技术间的区别瞬间消失了。但与此同时,平板电脑的出现也为我们突破一些以往教学中的局限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条件。例如,以往要教学生拍照片、录视频或制作多媒体作品是非常麻烦的,这意味着要为学生分别准备数量众多的数码相机、录像机、电脑,而很多设备因为体积庞大、价格昂贵、操作繁复,无法满足每个学生都亲身参与的需求,最终很多关于媒介的重要知识都只能由老师讲给学生听或演示给学生看,这无疑使得教学效果大打折扣。平板电脑的出现让学生人人动手参与制作和体验成为可能,这不仅对达成媒介素养教育的目标极为有利,事实上,很快就有教师发现,如果能在教学中将媒介素养教育的目标与学科学习任务结合起来,那么,就能自然而然地达成媒介素养教育及学科教学的双重目标。例如,如果我们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合作拍摄以语文课文中某个成语为题的成语故事小视频,那么,学生要完成这个任务就既要掌握视频拍摄与制作的媒介素养知识与技能,同时还要完成准确理解成语意思的语文学习目标。此外,学生还同时练习了团队合作、创造性思维等以往很难实现的目标。至此,我们突然意识到,在新的技术条件下,媒介素养不再仅仅意味着关于媒介的知识和技能。事实上,如何用媒介来学习,也已成为生活在这个时代的孩子应该具备的媒介素养之一。
课程纲要
第一课 我是大当家
第二课 与电视剧做朋友
第三课 畅游故事的海洋
第四课 我的剧本悬念多多
第五课 悬念制作能手
第六课 神奇的剧本
第七课 换个角度看世界
第八课 佳片初露锋芒
第九课 至美一拍
第十课 高效拍摄
第十一课 闭关修行
第十二课 认识片头片尾君
第十三课 视频神奇魔术手
第十四课 神剪手
第十五课 终极电视剧PK
第十六课 电视剧知识大王
第十七课 回味电视剧知识
第十八课 电视剧评比大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