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宣传黑河实施水资源统一管理与调度以来流域各方在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所做的工作、取得的成效,充分反映黑河水量统一调度对流域生态维护、经济社会发展及“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战略支撑作用,黑河流域管理局联合黄委新闻宣传出版中心组织开展了“黑河调水生态行”采访活动,邀请《人民日报》、新华社、《经济日报》和《光明日报》等十多家主流媒体记者,采写了数十篇报道,收录成集,即为《黑河调水生态行》一书。
《黑河调水生态行》分四个部分编辑:管理者说、媒体纵览、流域声音、采访图絮。
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
在干旱荒漠地区,水的极端重要性和人类对水的生命渴求更加凸显。作为我国西北第二大内陆河、河西走廊第一大河,黑河的负载尤为沉重。
黑河之重,在于源头祁连山系我国西部重要生态安全屏障;中游张掖地区为我国十大商品粮基地之一,水资源保障能力不容忽视;下游巴丹吉林沙漠边缘矗立着我国航天事业的首要支柱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内蒙古额济纳旗守卫着祖国北疆,戈壁沙漠中居住着3万余名少数民族同胞,河流尾闾维系着居延绿洲脆弱的生态系统;黑河沿岸也是丝绸之路经济带上的重要节点。生态安全、粮食安全、国防安全、边疆稳固等,无一不事关大局,举足轻重。
自20世纪50年代起,水资源无序开发利用,黑河下游断流日趋严重,尾闾湖泊干涸,额济纳旗生态持续恶化,到20世纪末已成为我国沙尘暴的主要策源地,形成一条覆盖我国北方大部的沙尘走廊。有科学家预言:如果不采取紧急措施,20~40年间,额济纳将步楼兰、黑城后尘,成为又一个生命禁区。
1999年1月,中央批准成立黄河水利委员会黑河流域管理局,授权其统一管理与调度黑河水资源;2000年8月21日,黑河干流实施“全线闭口、集中下泄”的水调措施,开启了黑河历史上首次跨省区水量调度,开创了我国内陆河水量统一调度的先例。
黑河流域管理局肩负起代理国家行使水量调度之责,从体制、机制、技术、管理、法律等方面积极探索创新,妥善应对复杂局面。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按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绿色发展理念、中央新时期治水方针,统筹兼顾上下游、左右岸用水需求,形成了流域管理与区域管理相结合的管理体制,断面总量控制与用配水管理相结合、统一调度与协商调度相结合的科学调度模式,走出了一条跨省区的内陆河统一管理的创新之路。17年来,在流域各方配合下,黑河正义峡断面累计下泄水量185亿立方米,进入额济纳绿洲水量104亿立方米,圆满完成国务院分水目标,实现了流域生态修复、粮食生产、国防科研、边疆稳定、民生改善、经济建设等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唱响了一曲绿色颂歌,展示了中国政府的治理能力。
自序
管理者说
弱水三千涌春潮绿色颂歌唱新韵刘钢
黑河调水化解流域生态危机李肖强
转变发展观念创新管理模式
持续奏响黑河绿色颂歌的时代强音乔西现
媒体纵览
荒漠中崛起“绿色奇迹”——黑河调水17年,一度消失的东居延海重现新生赵永平
“死海”重生:调水17年,东居延海重现碧波荡漾张毅力
我国第二大内陆河科学分水沙源湖泊13年波光粼粼于嘉
调活一河水业兴生态美——黑河流域水资源统一调度调查李琛奇陈发明
唱响“黑河之歌”陈发明
谱就一曲绿色的生命之歌——千里黑河调水记周华
“塞上江南”印象张掖周华
酒泉金塔——-有水就有金塔,没水就是第二个罗布泊周华
内蒙古额济纳旗:“怪树林”复活了周华
水生额济纳欧阳新华
拼在黑河峡谷之门——探访172项节水供水重大水利工程项目之一黑河黄藏寺水利枢纽黄峰焦伟蔡士祥
转弯,遇见更好的发展——黑河中游张掖段水量统一调度采访记秦素娟
来自“弱水”的生命喜报——黑河水量统一调度17年记秦素娟
为科学调水加点力秦素娟杨雪时爽
一枚乌羽的生态照秦素娟
穿越死生的相见秦素娟
蒙文谱写的调水之歌秦素娟
为黑河行无止境秦素娟
黑城脚下,那绿色梦想的探路者——记额济纳旗治沙老人苏和秦素娟
出走与回归——访牧民谢宝柱杨雪
记忆中居延海的变迁段景坤
额济纳旗:因黑河而生因黑河而美段景坤
黄藏寺:守得云开见月明岳林锟
黑河畅居延焕新生——写在东居延海连续13年不干涸之际李银鸽董瑞
攻坚克难奏响绿色颂歌——黑河水量统一调度纪事董瑞
流域声音
建设中的黄藏寺水利枢纽工程杨希刚
黑河统一管理调度流域机构不辱使命楚永伟
确立生态优先发展总基调构筑和谐共生建设新格局孟和
上善“弱水”——十七年调水谱写额济纳绿洲生命赞歌李发全
坚持节水优先强化系统治理努力构建生态安全屏障李瑛
黑水河·黑水国·黑水城——黑河水文化随笔张建铭
湿地成家园候乌也“乡愁”——张掖黑河湿地重生之路李剑宇段海
航天城四季断想秦芳
采访图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