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世界各国经济开始减速调整,我国经济面临结构性减速的关键时期,如何有效地利用资本市场为实体产业服务成为经济发展的关键命题。对债性资本市场进行系统性的研究,并以研究指导实践就有着重要的意义。《资本市场丛书:债性资本市场》提出“债性”这一创新概念,旨在希望能够以崭新的视角刻画资本市场,找寻“债性”资本合约的共性和特性,从而科学地描述和评价现有债性资本市场,并找寻优化资本市场的方法和路径。
众所周知,美国“次贷危机”对全球金融和经济造成了巨大危害。次贷危机是由抵押债危机所引发的证券化产品危机,直接导火索就是房地产“断供”。紧接着,由美国债危机、欧洲债危机等国际债危机引起的“震动”跌宕起伏:中国南方不少中小企业倒闭,老板跑路的事件时有发生;而鄂尔多斯民间多层连环高利贷则造成了不少非法集资者自杀事件,对当地经济和声誉造成重大损失。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中国地方债隐患严重,尽管相关人员多次辟谣,但地偿债的不规范所造成的隐忧仍旧挥之不去。
究竟什么叫债?如何才能全面理解债?如何让债为人类服务?为什么会出现这么多债的危机?债这个为人类社会服务了几千年的工具,如今依然保持着神秘的色彩。本书试图通过以下逻辑侧面为读者提供一些启发。
1.关于“债性”和“债权”的称谓之辩
本书在用词上特别用“债性”一词代替了传统的“债权”一词。顾名思义,“债性”强调性质,“债权”强调权利。这种称谓上的区别尊重了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某种合约具有债的元素叫“债性”,只有当债的性质累积到一定程度才达到谈“债权”的地步。比如,“优先股”“可转股”含有债的成分和债的元素,但还未达到债的权利。相对而言,“可转债”尽管含有股的成分,但在权利的性质上是一种债,只有在特定条件下才转化为股,投资者才拥有“股”的权利。由此可见,“债性”强调的是“成分”,“债权”强调的是“权利”。这种称谓有利于对产品的“权利性质”进行准确刻画。
2.基于“债性资本市场”的元素性分析方法
债性资本市场是由多个元素构成的。第一个元素是主体。该元素是债市行为的发出者,包括融资方、供资方、中介方、监管方,每一个主体都有自己关于债的“成本一风险一收益”认知,每一个主体都有自己的诉求。但是如何保证这个诉求的合理陸值得思考。第二个元素是合约。合约可以进行立体透视。按照“融”的对象,合约可以分为金融合约、商业票据、租赁协议等;按照交易主体,可以分为国家债、公司债、金融债、民间债等。第三个元素是市场。按照市场的合法性,可以分为白色市场、灰色市场和黑色市场。合规的国债交易市场都是“白色的”,民间高利贷和地下钱庄都是“黑色的”,一般来说,民间交易市场以及法律没有明文禁止的市场往往是灰色市场。第四个元素是制度。制度是“金融列车”运行的铁轨。包括监管制度、行为资格制度、生产与交易制度等。有了这些制度,金融才能健康平稳地运行。
3.“应然”与“实然”的分析方法
所谓“应然”的研究,是指债性市场本应当是什么样的。包括的问题如债性市场要构建起来离不开哪些元素?比如,个人、家庭、中小企业需要贷款,但缺乏为这些对象融资的主体或者工具,金融就会存在“抑制”现象。而尤努斯的小额信贷、信用的卡化的出现,则会缓解金融抑制程度。再比如,监管机构的缺位就会造成潜在风险不断累积直至爆发。欧债危机、美债危机、鄂尔多斯融资危机都是监管缺位造成的。所谓“实然”是指现实状况会是什么样的?用“应然”的视角透视中外债性金融市场的历史和现状,就会发现问题及其产生的逻辑所在,以便给出高效率的解决方案。比如,对于中国地方债问题,有人说中国地方债潜在危机严重,有人说中国地方债问题基本上在可控范围之内。那么,如何认识中国地方债问题,在可控范围是不是说中国地方债本来就不存在危机呢?显然不是。
……
窦尔翔,男,陕西西安人。师从著名经济学家何炼成教授、鲍敦全教授研究资本论,师从投资银行大师何小锋教授研究资本市场理论。经济学博士、金融学博士后。北京大学软件与微电子学院金融信息工程系教授、副系主任。
主持和参加国家、省部级课题若干。在《经济学动态》等杂志上发表论文80余篇,若干文章被《新华文摘》《人大复印资料》辑录或全文转载。在《中国证券报》《国际金融报》等报刊上发表文章或接受专访50篇(次)。主持国家、省部级课题3项,出版专著6部、译著2部。专注于产业金融工程的研究,致力于推动教肓金融的研究和实践。
导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
第二节 研究意义
第三节 研究框架
第四节 研究方法
第一章 金融产生的逻辑
第一节 财富的形态及其转化
第二节 金融的产生和专业化
第二章 信用是债性金融的前提
第一节 市场经济中的信用
第二节 债性金融对于信用的强依赖性
第三节 风险管理与信用强化
第三章 债性资本合约
第一节 资本市场合约概念辨析
第二节 债性资本合约的特征
第三节 债性资本合约的分类
第四章 债性合约交易主体
第一节 资本市场交易主体
第二节 交易主体的合约选择
第五章 债性合约的市场制度
第一节 市场制度与合约制度的关系
第二节 债性合约生产市场制度
第三节 债性合约流通市场制度
第六章 债性市场的合约嬗变机制
第一节 合约嬗变的一般规律
第二节 两主体合约嬗变机制
第三节 三主体合约嬗变机制
第四节 合约嬗变机制的意义和功能
……
第七章 俩性资本市场的评价
第八章 俩性资本市场的维护
第九章 中国俩性资本市场:评价与优化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