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滨孙喜欢航海,多次离家旅行。一次整条船在太平洋遇难,其他人都葬身海底,唯有他奇迹般地活下来,到了一座荒岛,并在岛上生活了28年。他盖起房子,收获谷物,驯养山羊,用兽皮制作衣物,与吃人肉的野人斗智斗勇。他搭救了一个土人并取名星期五,收他做仆人。他凭借毅力和勇气,克服困难,为自己创造了一个世外桃源。
译者前言
一
《鲁滨孙漂流记》是我国读者最熟知的外国文学名着之一。奇怪的是,鲁滨孙从未漂流,原作书名中也无此类字样,却偏让鲁滨孙莫名其妙地在我国被漂流了一百多年。当然,能这样被人熟知并非因为这名不副实的书名,而是在浩如烟海的书籍中,这部小说是举世公认的最严格意义上的不朽杰作,被认为是塑造现代文明、影响人类历史为数不多的文学作品之一。据介绍,到十九世纪末,该书的各种版本、译本和仿作已不下七百种。之所以这样吸引人,主要由于该书讲的是现实中不大可能发生的故事,然而听起来却很有现实感。我们听故事的人绝大多数同鲁滨孙一样,有着矛盾的性格,具有在各种逆境中求生或改善生活的愿望,以及或多或少把愿望化为现实的勇气和手段,就是说,大家心里都有个鲁滨孙。
…………
早在一九〇五年,笛福的这本名着就有了林琴南先生的文言译本,此后又有几种白话译本,书名通常就叫“鲁滨孙(逊)飘(漂)流记”。我作为译者,感到把“鲁滨孙”同“飘流”或“漂流”挂钩未必妥当,而且易生误会,因为在笛福笔下,鲁滨孙从未“漂流”!
鲁滨孙一生中最主要经历,是在孤岛上度过了二十八年。这岛上定居与海上漂流完全无关。与此相比,他航海的时间少得不成比例,即使在海上,他也总是在朝目的地航行(否则到不了非洲和巴西等地),只是偶尔遇上风暴,他的船才暂时偏离航线,但他从未放弃努力,从未听天由命让自己在海上漂流,甚至落了水还在风浪中竭力朝岸边游去。
笛福在书中有个安排,就是在鲁滨孙登上孤岛的第六年,为了解他居住的地方,驾了自制的独木舟做环岛航行,不慎进了湍急海流,眼看要被冲向无边无际的大海而一去不返。幸好,他没让自己“漂流”一下,而是拼死拼活同海流搏斗,这才得以生还。
由此可见,无论宏观地看鲁滨孙生平,还是微观地看他遭遇,都很难把他同“漂流”联系起来,因为这同他积极的进取精神格格不入,不符合他在笛福心目中的形象。因此我决定让鲁滨孙同“漂流”脱钩。之所以这样做,还有以下一层理由。
我们看到的“漂流记”,通常只是第一部分,事实上,笛福在其结束处已大致说了后面将叙述的内容。果然,在第一部分出版后大获成功的那年,他出版了可称是续集的第二部分(在英语中,这续集和前篇常合称“鲁滨孙·克鲁索”)。在续集中,已是富商的鲁滨孙走得更远,他的商船甚至驶到亚洲,经由印度和暹罗等地到了我国台湾和南方沿海城市,然后由陆路北上,经南京抵达北京a。在这里,他参加了去莫斯科的庞大商队,走过许多沙漠并在西伯利亚度过漫长的严冬,最后从俄罗斯西北部港口阿尔汉格尔斯克回到英国。
…………
在结束本文前,还有几点也许有必要向读者交代。
首先,这本海上冒险小说当年出版时,用的是鲁滨孙·克鲁索本人自述的方式,笛福为什么要这样做?
我们知道,在十八世纪英国,读书界最感兴趣的书是有关游历和冒险的。笛福本人的藏书就有当时所有重要的游历书,如英国地理学家理查德·哈克卢特的《航行记》、威廉·丹皮尔的《环球航行》、罗伯特·诺克斯的《锡兰的历史关系》、伍兹·罗杰斯的《环绕世界的巡航》,当然还有塞尔扣克的自述等。另一方面,当时笃信宗教的读者不愿读小说,觉得虚构就是撒谎。因此笛福要让读者相信:他讲的故事是鲁滨孙本人的亲身经历。这决定了他的叙事方式,也只能让书中主人公保持普通人本色,使读者感到在必要情况下,他们自己也可能做出鲁滨孙做的事。
其次,笛福作品其实可称鲁滨孙·克鲁索三部曲。除本书中的第一部和第二部,他于一七二〇年还出版了可简称《鲁滨孙宗教沉思录》b的第三部。但这不如说是宗教手册,一向不受读者青睐,而且与历险无关,所以我认为不必译出来介绍了。
最后,笛福虽长于写作,在他这第一部小说之前发表过数以百计的文章,但不知是写得过于匆忙呢,还是想让这“自述”更像出自文化程度不高的水手之口——何况,这水手还在荒岛上独自待了二十八年,在海外几乎度过一生——这“自述”中颇有一些疏漏和自相矛盾之处。对此,我作为译者,只能任其存在并在必要时做些说明。至于拙译所根据的原作,第一部用的是W.P.Trent编注的本子(Ginn版),第二部用的是“人民丛书”本(Cassell版)复印件。在翻译过程中,对第一部中有疑问的地方,参考过一些其他版本原作,但第二部未见其他版本,直到全书译完后,弟弟黄杲昶寄来一份美国国会图书馆所藏原着的复印件。该原着一七九〇年出版于伦敦,出版时间虽早,看来印制精良,文字上与Cassell版略有差异,而较大的不同似在于分段较合理,因此多为拙译采用。后来蒙责编周克希先生审校,也参阅了这一七九〇版的复印件,并指出一些文字上的增删。
黄杲炘
1996年2月
2017年2月略作修改
作者简介:
丹尼尔·笛福(1660~1731) 英国小说家、记者、间谍、商人,英国启蒙时期现实主义小说的奠基人,以小说《鲁滨孙历险记》(1719)而闻名。他被誉为“英国与欧洲小说之父”。他的作品还有《骑士回忆录》(1720)《摩尔·弗兰德斯》(1722)、《瘟疫年纪事》(1722)等。
译者简介:
黄杲炘,著名翻译家。出版的诗集有《柔巴依集》《华兹华斯抒情诗选》《坎特伯雷故事》等;小说有《鲁滨孙历险记》《殷红的花朵》;著有《英诗汉译学》、译诗文集《英语诗汉译研究——从柔巴依到坎特伯雷》等。《坎特伯雷故事》获第四届优秀外国文学一等奖,《英诗汉译学》获中国大学出版社图书奖首届优秀学术著作一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