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雷达已成为目标探测和精确制导领域中使用广泛、地位重要的装备之一, 在日益复杂的电磁环境中, 雷达系统面临各种干扰和抗干扰问题。《雷达干扰与抗干扰技术应用/雷达前沿技术丛书》在对雷达弹载有源干扰和抗干扰技术研究的基础上, 分析了弹载有源干扰技术, 介绍了弹载干扰组网技术, 提出了一种约束化子空间跟踪算法和基于子空间正交投影与载噪比的联合波束形成算法。
《雷达干扰与抗干扰技术应用/雷达前沿技术丛书》注重结构的完整性和内容的系统性, 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注重对新概念、新理论、新算法的介绍, 突出了仿真实验, 内容的可操作性强。
《雷达干扰与抗干扰技术应用/雷达前沿技术丛书》可供电子工程、信息工程及相关专业本科生和研究生作为教材使用, 也可供部队院校的相关学院作为教学参考书使用。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问题的提出
1,1,1 现代雷达系统
1,1,2 雷达对抗技术
1,1,3 雷达弹载干扰系统
1,1,4 问题提出
1,2 相关领域发展概况与研究现状
1,2,1 雷达干扰技术的发展概况
1,2,2 弹载有源干扰技术的研究现状
1,3 雷达抗干扰技术的发展趋势
1,4 本书的主要内容与章节安排
第2章 雷达弹载有源干扰理论
2,1 引言
2,2 雷达有源干扰概述
2,2,1 干扰分类
2,2,2 干扰设备基本组成
2,2,3 作战对象
2,2,4 基本方法
2,2,5 干扰条件
2,3 雷达弹载干扰方程
2,4 压制式干扰技术
2,4,1 射频噪声干扰
2,4,2 噪声调幅干扰
2,4,3 噪声调频干扰
2,4,4 噪声调相干扰
2,5 欺骗式干扰
2,6 本章小结
第3章 干扰机的构成
3,1 干扰机的基本组成和主要性能
3,1,1 干扰机的基本组成
3,1,2 干扰机的主要性能
3,2 干扰机的有效干扰空间
3,2,1 干扰方程
3,2,2 干扰机的时间计算
3,3 干扰机的收发隔离
3,4 射频信号存储技术
3,4,1 模拟储频技术(ARFM)
3,4,2 数字储频技术(DRFM)
3,5 载频移频技术
第4章 基于DRFM的弹载干扰机系统研究
4,1 引言
4,2 DRFM概况
4,2,1 DRFM的工作原理与系统组成
4,2,2 DRFM的实现结构与数学建模
4,2,3 DRFM的储频技术
4,2,4 主要性能指标
4,3 基于DRFM的弹载组网干扰系统
4,3,1 弹载干扰机组网干扰系统的组成及工作原理
4,3,2 组网干扰关键技术
4,4 弹载组网干扰效果分析
4,4,1 干扰频率分集雷达
4,4,2 干扰射频掩护雷达
4,4,3 干扰频率捷变雷达
4,4,4 干扰组网雷达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基于DRFM的弹载多点源交叉眼干扰
5,1 引言
5,2 振幅和差式单脉冲雷达定向原理
5,3 单脉冲雷达弹载干扰概述
5,3,1 闪烁干扰
5,3,2 相干干扰
5,3,3 交叉眼干扰
5,4 弹载多点源相干干扰数学建模
5,4,1 假设场景
5,4,2 数学建模
5,4,3 存在交叉眼干扰时雷达导引头角跟踪误差分析
5,5 存在多点源交叉眼干扰时的角度误差仿真计算
5,6 本章小结
第6章 基于DRFM的雷达弹载有源千扰技术研究
6,1 引言
6,2 基于噪声卷积调制的弹载干扰样式研究
6,2,1 噪声卷积调制干扰原理
6,2,2 噪声卷积调制对线性调频信号的干扰分析
6,2,3 仿真分析
6,3 基于间歇采样转发的弹载干扰样式研究
6,3,1 间歇采样转发干扰数学建模
6,3,2 间歇采样转发对线性调频信号的干扰
6,3,3 仿真分析
6,4 基于噪声卷积调制的弹载间歇采样转发十扰研究
6,4,1 基于噪声卷积调制的间歇采样转发干扰数学建模
6,4,2 对线j陛调频信号的干扰研究
6,4,3 干扰效果分析
6,4,4 仿真分析
6,5 本章小结
第7章 雷达系统及其抗干扰技术
7,1 十扰源分析
7,1,1 雷达杂波
7,1,2 射频干扰
7,2 脉冲压缩雷达
7,2,1 雷达系统的基本原理
7,2,2 脉冲压缩雷达信号
7,3 相位编码
7,3,1 M序列码
7,3,2 相位编码的实现
7,4 自适应波束形成
7,4,1 数字阵列雷达
7,4,2 均匀线性阵列模型
7,4,3 数字阵列信号模型
7,5 本章小结
第8章 自适应天线抗干扰性能研究
8,1 适用于雷达抗干扰的自适应波束形成准则
8,1,1 MMSE准则
8,1,2 LCMV准则
8,1,3 MSNR准则
8,2 子空间正交投影
8,2,1 算法原理
8,2,2 干扰子空间维数估计
8,2,3 子空间跟踪算法
8,2,4 约束化的子空间跟踪算法
8,3 抗干扰性能仿真
8,3,1 约束化的子空间跟踪算法的抗干扰性能
8,3,2 干信比与零陷深度的关系
8,4 本章小结
第9章 一种联合自适应波束形成算法
9,1 雷达接收机
9,1,1 数字接收机的工作原理
9,1,2 信号处理流程
9,2 联合波束形成算法
9,2,1 最大化载噪比
9,2,2 基于子空间正交投影和最大化载噪比的波束形成算法
9,3 性能仿真
9,3,1 抗干扰性能对比
9,3,2 信号检测性能对比
9,4 本章小结
第10章 总结与展望
10,1 本书工作总结
10,2 今后工作展望
附录1 主要缩略词说明
附录2 IEEE标准霄达频率字母频段名称
附录3 空间内民用电子、电气设备产生的
各种电磁辐射信号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