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设计教学内容及结构。全书共分为6章,第1章为认识平面构成,主要介绍平面构成的定义、平面构成的由来及发展、平面构成的学习方法与工具;第二章为平面构成的基本造型元素,主要介绍点、线、面元素;第三章为形式美构成法则,主要介绍了变化与统一、对称与均衡、对比与调和、节奏与韵律、比例与权衡五种形式美表现;第四章为形的规律性构成形式,主要介绍了重复、近似、渐变、发射四种构成形式;第五章为形的非规律性构成形式,主要介绍了特异、密集、空间、肌理四种构成形式;第六章为平面构成的构成形态与训练,该章节主要针对点、线、面元素、规律性的构成形式、非规律性的构成形式进行思维训练,以项目的形式对学生进行创作训练,案例作业设计精彩,信息量丰富。
1.权wei指导,引领教学。依托相关院校,经相关专家指导,广泛联系全国专业领导、专家和老师,组编高质量的系列教材,以引领教学和人才培养。
2.立足课堂,方便一线。为方便一线教学,系列教材注重立足课堂,既有经典的传统专业教材,又有新兴的专业教材,且课件、PPT、挂图等配套元素齐全,融入了新教学理念和教学要求,符合教改主题,以探索、引领人才培养模式,能广泛适应各层次的教学需要。
.反映改革,凝聚成果。由优秀的院校和老师牵头,带领各地各类院校共同组编,将教改要求和成果融入其中,反映新教学理念、要求和发展趋势,体现了兼收并蓄的思想,层次分明,能满足不同层次和水平的教学要求。
4.工学结合,能力培养。结合实际,在工学结合的基础上,注重能力培养。有的教材采用工学结合,项目引导的编写模式,有的教材按照传统章节形式进行编写,做到具体情况具体分析,采用合适的理念和体例进行编写,力求使教材适应人才培养和课程教学的需要。
5.任务驱动,任务导向,双证沟通。立足院校教学和学生的特点,所编教材全面反映当前教学改革的成果,切实体现新的教学理念和理论、实践和素质教育相互融合的课程体系。
前 言
构成是设计的开始。我们学习构成的终目的不是进行构成作品的创作,而是将构成的理念和构成的形式美法则等运用到具体的设计作品之中,即是---构成为设计而服务。
从20世纪的俄国构成主义运动、荷兰的风格派以及德国的包豪斯的基础性教育开始,一直到今天,构成设计都被推崇为设计专业的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教育而备受重视。经过10余年的高等教育教学和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编者深刻体会到,构成设计作为艺术设计专业必修的基础课,对开拓学生的设计能力起着无可替代的作用。
全书共分为六章,第1章为认识平面构成,主要介绍平面构成的定义、平面构成的由来及发展、平面构成的学习方法与工具;第二章为平面构成的基本造型元素,主要介绍点、线、面元素;第三章为形式美构成法则,主要介绍了变化与统一、对称与均衡、对比与调和、节奏与韵律、比例与权衡五种形式美表现;第四章为形的规律性构成形式,主要介绍了重复、近似、渐变、发射四种构成形式;第五章为形的非规律性构成形式,主要介绍了特异、密集、空间、肌理四种构成形式;第六章为平面构成的构成形态与训练,该章节主要针对点、线、面元素、规律性的构成形式、非规律性的构成形式进行训练,以项目的形式对学生进行设计思维的培养,案例作业设计精彩,趣味盎然,信息量丰富,突破了传统的训练模式。
作者根据长期艺术设计教学实践,从创新的角度对课程内容进行整合,更有利于学生知识的吸收和技能掌握,适合作为教材使用。全书在编写过程中,苏亚飞老师承担编写量约为?万字左右。本书在编写工程中,借鉴了平面构成设计领域的前辈和同行教学及实践中的一些理论和案例,在此,特向有关作者致谢!
同时感谢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编辑的鼎力支持和帮助,书中图例大部分选用了苏亚飞老师指导的学生的课题作业,在此向他们一并致谢!
本书尚存不足之处,有待完善,恳请有关专家和广大读者给予斧正,以促进平面构成教学事业的健康发展。
编 者
2018年4月
苏亚飞,副教授,武昌工学院教师。
第一
第一章
认识平面构成
第一节
定义平面构成
第二节
平面构成的由来及发展
第三节
平面构成的学习方法与工具
第二章
平面构成的基本造型元素
第一节
点
第二节
线
第三节
面
第三章
形式美构成法则
第一节
变化与统一
第二节
对称与均衡
第三节
对比与调和
第四节
节奏与韵律
第五节
比例与权衡
第四章
形的构成形式规律性
第一节
重复
第二节
近似
第三节
渐变
第四节
发射
第五章
形的构成形式非规律性
第一节
特异
第二节
密集
第三节
空间
第四节
肌理
第六章
构成形态与训练
第一节
点、线、面元素训练
第二节
规律性的构成形式训练
第三节
非规律性的构成形式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