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洵字阴允,人称老苏,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人。生于宋真宗大中禅符二年(一○○九),卒于英宗治平三年(一○六六),享年五十八岁。洵出身寒微,少喜游荡,年已壮犹不知书,其父苏序亦纵而不问。年二十七始大发愤,然屡试不中。嘉佑初挈二子入京,以雷太简、帐方阵荐,得识欧旸修,为座上客。修称其文有厚之风,并荐陶于朝。修知礼部贡举,得其二子之文,擢之高第。自是父子三人名动京师,后生学者皆尊其贤,学其文,以为师法,苏氏文章辽擅天下。以修举荐,朝廷两次召陶试策论于舍人院,陶辞不就,遂除洵试秘书省校书郎。会太常修纂礼书,以陶为霸州文安县主簿,舆陈州项城令姚辟阳令眺辟共主修撰。书戍,方奏未报,赍志以殁。
苏洵一生著述甚富,有藩蕴一百卷(舆眺与合修)、谥法三卷、易传十卷(未完稿,后由苏轼续成)、皇佑谧录二十卷(已佚)、文集二十卷。又世所谓苏批孟子一书,章学诚校雠通义斥之为「论文之未流,品藻之下乘」,乃好事者所为托。
苏洵字阴允,人称老苏,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人。生于宋真宗大中禅符二年(一○○九),卒于英宗治平三年(一○六六),享年五十八岁。
洵出身寒微,少喜游荡,年已壮犹不知书,其父苏序亦纵而不问。年二十七始大发愤,然屡试不中。嘉佑初挈二子入京,以雷太简、帐方阵荐,得识欧旸修,为座上客。修称其文有厚之风,并荐陶于朝。修知礼部贡举,得其二子之文,擢之高第。自是父子三人名动京师,后生学者皆尊其贤,学其文,以为师法,苏氏文章辽擅天下。以修举荐,朝廷两次召陶试策论于舍人院,陶辞不就,遂除洵试秘书省校书郎。会太常修纂礼书,以陶为霸州文安县主簿,舆陈州项城令姚辟阳令眺辟共主修撰。书戍,方奏未报,赍志以殁。
苏洵一生著述甚富,有藩蕴一百卷(舆眺与合修)、谥法三卷、易传十卷(未完稿,后由苏轼续成)、皇佑谧录二十卷(已佚)、文集二十卷。又世所谓苏批孟子一书,章学诚校雠通义斥之为「论文之未流,品藻之下乘」,乃好事者所为托。
前言
第一卷 几策
审势
审敌
第二卷 权书
权书叙
心术
法制
强弱
攻守
用间
第三卷 权书
孙武
子贡
大国
项籍
高祖
第四卷 衡论
衡论叙
远虑
御将
任相
重远
广士
第五卷 衡论
养才
申法
议法
兵制
田制
第六卷 六经论
易论
礼论
乐论
诗论
书论
春秋论
第七卷 太玄论
太玄论上
太玄论中
太玄论下
太玄总例并引
第八卷 洪范论
洪范论叙
洪范上
洪范中并图
洪范下
洪范后序
第九卷 维论
史论引
史论上
史论中
史论下
谏论上
谏论下
制敌
罄妃论
管仲论
明论
三子知圣人污论
辨蠢论
利者羹之和输
第十卷 上书
上皇帝书
第十一卷 书
上韩枢密害
上富丞相书士
上文丞相书
上田枢密书
上余青州书
第十二卷 书
土欧阳内翰第一书
上欧阳内翰第二害
上欧阳内翰第三书
上欧阳内翰第四书
上欧阳内翰第五书
上王长安害
上张侍郎第一书
上张侍郎第二书
上韩舍人书
第十三卷 书
上韩丞相书
上韩昭文论山陵害
舆梅圣俞书
答雷太简书
舆杨节推书
舆吴股院书
谢赵司谏害
第十四卷 谱
谱例
苏氏族谱
族谱后录上篇
族谱后录下篇
大宗谱法
苏氏族谱亭记
第十五卷 杂文
张益州画像记
彭州圆凳禄院记
极乐院造六菩萨记
……
第十五卷
第十六卷
佚文六篇
佚诗二十四首
附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