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首次提出中国古代心灵艺术传统的艺术学命题,揭示触及与中国艺术心灵相关的传统心学问题并展开深入研究,共分三部分:一、中国艺术心灵问题的发生与特征,二、民族艺术理论传统的世界性意义,三、古典心学传统的现代转型。作者指出,中国艺术心灵传统植根于中国人本性之上,贯通于各个艺术门类之间,需要在在心上用功,要打通古今生活与古今艺术的关键环节,建设现代人的高尚艺术心灵。
讨论中国文化传统、中华文化基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及中华美学精神等相关话题,及其所衍生的诸多观念,进而简要追溯它们的历史渊源。
这本小书,同此前已出的《跨文化艺术美学》一样,是在董晓萍教授的且邀且促下整理出来的。承蒙她和金丝燕教授联袂主持的北京师范大学跨文化研究院的邀请,我再一次参加了跨文化学研究生国际课程班的授课。讲课时间有限,但没有想到的是,课后整理讲课记录稿却更费时光,断断续续耗去不少工夫,多有拖延。此书能在现在出版,特别要感谢董晓萍教授和金丝燕教授的美意和督促。
值此机会,有必要交代这本小书的主要内容,它们都与中国艺术心灵这一话题相关。第一节内容,也就是本书主干部分,系笔者根据 2017年 9月 9日在北京师范大学跨文化研究院跨文化学研究生国际课程班讲课内容整理而成,也综合进此前后在北京大学曹雪芹美学艺术研究中心研讨班、教育部体卫艺司北京大学艺术教育干部研讨班等的相关讲演内容。特此说明,并向各研讨班主办方诚挚致谢。同时,所据以讲授的部分内容,也来自笔者之前的《艺术公赏力》《文学理论》(修订版)等著述及主编的《艺术学纲要》等。第二节内容,主要根据刊载于《文艺争鸣》 2017年第 2期的文章。这是有鉴于它探讨了与中国艺术心灵相关的问题,而其中部分内容确实因此而有相互交叉或重叠。第三节内容,根据的是我对影片《搬迁》的评论(原载《中国文艺评论》 2017年第 1期)。它看起来只是对当代家庭住房搬迁纠纷故事的叙述,但其实可以称为中国古典心学传统通过影像系统而实现的当代美学再现,并且在根底上触及与中国艺术心灵相关的传统心学问题:在心上用功一语,直可以连通古今生活与古今艺术之关键环节。因此,这篇影评算是从中国艺术心灵视角去解读当前艺术文本的一个结果。
对中国艺术心灵问题,我们的探讨才刚刚开始。恳请各位方家指正。感谢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编辑的辛勤付出。
2018年 2月立春之日完稿于北京
王一川,北京大学教授,北京大学艺术学院院长。入选教育部2005年度长江学者特聘教授计划,教育部第五届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获得者。国务院学位办学科评议组第七届艺术学组成员兼召集人。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中华美学学会副会长,中国文艺理论学会副会长。已出版主要著作有:《意义的瞬间生成》、《语言乌托邦》、《修辞论美学》、《中国现代性体验的发生》、《文学理论》、《中国现代学引论》、《第二重文本》、《艺术公赏力》《跨文化艺术美学》等多种。
目 录
前 言 1
第一节 通向中国艺术心灵传统 1
一、换心与找魂 3
二、中国艺术心灵问题的发生 13
三、现代美学家论中国艺术心灵 25
四、反思中国艺术心灵论 73
五、探索中国艺术心灵的特征 78
第二节 民族艺术理论传统的世界性意义 119
一、跨学科格局与文史哲整合 122
二、艺术学理论与各艺术门类相通共契观 129
三、传统命题的世界性 135
四、文化心灵与中国艺术心灵 140
第三节 传家之计在于心功 147
一、家族内视式叙述的设置及其功能 148
二、家族内视式叙述中的修辞术 154
三、以心功应对心病 159
四、古典心学传统的美学再现 164
附 录 跨文化研究丛书书目 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