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分析心理学理论中,荣格一直将梦境与幻象作为理解人类集体无意识的重要线索,认为梦是人类灵魂的无意识投射。
《炼金术之梦》选自荣格全集的第十二卷,集中节选了荣格对梦所做的心理学实验。在本书中,荣格对一个受过良好科学教育的年轻人所提供的近四百个梦境与幻象进行了分析研究,并重点向读者介绍了其中与“曼荼罗”这一关键要素相关的部分。
通过大量的实例证据以及丰富多样的插图,荣格向读者们展示了众多常见于梦中的炼金术意象,同时也揭示了他关于梦之解析的冰山一角。
作为诺贝尔物理学奖的获得者,被誉为“科学家良知”的沃尔夫冈·欧内斯特·泡利,其另一个鲜为人知的背景,便曾是荣格的“病人”。泡利与荣格的相遇,不仅促成了一次重要的心理学实验,其本身更是一个关于心灵的传奇故事。
本套丛书不仅请了专业的荣格学者进行翻译,同时还有国际分析心理学会(IAAP)心理分析师申荷永教授专门写作的导读,引领读者们进入荣格关于梦之解析的世界。
炼金术之梦,美丽的心灵
“炼金术”本具梦幻,其与“梦”之结合,如荣格之《炼金术之梦》,则包含传奇,孕育心灵的美丽。因为,这《炼金术之梦》的梦者,正是被誉为“科学家良知”的沃尔夫冈·欧内斯特·泡利(Wolfgang Ernst Pauli),他是1945 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但其另一个鲜为人知的身份,乃曾是荣格的“病人”;如《美丽心灵》中的约翰·纳什(John Nash),科学中也包含心灵的传奇。
《炼金术之梦》的内容摘取自《荣格全集》第12卷的第二部分,原来的标题是:《与炼金术有关的个体梦象征》。荣格在介绍梦的工作理论与方法之后,便从泡利的“初始梦”开始,逐渐深入于其梦中的意象,采用扩充技术和积极想象,提炼与阐释其中点石成金般的意义。接着,荣格用专章探讨“曼荼罗的象征作用”,尤其是其中所包含的自性意象及其意义。
荣格也曾用《梦的象征及自性化过程》来使用他与泡利的梦和心理分析。1935年,在英国伦敦塔维斯托克的演讲中,荣格匿名介绍泡利:“我有这样一位病人。他在大学工作,异常偏重智力。于是他的无意识成了问题,这些问题不断被激活。他把自己的阴影投射到了他人身上,把许多人都看成自己的敌人,而他自己也变得异常孤独,因为在他看来,几乎所有的人都在与他作对。于是,他开始酗酒,想着能借酒消愁。但实际上是使问题更糟,他开始到处与人争吵……有一次,他在争吵中被人从餐馆扔了出来,遭受了毒打。” 荣格介绍说,这种事情随后不断发生,最后泡利来寻求心理帮助,做心理分析,带来其一千三百多个梦。
在《心理学与炼金术》中,荣格说,他用了差不多一年的时间,仔细研究了泡利一千三百个梦中的前四百个,以及附带的一些原型意象。泡利使用分析心理学的积极想象,常把自己的意象用绘画呈现出来。泡利是具有天才人格的学者,他也把自己的才华用到了其心理分析的过程中,包括他对心理分析的独到见解。进行心理分析数月后,荣格说,(泡利)不仅记录与自发地表达了数百个梦,“而且甚至是自发地把积极想象应用于自己的分析……他具有哲学家的自然素养,以象征性的方式解决了自己所面临的许多问题”。在荣格及其学生的帮助下,泡利逐渐恢复,同时对心理分析也产生了兴趣,变得热情和主动。数月之后,荣格认为泡利已经获得基本的疗愈,荣格描述说:“他已经成为完美的正常与理性的人。他不再酗酒,完全能适应他的环境与工作,完全恢复了正常……他也有了新的兴趣与热情。
而泡利则发现自己的梦都指向某种意味深长的意象和事物,这甚至进一步激发了他的直觉和研究兴趣。泡利说:“傍晚,我把这些分析工作做完后,就去书房,我就能明白发生了些什么。我要研究我的梦,还会发现奇特的东西。”事实上,泡利是一位不同凡响的病人,通过心理分析,他不仅解决了自己的问题,还把自己的科学天赋也用于心理分析,从而获得对心理分析的独到见解。泡利与荣格的通信与交往显示,泡利被梦中神圣和丰富的意义所感动,与荣格一起致力于对梦与灵魂的探索。
在本书中,荣格记录与分析了泡利一系列的梦,其中展现了无意识根据自己的秩序逐步自发展开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自性逐渐显现,围绕着曼荼罗的象征,以及与道有关的概念,如同道家内丹与炼金术所象征的自性化过程。
比如,荣格对泡利初始梦的分析:泡利梦到自己“身处一个社交场合,当要离开时,他戴上了一个陌生人的帽子,而没戴他自己的帽子”。 荣格认为,戴在头上的帽子具有十分重要的象征意义。帽子所盖住的,不仅仅是头,也是“首脑”,是人格的顶端。梦者拿错了别人的帽子戴在自己头上,或许意味着梦者将要进行一种“陌生”的人格体验,体验自己的另外一种存在。同时,由于帽子是圆形的,荣格认为这是曼荼罗的最初暗示。
第二个梦:泡利梦到自己乘火车旅行,“……由于他站在窗户前挡住了其他通行旅客的视线,他必须走开以免妨碍到别人”。荣格曾这样分析:梦者梦到旅行,意味着某种行程的开始,或“启动”了某个过程。在梦中,梦者挡住了他后面乘客的视线,而“后面”是我们所看不到的,可称之为“无意识”的方向。梦者躲开了挡住的“窗口”,也就意味着为无意识的呈现让开了道路。
第三次分析,一个意象:这是泡利临睡前的意象,“在海边。海水淹没了土地,洪水把一切都淹没了……坐在一个孤岛上”。荣格的分析:海是集体无意识的象征……海水的蔓延,意味着来自无意识的人格阴影部分开始侵入。而面对阴影,也是治愈与转化的必然路径。
随着心理分析过程的进展,泡利也曾梦到“一个演员把帽子扔到墙上”,并试着将其画出来,如荣格在其《红书》中呈现的梦境那样,这也是泡利在运用积极想象来展示自己的梦。荣格分析说:“……他必须放弃这位演员,因为这是在他心中那个拒绝了自性的演员。帽子指的是所有的梦中的第一个梦,在这个梦中他戴上了一个陌生人的帽子。这位演员把帽子扔到墙上,这顶帽子就是一个曼荼罗意象。”
随着分析的深入,泡利曾描绘自己所遇到的一个意象,“一个不认识的女人站在羊之国土上,指引着道路”。荣格认为,出现在泡利意象中的这个陌生女人,正是其内在女性,也即阿尼玛的象征。而事实证明,在随后几年,这位陌生女性的意象一直引领泡利走向其自性化目标。同时,阿尼玛意象也为其物理学和心理学探索引发智慧和灵感。泡利的梦与意象呈现了无意识自然发展的过程,犹如道家内丹和炼金术,其中指向人格的核心,趋中,中道,也即自性的象征,生动的曼荼罗意象逐步形成,并指引泡利走出迷宫,伴随深邃的自性体验,彻底转变了他对生活的态度。
在泡利与荣格的个人心理分析结束后,两人仍然保持着这种心理学与物理学的对话,继续在心理分析、《易经》、道家哲学、炼金术与原子物理学等领域交换观点,彼此启发。通过泡利,炼金术和原型思想被引入物理学的讨论中;通过荣格,微观物理学和量子理论融入心理学的语言和范畴。他们相互比较各自的专业见解,共同探讨人类心灵深处与自然现象的奥秘。泡利深受荣格提出的“共时性”理论的吸引,而荣格则十分赞赏泡利对于原型与集体无意识理论的独到见解。两人曾于1952年合作出版了《自然与心灵的阐释》一书,对于心理学和物理学都富有启迪。2001年,普林斯顿大学出版社出版《原子与原型》,作者署名为泡利和荣格。该书收集了泡利与荣格在二十六年(1932—1958)中的八十封往来信件,其中详细记述了泡利与荣格的心理分析特殊经历,以及两人对共同感兴趣的自然、心理和哲学等领域的探索与交流。
泡利曾被玻尔称作“上帝之鞭”和“科学家的良知”。2013年在哥本哈根第19届国际分析心理学大会上,有关于“玻尔、泡利与荣格”的主题报告。报告者引用他们之间的书信,给人们留下深刻印象,这些书信中常常涉及《易经》、阴阳观念和道家哲学。如同玻尔,泡利也认为自己是东方智慧的受益者,老子道家的继承人。玻尔认为泡利具有杰出的敏锐和审慎,所谓的“泡利效应”,也表现了他对于真理与实验的执着与追求。若是能够听到泡利说“哦,这竟然没什么错”,那就是极高的赞许了。有一则笑话说,泡利死后去见上帝,上帝把自己对世界的设计方案给他看,泡利看完后耸耸肩,说道:“你本来可以做得更好些……”对于心理分析师来说,上帝在人们的心中,我们本来都可以把生活安排得更好一些,本来都可以做更好的心理分析,完成我们治愈与发展的实践。
我们每个人都会做梦,梦以自觉,如庄周梦蝶,感悟自性与物化的道理;梦如炼金术,如荣格与泡利,其中孕育心灵的美丽和美丽的心灵。
申荷永
2018年7 月于洗心岛
C.G.荣格(1875—1961),瑞士精神病学家、精神分析学家,分析心理学的创始人,曾任国际精神分析协会主席。他所提出的自性化、共时性、原型、集体无意识、情结、外倾与内倾等概念,至今仍对心理学研究有着深刻的影响。
目 录
第一章 导言
一、 材料
二、 方法
第二章 初始的梦
第三章 曼荼罗的象征作用
一、 关于曼荼罗
二、 梦中的曼荼罗
三、 关于世界时钟的幻象
四、 自性的象征
译名对照表
译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