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汉文史籍丛刊(第2辑 编年体通史 套装全11册)
定 价:8800 元
- 作者:周斌,李花子,陈红梅 编
- 出版时间:2017/1/1
- ISBN:9787553107462
- 出 版 社:巴蜀书社
- 中图法分类:K312-55
- 页码:
- 纸张:胶版纸
- 版次:1
- 开本:16开
书名中的“朝鲜”是一个地理概念,指朝鲜半岛(含今之朝鲜与韩国)。“朝鲜汉文史籍”是指朝鲜半岛人使用汉语文言文、运用中国传统史体撰写的史书,它们或记录朝鲜半岛的历史,或记录其周边国家(日本、琉球、中国、越南)的历史。“丛刊”谓汇聚诸书,以丛书形式分辑出版。
所收书籍,其成书时间上限是高丽王朝,下限是一九四八年。
整个《丛刊》拟分为以下十类(或十种“史体”):纪传体、编年体、杂史、传记、谱牒、政书、职官、诏令奏议、地理、目录。
以綫装本两叶缩印为影印本一页的方式编辑(字小而不便阅读者例外),影印本十六开,每册约五百三十页,全书共计一百五十册左右,收书约三百种,拟分五辑或六辑出版,每辑收录一至三类。
全书均为影印,故底本的正文、卷次、叶次,即使有误,也保留原样。
底本阙半叶或一叶者,以方框加“缺”字标注;连续阙数叶者,则在上叶左边栏标注“下缺若干叶”。
各书之首均重新制作书名页,于新制作的书名页次页标注各书底本。
各书均单页另起。一书之内,各卷另页起,为节省篇幅,同一书籍之各卷,即使单码页结束,亦不留背白。一书有多处版权页者,仅保留*末一处。
各辑之首均有《总前言》《编纂凡例》、本辑《前言》、本辑《目录》,各辑之末附《朝鲜纪年表》,*后一辑末册末尾附全书《总目录》。
朝鲜半岛一九一〇年以前的历史,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四个阶段:檀君至三韩为第一阶段,三国时代(含统一新罗及后三国)为第二阶段,高丽王朝为第三阶段,朝鲜王朝与大韩帝国为第四阶段。
记载朝鲜半岛历史的编年体史书,凡其记载年代上下限包含两个阶段者,我们视为编年体通史;凡其记载年代上下限只包含一个阶段者,我们视为编年体断代史。
第二辑所收二十种书,皆为编年体通史。这二十种书,都是撰写于朝鲜王朝、大韩帝国及rr据时期。现将本辑收书目录大致按作者生年先后顺序罗列如下,并对记载时间上下限等方面略加介绍。
01,《东国史略》六卷,权近(一三五二~一四〇九)撰,一八九五年铜活字本(整理字),记载檀君至高丽王朝。
02.《东园通监》五十六卷外纪一卷,徐居正(一四二〇~一四八八)等撰,铜活字本(戊申字),外纪一卷记载檀君至三韩,正文五十六卷记载三国时代及高丽王朝。
03.《东国史略》六卷,朴祥(一四七四~一五三〇)撰,肃宗二十五年(二八九九)金属活字本(芸阁印书体字),记载檀君至高丽王朝。
权近、朴祥的着作同名为《东国史略》,同为六卷,内容亦同,各种版本也大都不标注作者名,各种目录书或着录为权近撰,或着录为朴祥撰。学术界有人认为。残存卷三卷四的《东国史略》才是权近所着,六卷足本的作者不是权近,而是朴祥。今为供学术界参考,着录为权近、朴祥的两种六卷本《东国史略》(有的版本名为《朝鲜史略》)均予收录。
《东园通监》是朝鲜半岛部头最大,也最为重要的编年体通史着作。由徐居正等完成于一四八五年,此后经多次修订。此书取材仿司马光《资治通监》,重视历代兴衰治乱、政治得失、忠义名节的记载;而书法则借鉴朱熹《通监纲目》的笔削之旨,重视正闰观念。
04.《东史补遗》四卷,赵挺(一五五一~一六二九)撰,仁祖二十四年(二八四六)刻本,记载檀君至高丽王朝。
05.《康节先生皇极经世书东史补编通载》九卷,申翊圣(一五八八~一六四四)撰,一六四四年刻本,记载檀君至高丽王朝。此书实为史表,各年先记中国,后记朝鲜半岛。因《朝鲜汉文史籍丛刊》不设史表,故将其归人编年体。
06.《木斋家塾东国通鉴提纲》十三卷,洪汝河(一六二〇~一六七四)撰,十八世纪朝鲜抄本,记载箕子朝鲜至三国时代。《朝鲜汉文史籍丛刊》第一辑收录了洪氏的断代纪传体《汇纂丽史》(记载高丽王朝),则洪氏所着两种史籍贯通了朝鲜王朝以前的朝鲜半岛历史。
07.《东国历代总目》(不分卷),洪万宗(一六四三~一七二五)撰,旧抄本,记载檀君至朝鲜王朝英宗的历史。
08.《东史会纲》十二卷,林象德(一六八三~一七一九)编,铜活字本(芸阁印书体字),记载三国时代及高丽王朝。
09.《东史纲目》十七卷附录二卷,安鼎福(一七二一~一七九一)撰,一九二八年朝鲜古书刊行会铅排本,记载箕子朝鲜至高丽王朝。
10,《东鉴纲目前编》四卷,金在洪编,铅排本,记载始于檀君,终于新罗文武王七年(六六七),下与宋秉璿《东鉴纲目》相衔接。
11.《东鉴纲目》二十七卷,宋秉璿(一八三六~一九〇五)撰,铅排本;记载统一新罗(始于新罗文武王八年)至朝鲜王朝哲宗十四年(一八六三)的历史。
以上四种皆为纲目体史书,按传统目录学的分类,纲目体是一种特殊的编年体,故亦收入此辑。四书之史体及书法皆模仿朱熹《通监纲目》。朝鲜半岛史籍大多用中国纪年,然而安鼎福、宋秉璿所着却用朝鲜纪年,以突显朝鲜半岛历史的独立性。
12.《历史辑略》十一卷,金泽荣(一八五〇~一九二七)编,一九〇五年铅排本,记载檀君至高丽王朝。
13.《韩国历代小史》二十八卷,金泽荣(一八五〇~一九二七)编,一九二二年江苏南通翰墨林书局铅排本,记载始于檀君,终于大韩帝国让帝(即纯宗)隆熙三年(一九一〇)。其中,记载朝鲜王朝及大韩帝国各卷总称为『韩纪』,较为详细。该书由张骞作序。渤海国的历史,在《三国史记》《三国史节要》《东国通监》中皆很少涉及,而此书搜罗中国、日本史籍所载,不论巨细,详悉录之。
14.《朝鲜历代史略》三卷,学部编辑局编,开国五o四年(一八九五)京城(汉城)木活字本,记载始于檀君,终于朝鲜王朝高宗三十年(一八九三)。
15.《海东实录》(不分卷),李希镛编,一九二七年铅排本,记载始于檀君,终于朝鲜王朝高宗三十一年(一八九四)。
16.《菊露秋写朝鲜历史》二卷,姜璘撰,一九二八年木活字本,记载檀君至三国时代(含统一新罗及后三国)。
17.《大东史纲》十二卷,金洸编,一九二九年铅排本,记载檀君至大韩帝国纯宗隆熙三年(一九一〇)。
18.《朝鲜史记》(不分卷),尹大义撰,檀纪四二七九年(一九四六)木活字本,记载檀君至大韩帝国纯宗隆熙三年(公元一九一〇)。
19.《东国史略》(不分卷),佚名撰,旧抄本,记载檀君至高丽王朝。
20.《东史》(不分卷),沈东邱撰,一九三五年抄本,记载檀君至高丽王朝。
以上《历史辑略》至《东史》各种,皆为朝鲜半岛通俗史,撰写于大韩帝国及日据时期,大多简明扼要,唯金泽荣《韩国历代小史》及《历史辑略》稍详,叙述亦得史法。《朝鲜汉文史籍丛刊》第一辑收有金泽荣的断代纪传体《新高丽史》,此后,编年体断代史(朝鲜王朝)还将收录金泽荣的《韩史綮》六卷。金泽荣是大韩帝国及日据时期编纂传统的叙述史籍最多、最好的历史学家,而且,他的主要史着大多在中国江苏南通撰写完成,也是在南通出版发行的。
第一册
总前言
编纂凡例
第二辑前言
通史
东国史略
柬囤通监
第二册
东围通监
第三册
东圉通监
东国史略
东史补遗
康节先生皇极经世书东史补编通载
第四册
康节先生皇极经世书东史补编通载
木斋家塾东国通鉴提纲
东国历代总目
东史会纲
第五册
东史会纲
东史纲目
第六册
东史纲目
第七册
东史纲目
东鉴纲目前编
东鉴纲目
第八册
东鉴纲目
历史辑略
第九册
历史辑略
韩国历代小史
第十册
韩国历代小史
朝鲜历代史略
海东实录
菊露秋写朝鲜历史
大东史纲
第十一册
大东史纲
朝鲜史记
东国史略
东史
附录
朝鲜纪年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