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由上海中国航海博物馆主编,分为两个部分。*部分集中展示*届中式帆船展评大赛参赛船模及其相关信息。第二部分收录专家学者的相关论文,所收论文围绕古代海洋文明这一主题展开,尤其关注古代船只研究及古代造船技术的研究等。本书对于研究古代船只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本书上篇展示船模40种,其中既有福船、沙船、广船等海船型,又有湖船、江船、运河船等模型;时间跨度上,所展船模自战国至宋元明清乃至近现代均有所展现。每种船模均配以五幅精心摄制的彩色图版,逼真展示细节,直可谓匠心独妙、精彩纷呈。
编著方中国航海博物馆的权威性毋庸赘言。为普及船模制作,编著者特意收入有关船模制作与评比的专业论述若干篇,是为本书下篇。其中所论述的船模制作之要旨精核可谓匠心独运、潜精研思,同时也使本书成为广大船模爱好者、研究者所必备的插架之作。
2017 年的秋天,是一个丰收的季节。中国航海博物馆组织了第一届中式木帆船模型展评大赛,评选出一批优秀的船模作品。现在,摆在面前的是这次展评大赛的结晶《匠心问舟第一届中式木帆船模型展评大赛集萃》,分上下两篇,图文并茂地展示了本次大赛的成果。
自北宋年间开始流行对海神的崇拜,即信奉因救助海难而牺牲的林默娘为海神娘娘。在供奉海神娘娘的庙宇中,献上自己的船舶模型以求获得保护。于是在妈祖庙、海神庙就会集中很多在航的船舶模型。到了20 世纪末,木帆船退出航运业,妈祖庙的木船模型也逐渐稀少。
近年来,为展示中国古代帆船的文化传统和技术特点,诸多航海博物馆、船史陈列馆、海事博物馆等展出了一批又一批的精制的古代帆船模型。设计建造船舶模型,是以微观形式研究船舶的一种方法。现今,研究、复原和建造古船模型,已经成为我国船史学术界极其重视的一项学术活动。因为,这些立体的模型不仅生动形象地展现了整艘船的精华,而且更多地显示了祖祖辈辈流传下来的深厚的船文化底蕴。传承与保护我们伟大祖国的传统舟船文化,便是组织这次船模大赛的终极目的。
参加这次大赛的船模类型之多元(包括外观、结构等船模)、船型地域之广布(既有福船、沙船、广船等海船型,又有湖船、江船、运河船等模型)、历史跨度之宏大(从战国至宋、元、明、清乃至近现代),堪称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全国性中式船模大赛。
自从1984 年中国造船工程学会船史研究学术委员会成立以来,这个组织及其成员单位在中国古船复原研究和相关复原船模建造等方面做了大量有益的工作。这一次,在中国航海博物馆的组织下,把涉海类博物馆、船史研究专家和船模工匠团聚在一起,依据《定制船模评定标准》、《中式木帆船模型建造考证指南》和《第一届中式木帆船模型展评大赛评比规则》进行船模的建造和比赛,将船模建造活动与船史研究工作全面系统地相结合,从而实现在普及基础上的提高和在提高指导下的普及的目标。
中国航海博物馆组织的这次中式木帆船模型展评大赛,是船史研究与船模研制工作相结合的一次引领和示范,是对《定制船模评定标准》等标准和规则的一次应用和检验。船模工匠通过学习和认识这些船模标准与规则,通过相互间关于船模建造技艺的交流,在精神面貌上将迅速地完成从自发到自觉的飞跃,从而更好地使船模制作活动真正成为传承船文化和造船技术的载体,把祖祖辈辈流传下来的造船技艺和丰厚的船文化继承下来,建造出更多真实而精美的中国古船模型,把我们伟大祖国博大精深的船文化一代一代地传承下去。
造船文化和航海文化是不可分割的兄弟。风帆船是一种交通工具,因此,除了静态的展示船模以外,还应该有活的能够航行的动态船模。我们期望,以本次中式帆船模型展评大赛为基础,能够推进从静态船模到动态船模、从实体船模到虚拟船模的探索和进阶。这就需要我们从理论到实践,既动脑又动手,来完成传承船文化和航海文化的历史使命。
席龙飞
武汉理工大学造船史研究中心顾问,中国权威船史专家
中国航海博物馆是经国务院批准设立的中国第一家国家级航海博物馆,旨在弘扬中华民族灿烂的航海文明和优良传统,建构国际航海交流平台,培养广大青少年对航海事业的热爱,营造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文化气氛,具有较强的学术能力。
上 篇·参赛船模
002 / 汴河客船[15 号]
005 / 泉州湾宋代海船[26 号]
008 / 丹阳型木帆船[27 号]
011 / 上海沙船[01 号]
014 / 女山湖良划[02 号]
017 / 歪屁股船[03 号]
020 / 歪脑壳船[07 号]
023 / 张湾2号明代沉船[10 号]
026 / 闽南船[16 号]
029 / 巢湖划子(剖面)[24 号]
032 / 福建运杉船(花屁股)[34 号]
035 / 牵风船[37 号]
038 / 惠安漏尾船[06 号]
041 / 福建锚缆船[28 号]
044 / 闽南大排海船[30 号]
047 / 毛旦丹阳船[40 号]
050 / 大钓渔船(鱛船)[19 号]
053 / 山东菏泽元代古船[38 号]
056 / 开角花屁股运输船[04 号]
059 / 清代广东大澳船[05 号]
061 / 虎头鳗号沙船[08 号]
064 / 东山大翘[09 号]
067 / 川江麻秧子[11 号]
070 / 惠安商船[12 号]
072 / 岳阳风网船[13 号]
075 / 长岛大瓜篓[14 号]
078 / 太湖七桅渔船[17 号]
081 / 太平公主号赶缯船[18 号]
084 / 丹阳船[20 号]
087 / 南湖红船[21 号]
089 / 小型捕鱼木帆船[22 号]
092 / 绿眉毛运输船[23 号]
095 / 百代仔[25 号]
097 / 丹阳船[29 号]
100 / 丹阳船[31 号]
103 / 阳江闸坡圆尾渔船[32 号]
105 / 泉州湾宋代海船[33 号]
108 / 新安沉船[35 号]
111 / 泉州湾宋代海船[36 号]
114 / 大三桅三角艇[39 号]
下 篇·交流探索
118 / 王 煜:关于船史、船模标准框架构建的思考与实践
124 / 叶 冲:中式木帆船仿真、复原模型的核心价值
及其评价标准的探索制订
131 / 何国卫:用船模讲述船舶历史 用技艺回望千年辉煌
谈船模建造与船史研究
140 / 沈毅敏:略论中式帆船模型的建造比例
145 / 黄乌锥 黄东伟:泉州湾宋代沉船鱼鳞状多层船板建造技术
149 / 汪 锋:巢湖木帆船与船模制作之思考
155 / 中式木帆船模型建造考证指南
175 / 定制船模评定标准
185 / 第一届中式木帆船模型展评大赛评比规则
190 / 第一届中式木帆船模型展评大赛第五号通知
193 / 编后记
196 / 照片集锦花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