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每个关心中古医学史的研究者而言,孙思邈都是房间中的大象,他的传记和著作构成了理解这个时代医学知识和医者身分的基本要素,从某个意义上来说,中古医学史几乎就是孙思邈的时代。虽然孙思邈大医和隐逸的双重面孔使得他和关于他的医学史叙述总是与这个时代保持着距离。近二十年的研究中,中古医学史的历史图景呈现出了截然不同的面貌。这既是因为新材料的出现:墓志中呈现的医学家族、出土文书中保留的医学文本,使得我们有机会看到同时代的其他医者和医学著作;也是因为新方法的推动:当研究者尝试将宗教、性别、代际、地域、城市、中外文化的互动等社会和文化的因素纳入到中国医学史的叙述的同时,这些因素也在改变着中国医学史对研究对象的身分认定。医学史中不再只有重要的医者和医书的作者,与医学相关的历史人物身分复杂起来,他/她们是医生或病人、男性或女性、长者或孩童、作者或读者,他们有不同的甚至是杂糅的宗教信仰。从表面上,孙思邈在这些新的历史叙事中引退,但是他的传记和著作却依然被不断征引,即使只是作为新的历史叙事的对照或者脚注。这种叙事的改变本身就意味着一种身分问题,它既是对历史中知识身分的判断,也是医学史写作者的身分与写作对象的关系。
本书试图回到孙思邈的时代,观察他和同时代与医学相关的人们,并追问医学何以成为身分,这意味着两个相互关联的问题:一是,历史中的知识如何构成了一种身分叙事的基础;二是,有关身分的社会文化结构又如何成为一种认知表象,并在知识表述的每个层面中展开。而这个追问的过程,会遭遇医学史写作的错位,以及现代学术对中国古代知识理解所产生和可能产生的种种概念和范畴错位。本书试图在叙事的语境之中,尝试找到一种叙事的可解释性(accountability),这种努力并非试图修正所有的错位或者重建整体性的解释,而是试图在种种的裂隙和德性的争论之间找到一种重现身分叙事连续性的可能。于是,本书穿行于孙思邈的时代的身分叙事、文本运作和感官之知之间,尝试理解孙思邈和他的同时代人在面对生命史中的变动与危机时,医学知识意味着什么。他们对应的方式当然是个体性的,但是当他们尝试以医学知识应对和理解生活中面对的种种权力和危机时(这种应对可能是凭借自身的书写、阅读方式,也可以是身体),也就是他们将自身的叙事与知识相融合或者冲突的时候,这提供了一种可能,就是我们可以将对知识的历史性理解转化成为解读他们叙事的一个路径,而这意味着,一种用知识讲故事的可能性。不过,书名并不是《孙思邈的时代》,因为故事并不全都是关于他的。
本书学术性极强,但思路广泛,写法多样,是不可多得的学术精品。内容上,虽然主要涉及医疗史,但时段上涉及整个中古时期,深度上触及政治史、医疗史、身体史、社会史等范畴。
本书的研究部分基于作者2011年在北京大学完成的博士论文的*部分。此博士论文在2011年获得北京大学优秀博士论文,2013年又获得The International Union of the History and Philosoph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Division of Histor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青年学者奖的提名奖。在本书完成的过程中,2016年又先后得到剑桥李约瑟研究所的鲁桂珍纪念奖金和英国Wellcome Trust基金会人文医学奖金的奖励。
陈昊,于北京大学历史学系获得博士学位,现任教于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他的教学和研究围绕着中国6-13世纪的知识史和文化史展开,关心的主要议题包括身分叙事与历史知识论、知识的物质载体(写本和印本文化)与文本意义的生成、历史中的身体感官与情感表达、社会沉默、创伤与历史叙事。
导论
第一章 导论:古今之间的医者之意医学群体与写作历史
引言:医者,意也与俄罗斯套娃式的身分问题
第一节 跨语际的研究范式与身分问题的演生:现代中国医学史研究医学群体的基本叙述模式的建立及其挑战
第二节 医者,意也的历史解读之一:历史性的知识表述与现代学术路径
第三节 医者,意也的历史解读之二:如何将叙述者放回其时代
第四节 路径的展开与本书的内容结构
身分叙事差异
第二章 不以医自业与世相传递南北朝时期徐氏家族的医学知识与身分叙事
第一节 引言
第二节 书的意义南北朝医学知识传递的物质和文本语境
第三节 家与知识
第四节 以医得二千石和以医为业医者身分认同的分化
第五节 北奔之后的身分转化
第六节 信仰抑或知识的博通
余语 身分的转化和知识的传递
第三章 在朝大医的叙事隋至唐前期的医学家族与医学官署
引言 差异的叙事
第一节 隋至唐初医学家族的历史及其在医学官署中代谢的图景
第二节 令文规定与个体选择
第三节 唐代前期伎术官身分的成立与国家语境下医者身分的重构
第四节 唐代太医署内的医学教育与医学生自身身分的重构
第五节 医学官署内宗教身分的重塑禁咒的成立
余论 当医学家族遇到医学官署
第四章 山林、宫廷与士人文化重访孙思邈的传记与身分叙事
第一节 被忽视的山林医家?
第二节 孙思邈的最后十年卢照邻与孙思邈叙事的造成
第三节 卢照邻的叙述塑造与遮蔽
第四节 医案抑或史料?医方中第一人称叙述的文类与社会网络
第五节 迷雾中的宫廷生涯
第六节 山林的造成
余论 在朝与山林
文本权威流动
第五章 撰者的意义隋至唐前期医学著作的权威塑造与历史语境
引言
第一节 《诸病源候论》与撰者的意义
第二节 《新修本草》的编撰列位名表与唐初官修本草书的制作
第三节 撰者经历与医经的历史语境以《黄帝内经太素》为中心
第四节 余论:权威的边界
第六章 东都与西州:唐初的医方文本与知识流动
引言
第一节 刊刻者、供养人和观看者将药方放回石窟的空间之中
第二节 宫廷的疗风方
第三节 代劳致远?写本时代方药知识的传递
第四节 方与书之间
余论 佛教、国家与药方的物质载体方药知识流动和验的意义
身体感官表达
第七章 药物的声音南北朝至唐前期本草音研究
引言
第一节 识字与识物读音与意义
第二节 物与名读音的意义
第三节 涉学与独学南北的意义
余论
第八章 礼仪、文本和药物之味
引言 唐代前期的御药仪从令文说起
第一节 尝药关系在中古的扩展
第二节 医学家族的身分嬗变与药物之味
第三节 唐代御药仪与医者身分的分化
余论 文本、身分与被遗忘的味觉
第九章 谁能看见五脏与经脉?视觉经验的塑造与唐代的《明堂图》
引言
第一节 明堂图与五脏图中国古代医学中身体图像的不同知识传统
第二节 五脏的另一个世界唐宋五脏图像的传递
第三节 如何看到经脉与五脏如何塑造生命医者与常人目光的歧途?
余论:歧途何在?
尾声
第十章 尾声:书籍秩序与为医之体之间的医者之意写作医书与大医身分叙事的浮现
第一节 大医与愚医之间的书籍秩序
第二节 被彰显的为医之体与被遮蔽的感官之知
第三节 写作与身分
第四节 知识可以讲故事吗?古代文本和当下医学史的写作
参考文献
致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