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内容包括“江西省高校儿童文学课程建设的现状”、“江西省高校儿童文学课程建设滞后的原因”、“江西省高校儿童文学课程建设改革的建议”、“江西省高校儿童文学课程改革的影响与意义”等。
唐东堰,文学博士,硕士生导师。东华理工大学文法学院教师,主要从事中国文学研究与教学。
杨子赟,硕士。东华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教师,主要从事外国文化研究与教学。
改变我们的儿童观(节选)
绪论
第一章 江西省高校儿童文学课程建设的现状
一、课程开设的现状
二、教材使用的现状
三、教学方法、课程考核方式的现状
第二章 江西省高校儿童文学课程建设滞后的原因
一、国家与教育部门对儿童文学课程的重视与投入不够
二、江西省各高校对儿童文学课程建设意义与价值认识不足
第三章 江西省高校儿童文学课程建设改革的建议
一、转变儿童文学教育观念
二、争取国家和教育部门的支持
三、优化中文系课程体系
四、打造专业教师队伍
五、加大对教材的编写与改革
六、加大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与教学模式的改革创新
七、加大对考核方式的改革
八、加大对外借鉴和内部沟通交流
九、加强科研支持力度
十、吸收西方国家儿童文学创作与研究的先进经验
第四章 江西省高校儿童文学课程改革的影响与意义
一、有利于完善高校中文系学生的知识结构
二、有利于提高江西省基础教育小学语文教育质量
三、有利于促进儿童身心健康成长
四、有利于促进新时期儿童文学的研究与创作
结语
附论 中外儿童文学关系研究
一、外国儿童文学学科理论研究对我国儿童文学学科建设的启示与影响
二、同外儿童文学创作对中国儿童文学创作的启示与影响
三、国外儿童文学教育思想对于中国儿童文学教育思想的启示与影响-
附录:相关优秀研究论文
周作人的儿童文学教育思想及其对当代教育的启示
高等师范院校儿童文学教材优化要义论略
战后日本儿童文学的反战教育
关于体育游戏与儿童文化研究的焦点问题
高等师范院校儿童文学课程教学内容的科学建构
参考文献
后记
《当代高校儿童文学教育研究》:
另外一层不重视来自社会基层与民间对儿童文学本身的认识态度。社会基层的力量包括基础教育的语文从业者与管理者。首先表现为,基础教育的语文从业者较少地具备儿童文学素养与知识体系,他们的专业出身一部分是初等教育专业,一部分是高校中文系相关专业。初等教育专业的教师在大学期间具备了一定的儿童文学素养,但是,参照上面的具体的调查,江西省各高校初等教育专业的儿童文学课程同样存在对儿童文学重视性不够的问题。至于中文系毕业的教师,他们具备文学素养,但儿童文学素养明显不足。其次,在选拔小学语文教师时,基础教育管理者往往注重学历与一般性质上的说课与教学,不注重儿童文学教学能力与水平的考察,他们没有意识到儿童文学对于小学生的独特性意义。
不独国家与教育主管部门以及基础教育为核心的社会基层,民间对于儿童文学也不重视。在中国传统上,就一直存在着对于儿童本身的不重视,从《三字经》、《千字文》、《弟子规》等传统的蒙养读物来看,里面的内容主要是对于儿童的基本礼仪、良好品行的告诫,并不重视儿童自身的思想、语言、想像,没有充分把儿童当作“儿童”。这种境况直到梁启超、黄遵宪、严复、林纾等开眼看世界的开明学者才慢慢得到改善,尽管当时是抱着对于“新国民”的期望而开始重视的。但是,这一批卓越的学者在创作理念与创作上都有本着为儿童创作的意识。在民国前后到“五四”运动这一时期,中国人真正地发现了“妇女”与“儿童”,认识到了他们的价值。在儿童文学领域,周作人、鲁迅、叶圣陶、冰心、张天翼等认识到儿童文学对于儿童的思维、人格塑造和语言等重要意义。他们或从理论上思考与研究儿童文学的理论与重要作用,试图建构中国的儿童文学理念;或致力于将国外先进的研究理念引入到中国,引起人们的重视;或用力于国外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的译介,给中国儿童以良好的读物;或从中国传统的文学素材中,包括民间文学与少数民族文学搜集整理适合儿童阅读的素材;或从小学国文教材人手,编选作品提供给儿童;或投身于儿童文学作品创作,实实在在地给中国儿童文学创作这座大厦添砖加瓦。在经历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儿童文学建设空白时期之后,新中国成立后,恢复了对于儿童文学建设的关注,有严文井、张天翼、洪汛涛、陈伯吹、金波等一批儿童文学理论与创作的作家兼学者。在“十年文革”中,儿童文学理论被简单化与政治化,从小就对儿童灌输政治思想,是古代传统对儿童的思想教育的另一极端与现代形势。新时期以来,儿童文学才逐步恢复到“五四”运动时期的状态,20世纪90年代以来,从儿童文学理论到创作都呈现了繁荣的局面,现如今,儿童影视作品与儿童文学读本市场火爆,间接地反映了儿童文学正在为物质条件日益丰富的人们所看重。从这一番儿童观与儿童文学发展的简述中,可以看到,儿童文学在民间曾经一度没有得到任何的研究与重视,最近几年,则显示了这种态度的改变。此时,提出改善儿童文学课程建设正是呼应民间的改变,作为教育界应该为之起着引导、规范的作用,给儿童的身心健康提供参考与发挥培育专业教师的功能。
正是包括国家与教育部门、社会基层力量甚至民间立场在内的环境出于观念上的不重视,儿童文学学科发展才会建设缓慢,对比之下,国外儿童文学研究的火热更显得中国儿童文学的尴尬地位。
……
收起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