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
自 序 / 1
第一篇 志于学 / 3
一、“我去上学” / 3
二、天赋和遗传 / 4
三、开卷有益 / 5
四、厄运 / 6
五、驽马跬步 / 7
六、转知成智 / 8
附:我的父亲赵伦彝 / 13
第二篇 艰难探索 / 25
一、至暗时刻/25
二、初读马恩 / 26
三、知青岁月 / 28
四、我注马恩 / 32
五、持续探讨,杂乱思考 / 38
六、第一篇习作 / 41
七、我的第一次失败教训 / 43
八、成熟的希望 / 44
九、七七年高考 / 46
第三篇 文史哲知识训练 / 50
一、我的大学生活 / 50
二、自学西方哲学 / 51
三、专业文史知识 / 59
四、我的毕业论文 / 67
五、阜阳师范大学毕业生成绩单 / 80
六、八一年考研 / 81
七、我和武大 / 84
八、我的导师陈修斋先生 / 88
九、我在广外 / 93
第四篇 走进哲学殿堂 / 95
一、入学 / 95
二、记两个美国学友 / 99
三、我的哲学士的成绩单[中文翻译件) / 100
四、硕士学习成绩单 / 101
五、课程和笔记 / 103
六、考试 / 112
七、硕士论文及其副产品 / 119
八、丰富多彩的留学生活 / 128
九、博士论文写作和答辩 / 143
十、重新开始的迷惘 / 152
第五篇 融入北大传统 / 157
一、有容乃大 / 157
二、忆洪谦先生 / 160
三、忆王太庆先生 / 167
四、忆汤一介先生 / 170
五、忆汪子嵩先生一段往事 / 174
六、Der Geist 在中国的传奇人物 / 175
七、我所感知的北大哲学传统 / 179
八、中国哲学的现代形态:面向世界的一般哲学 / 182
第六篇 我在北大的乐和忧 / 192
一、乐在图书馆 / 192
二、创办宗教学系的喜悦和烦恼 / 194
三、中国宗教学研究的几个问题 / 199
四、网络世界的乐和烦 / 204
五、北大教学改革:由文史哲试验班到元培计划 / 210
六、古典学传统的启示 / 217
第七篇 学术争鸣 / 223
一、简谈金银铜铁律 / 224
二、关于国学的几个理论问题 / 232
三、关于西学的理论问题 / 236
四、百年回首话“五四” / 246
五、“学以成人”的通释和新解 / 252
六、如何看待中西哲学传统? / 258
七、什么是马克思哲学? / 261
八、40年来西方哲学问题争论 / 265
九、我看哲学的危机和未来 / 274
跋 / 2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