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长江产经智库中国经济发展系列著作之一。全书收录了智库学者2019年创作的关于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关键问题的文章共33篇。重点探讨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瓶颈一政策重点问题。全书观点新颖,贴近时政,可读性很强。
刘志彪,男,1959年7月生,江苏丹阳人,经济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曾任南京大学商学院副院长,经济学院院长,江苏省社科院院长等职,2014年出任南京财经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2015年1月不再担任南京财经大学校长,党委副书记;兼任国家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经济学部委员,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南京大学长江三角洲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其他有中国生产力学会常务理事、江苏省经济学会、江苏省改革与发展研究会和江苏宏观经济学会副会长、南京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南京大学学报编委、南京市咨询委员等,是数家大型企业的高级顾问和独立董事。曾赴美国做高级访问学者,赴英国、日本、新加坡、台湾、香港等地讲课。 刘志彪教授于1992年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是江苏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2004年)。中共江苏省十二届纪律检查委员会委员,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
总论
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中的重要瓶颈和政策重点
篇 产业体系
以人力资源与实体经济协同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构建自主可控的先进制造业体系
产业基础不错化:动态比较优势运用与产业政策
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基于区域经济主体变迁视角的现代产业体系研究
——以绍兴市为例
第二篇 市场体系
市场准入自由化与全面实施负面清单制度
劳动力市场化流动:体制障碍与改革取向
防范金融风险构建现代金融体系
建设城乡统一的土地市场
培育和利用超大规模市场优势
第三篇 分配体系
剩余索取权:资本导向型分配体制与经济高质量发展
经济增长、收入分配与现代化经济体系
社会保障体系现代化的问题与对策
第四篇 区域发展体系
“胡焕庸线”上能否有所作为
沿“”开放与缩小东中西差距
把长江经济带建设成为黄金经济带
长三角地区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重点
试论中国北方“铁锈地带”的成因与对策
“三农”治理范式创新与振兴乡村
城乡融合:中国又一次现代化的革命
后工业化阶段区域如何集聚高端要素
——来自美国奥克兰郡的经验与启示
第五篇 绿色发展体系
推动产业结构体系向绿色发展转型:路径、难题与对策
价值链嵌入与自主型环保投资
——来自中国民营企业的证据
惩罚性和自主性:绿色发展的机制互动
绿色金融与绿色发展
第六篇 对外开放体系
新时代重要战略机遇期与进一步开放发展
中国对外开放体系的均衡问题
新时代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与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以粤港澳大湾区推动现代经济体系建设
第七篇 经济体制
在市场取向改革中造就边界清晰的“双强”主体
全面深化改革与结构性改革
——健全现代化经济体系的资源配置机制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法治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