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zuixin的国家和行业标准为依据,围绕会计档案的起源、发展、概念、特点以及会计档案的鉴定、收集、整理、保管、利用及数字化整套管理流程进行编写,并结合数据挖掘等信息技术,探讨会计档案信息的深层次开发与利用,希望能对从事会计档案管理工作人员有所帮助。
会计档案管理工作对国家经济发展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经济建设仍是中心工作,新时代更要注重全面发展”。特别是在当前形势下,会计档案在反腐倡廉、脱贫攻坚工作中发挥了重要的凭证作用。
前 言
会计档案是记录和反映各项业务发展的重要经济凭据,对研究不同时期的经济和财务活动具有重要的作用,是开展研究、制定政策和反映原始经济活动的基础和依据。
会计档案管理是国家经济发展中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和信息技术的不断更新,对会计档案的管理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本书为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的会计档案管理工作而编写,旨在让各领域会计档案管理工作人员掌握会计档案管理总体思路和工作方法,进一步提高会计档案管理水平。
本书以最新的国家和行业标准为依据,围绕会计档案的起源、发展、概念、特点以及会计档案的收集、整理、鉴定、保管、利用及整套数字化管理流程进行编写,并结合数据挖掘等信息技术,探讨会计档案信息的深层次开发与利用。
本书的两位主编有多年从事档案工作的丰富经验,熟悉档案管理工作各项流程,在工作之余分别于2009年和1998年取得了会计从业资格证,对会计工作的相关流程和方法比较了解,对会计档案管理有一定的知识储备和丰富的实践经验。两位主编还都拥有软件工程硕士学位,在会计档案数字化方面也有一定的研究心得和积累。
全书共分为九章:第一章为会计档案概述,主要介绍会计档案的起源与发展,定义、属性和特征,主要功能和作用,管理的基本原则和主要内容;第二章为中美会计档案管理办法和标准,主要列举了我国和美国的相关会计档案管理制度和标准,并进行了异同原因分析;第三章为会计档案收集,阐述了会计档案收集工作的重要性、收集工作的操作流程和注意事项;第四章为会计档案整理,介绍如何把收集到的会计材料进行科学合理的分类、编目、整理;第五章为会计档案鉴定,从鉴定原则、标准出发,介绍了会计档案的鉴定及相关处置;第六章为会计档案保管,主要介绍会计档案的保管制度、设施设备规范配备等;第七章为会计档案统计,详细介绍了会计档案统计的内容、意义、方法和应用;第八章为会计档案利用,以会计档案检索为基础,介绍会计档案利用服务和会计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第九章为会计档案数字化和电子会计档案管理,介绍了会计档案数字化和电子会计档案管理。
本书结合会计档案实践管理经验,以国家现行的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为标准,参考并引用了部分前辈的论著、论文等研究成果进行编撰。论著如王英玮编著的《会计档案管理的原理与应用》,华林著的《档案管理学新论》,刘耿生主编的《档案开发与利用教程》,范明、孟小峰译《数据挖掘:概念与技术(原书第3版)》等,论文及网络文章有《档案起源研究的历程、困境及过程论解析》《档案工作的基本原则》《论档案载体的演变及其保护措施》《浅谈档案价值鉴定工作》等,都以参考文献的形式在文中作了说明。在此向以上专家学者们表示衷心的感谢!书中提到的办法、标准和指南包括《会计档案管理办法》《会计档案案卷格式DA/39—2008》《档案工作基本术语DA/T 1-2000 》《纸质归档文件装订规范DA/T 69-2018》《纸质档案数字化规范DA/T 31-2017》原文以附录形式呈现,特此说明。
本书的四位编撰者都是常年工作在一线的基层档案员,具有丰富的档案业务实践管理经验,为适应社会进步、经济发展及档案工作新形势的需求,结合前辈的理论基础,与时俱进,编撰此书,目的在于更好地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为同行提供系统可借鉴的会计档案管理理论和经验,从而更好地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服务。
由于水平有限,书中难免有错漏和不足之处,敬请同行及广大读者给予谅解和批评指正。
吴娜,女,硕士,昆明医科大学档案系列馆员。工作以来,发表档案学术论文多篇,副主编著作1部,主持云南省教育厅、云南省档案局科研课题2项,参与国家档案局项目1项,参与云南省档案局项目6项。
王媛,女,硕士,昆明医科大学档案系列副研究馆员,从事档案工作20余年,主要研究方向为档案的利用与编研。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出版专著1部,主编著作3部。获专利著作权3项。主持、参与并完成各级、各类科研课题10余项。获国家档案局科技项目三等奖1项,云南省档案局科技项目二等奖1项。
前 言/ 001
第一章 会计档案概述/ 001
第一节 会计档案的起源与发展/ 002
第二节 会计档案的定义、属性和特征/ 012
第三节 会计档案的功能和作用/ 017
第四节 会计档案主要内容/ 021
第五节 会计档案管理基本原则/ 026
第六节 会计档案管理工作流程/ 029
第二章 中美会计档案管理办法和标准/ 031
第一节 我国会计档案管理相关办法和标准/ 032
第二节 美国会计档案管理相关办法和标准/ 035
第三节 中美会计档案管理相关办法和标准比较
及分析/ 044
第三章 会计档案收集/ 049
第一节 会计档案收集的意义/ 050
第二节 会计档案收集的原则和要求/ 054
第三节 会计档案归档/ 058
第四章 会计档案整理/ 065
第一节 会计档案整理基本规则/ 066
第二节 会计档案分类与编号/ 069
第三节 会计档案立卷与编目/ 076
第四节 会计档案排列上架/ 081
第五章 会计档案鉴定/ 083
第一节 会计档案鉴定原则/ 084
第二节 会计档案鉴定内容/ 087
第三节 会计档案鉴定规则/ 089
第四节 会计档案销毁与处置/ 095
第六章 会计档案保管/ 099
第一节 会计档案保管制度/ 100
第二节 会计档案保管环境及设施设备/ 103
第三节 会计档案保护/ 107
第七章 会计档案统计/ 115
第一节 会计档案统计工作的内容和步骤/ 116
第二节 会计档案统计工作的意义/ 126
第三节 会计档案统计工作的要求/ 128
第四节 会计档案统计指标/ 131
第五节 会计档案统计数据的实际应用/ 134
第八章 会计档案利用/ 137
第一节 会计档案检索/ 138
第二节 会计档案利用服务/ 149
第三节 会计档案信息资源开发/ 152
第九章 会计档案数字化和电子会计档案管理/ 157
第一节 会计档案数字化/ 158
第二节 电子会计档案管理/ 168
附录一 会计档案管理办法/ 183
附录二 会计档案案卷格式/ 194
附录三 《档案工作基本术语DA/T 1-2000》/ 220
附录四 纸质归档文件装订规范/ 243
附录五 纸质档案数字化规范/ 260
第一节 会计档案的起源与发展
一、会计档案的起源
西方的杜勃鲁斯曾说过:“从起源中理解事物, 就是从本质上理解事物。”探寻会计档案的起源,对进一步认识会计档案和会计档案工作的性质和规律有着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会计档案是一种专门档案,是在从事会计这项专业活动中形成的具有查考、利用和保存价值的各种载体形态的历史记录。在探寻会计档案起源问题上,是在会计这一专项社会活动和档案起源的范畴和前提下进行辨析的。
(一)档案的起源说
关于档案的起源,主要有“阶级社会说” “文字起源说” “原始社会说” “过程论”等较有代表性的观点。20世纪50年代,我国档案界出现了“阶级社会说”和“文字起源说”两种关于档案起源的争论。“阶级社会说”认为档案是“阶级的产物”;“文字起源说”认为档案是“社会的产物”。 20世纪60年代,产生了“原始社会说”,人类早期通过结绳、编贝、结珠等活动来记录生产生活, “原始社会说”认为在结绳、编贝、结珠活动中形成的原始记录就是档案。到了20世纪70年代末,“阶级社会说”和“文字起源说”得到了进一步巩固。进入20世纪80年代 ,档案起源“过程论”初见端倪,“过程论”指任何事物的产生、发展都需要一个过程,要想全面地了解档案的发展源流问题,必须对档案本身各种要素的发生、发展过程进行具体的分析,这样才能对档案的起源有更为完整而准确的认识。[ 张妍妍:《档案起源研究的历程、困境及过程论解析》,《档案》,2014年第4期9—12页。]
(二)档案载体的发展和变迁
1.远古时期的档案载体
在文字出现之前,为了适应生产生活的需要, 通过“结绳”和 “刻契” 等方法来记录狩猎、劳作、人口繁衍等事情,“结绳”和“刻契”是远古时代人们辅助记忆的主要方式,人们通过“结绳”和“刻契”进行思想交流、事务处理和帮助记忆。[ 鲁彬:《论档案载体的演变及其保护措施》,《兰台世界》,2010年第52期,第60页。
]所谓“刻契”,是通过在木片或其他物质上进行刻写标记不同形式的符号,以此记录不同的事情和意义;“结绳”是用粗细不同的绳子,通过不同结法、距离、大小的结表示不同的事情和意义。[ 鲁彬:《论档案载体的演变及其保护措施》,《兰台世界》,2010年第52期,第60页。]“结绳”和“刻契”,在一定程度上记录和反映了人们的实践活动,具有原始的表意和留存备忘的作用。如果说这是档案的雏形,那“绳”和“契”就是那时的档案载体。
2.甲骨档案
“甲骨”是龟甲和兽骨的统称,是占卜的用具,也是殷商时期的书写材料。在商代,人们迷信于世间万事皆由神灵主宰,君国大政均先用甲骨占卜吉凶,再将占卜情况刻写在龟甲和兽骨上,以备后世查考,所以甲骨档案便记载了王朝祭祀、 征战、 出巡、 狩猎、 畜牧、 农事、 灾害、 生子和疾病等方面的情况。 甲骨档案是我国迄今为止发现的最古老的文字记录的档案,这也证明了在 3500年前的商代就有了档案和档案工作。[ 鲁彬:《论档案载体的演变及其保护措施》,《兰台世界》,2010年第52期,第60页。]
3.金文档案
金文档案是继甲骨档案后又一种珍贵的历史档案。在商朝就已出现青铜器上镌刻文字。到了西周,随着中国的青铜器进入极盛时期,刻于青铜器上的文字数量日益增多,并且记事广泛,具有了书史的性质。古代先民把金属统称为“金”,刻于青铜器上的文字称作“金文”或“铭文”,具有书史记事特点的青铜器铭文被称为“金文档案”。这些铭文长短不一,所记内容也十分广泛,它是作为记言记事的档案文件保存的,有极大的文献价值,为研究当时社会历史情况提供了第一手的档案史料。[ 鲁彬:《论档案载体的演变及其保护措施》,《兰台世界》,2010年第52期,第60页。]
4.石刻档案
早在先秦时期,还出现了一种以坚硬的石料为介质的石刻档案。以石作为书写材料,是秦代档案的一大特点。石刻不仅规模大,且数量多,内容广泛,完全具有档案的性质。石刻档案自秦代大兴后,历代都把刻石作为发布政策、记载国政大事的最好的传世材料。一方面是社会历史文化发展要求书写材料的变革,因为刻石具有取材容易、传世久远、便于保存等优点,弥补了青铜器需要铸造、易腐蚀、容字有限之不足;另一方面石刻文字具有的公布性也适应了地主阶级轻名器、重功利的需要。中国几千年来树碑立传的传统习俗就是最好的证明。[ 胡海波:《论档案载体的演变及其保护措施》,《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半月)》,2008年第5期,第43页。]
5.简牍档案
简牍档案是指中国古代以竹木为载体而形成的文字材料。“简” 是指狭长的竹片或木片;“ 牍”是指方形木片,主要用于一般公务文书;“策”是指若干片简编联在一起,用于记录国家重大政事和书写典籍。从现存史籍看,由于纸张出现之前,竹片、 木片多用作书写材料,因而文书档案常被称作“ 册”“ 典”“中”“简册”“简牍”“典籍”等。我国以竹木作为文件和书籍的书写材料,早在殷代就开始了。直到西汉以前,国家公文和私人著述主要是书于用竹、木制成的简牍之
上的。[ 胡海波:《论档案载体的演变及其保护措施》,《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半月)》,2008年第5期,第4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