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地理学(第八辑)》收录中国文学地理学会第八届年会论文20余篇,包括《十六国北朝时期河西儒学的师承关系》《论美国华裔小说中的唐人街书写——以汤亭亭的小说为例》《论美国华裔小说中的唐人街书写——以汤亭亭的小说为例》《地理感知、文学创作与地方文学》等等,文献资料丰富,论证严密,新见迭出,行文规范,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对于推动文学地理学的健康发展有重要意义。
曾大兴,广州大学人文学院教授、文学地理学研究中心主任,兼任中国文学地理学会会长、中国地理学会文化地理专业委员会委员、广东省及广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专家委员会委员,主要从事词学、文学地理学与岭南文化研究,主要著作有《柳永和他的词》《词学的星空》《20世纪词学名家研究》《中国历代文学家之地理分布》《文学地理学研究》《气候、物候与文学》《文学地理学概论》《岭南文化的真相》等。
夏汉宁,江西省社会科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研究员,江西省政府文史馆馆员。中国文学地理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江西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江西省文艺学会会长等。著有《宋代江西文学家考录》《宋代江西文学家地图》《北宋江西籍进士考录》《南宋江西籍进士考录》《宋代江西籍进士地图》等。
李仲凡,陕西安康人,陕西理工学院文学院教授,文学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文学地理学会常务理事,陕西省汉中市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主要从事中国现当代文学及文学地理学研究。发表论文4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1部,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文学地理学基础理论问题研究”1项,作为首参与人参与1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参与1项教育部项目,主持并完成1项教育厅重点研究基地项目。
文学地理学基本理论研究
地理学想象、可能世界理论与地理批评
语言的空间性——关于文学本体论的思考
文学地图绘制的相关问题
文学景观三题
中国文学地理
十六国北朝时期河西儒学的师承关系
南宋交聘行记中的北方城市映像
抗战期间易君左的“西北壮游”及其文学书写
晚唐诗人商於古道的书写及意义
论范成大地理诗的叙事性
李白诗“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现地研究
建炎间李清照避兵行迹
东南社会与现代文学的“革命地理学”
从“他者”到共同家园——以唐宋笔记为中心的岭南西道(广南西路)考察
明清小说西南形象“套话”的建构及文学意义
域外文学地理
论美国华裔小说中的唐人街书写——以汤亭亭的小说为例
流动的居所——华兹华斯《序曲》长诗的地理空间与主体建构
硕博论坛
地理感知、文学创作与地方文学
论汉赋作家的地理分布
学科建设动态
中国文学地理学会第八届年会暨第三届硕博论坛召开
文学地理学的理论与实践学术研讨会综述
文学地理学学科初步建成的标志性成果——曾大兴《文学地理学概论》述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