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基础》是高职高专医药院校医学生的一门重要的医学基础课程。本教材内容包括病原微生物、人体寄生虫、免疫学和实验指导四个部分。病原微生物主要介绍微生物的形态结构、生长繁殖规律、影响因素、致病性;人体寄生虫主要介绍寄生虫的形态、生活史、致病性、流行因素、寄生虫学检查、防治原则等。免疫学主要介绍抗原、抗体、补体、组织相容性抗原、免疫应答、超敏反应和免疫学防治等。实验指导主要介绍基础性实验。
1. 重视人文素养,培养全面人才2. 注重理论和实践结合,编入教学案例3. 创新形式,提高效用4. 纸质数字,融合发展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基础》是根据国务院颁发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2010-2020年)》、国家卫生和计划教委员会印发的《医药卫生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2010-2020年)》、卫生部制定的卫生人才职业资格考试大纲和教育部“十三五”国家级规划教材的要求、课程标准等为依据,达到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编写而成。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基础》是高职高专医药院校医学生的一门重要的医学基础课程,内容包括病原微生物、人体寄生虫、免疫学和实验指导四个部分。病原微生物主要介绍微生物的形态结构、生长繁殖规律、影响因素、致病性;人体寄生虫主要介绍寄生虫的形态、生活史、致病性、流行因素、寄生虫学检查、防治原则等。免疫学主要介绍抗原、抗体、补体、组织相容性抗原、免疫应答、超敏反应和免疫学防治等。实验指导主要介绍基础性实验。
教材编写过程中力图贯彻“三基”即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五性”即思想性、科学性、启发性、先进行、适用性;并体现现代职业教育的“三贴近”,即贴近社会对教育和人才的需求,贴近岗位对专业人才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的需求,贴近学生的心理和认知特点的需求;突出基础课教学为专业课教学和临床实践服务的观念,内容以“必须”、“够用”为原则,照顾今后职业准入考试要求,符合课程教学基本要求和专业培养目标,本着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的原则浓缩内容。鉴于不同学校不同专业对课程的要求不完全相同,可以根据不同的培养目标、地区特点和需求变化选用,以适应教学之需。
教材的章首设“学习目标”,便于学生重点突出、有的放矢;正文穿插与临床和生活有关的典型精炼的“案例”,与职业准入考试对接、标注资格证考试的“考点提示”,与开阔视野、回顾知识相关的“链接”,扫描二维码查看相关内容的“数字资源”;章末安排“目标检测”,学生能够及时地复习回顾课堂已学的知识与技能;书后附有“参考答案”,可以检查学习效果。教材文字简练生动,通俗易懂,图文表并茂,版式新颖,既注重理论性,又注重实用性。教材编有实验指导,注重学生技能培养,具有可操作性,这样有利学生易学、老师易教,体现“教、学、做”一体化。
教材由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反复研讨编写而成,根据个人特长进行分工,第一、二十六、二十七、实验指导由张新明编写,第二、三、四、五、六章由江伟敏编写,第七、八章由张蓓蓓编写,第九、十、十一章由许燕编写,第十二、十三章由潘美娟编写,第十四、十五章由张海艳编写,第十六、十七、十八、十九章由钟伟华编写,第二十、二十一章由徐海瑛编写,第二十二、二十三章由杨月乔编写,第二十四、二十五章由王颖编写。
在教材编写过程中,得到了各编者单位的大力支持,同时参考了诸多相关的教材、专著和网站,引用了大量的插图,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编辑的策划、设计和校对等,在此致以衷心的感谢!编好本教材是全体编委的愿望,但由于时间比较仓促、编者水平有限,书中难免有疏漏不妥之处,同时病原生物与免疫学的日新月异,很难囊括全部新理论新技术,恳请专家和同仁批评指正,期望广大师生在使用中提出宝贵意见建议,以便再版时完善。
张新明,男,副教授,现任湖北三峡职业技术学院医学院教研室主任。从事教学与科研20余年,有丰富的教学经验与科研成果。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病原生物与免疫的研究内容和发展史
第二节 病原生物与免疫和人类的关系
第二章 细菌的形态和结构
第一节 细菌的大小和形态
第二节 细菌的结构
第三节 细菌的形态检查法
第三章 细菌的生长繁殖与代谢
第一节 细菌的生长繁殖
第二节 细菌的人工培养
第三节 细菌的新陈代谢
第四章 细菌与外界环境
第一节 细菌的分布
第二节 消毒与灭菌
第三节 医院感染
第五章 细菌的遗传与变异
第一节 细菌常见的变异现象
第二节 细菌遗传变异的物质基础
第三节 细菌变异的机制
第四节 细菌遗传变异的实际意义
第六章 细菌的感染与免疫
第一节 细菌的致病性
第二节 细菌的感染
第三节 机体的抗菌免疫
第七章 病原性球菌
第一节 葡萄球菌属
第二节 链球菌属
第三节 肺炎链球菌
第四节 奈瑟菌属
第八章 肠道感染细菌
第一节 埃希菌属
第二节 沙门菌属
第三节 志贺菌属
第四节 变形杆菌属
第四节 弧菌属
第九章 厌氧性细菌
第一节 厌氧芽胞梭菌
第二节 无芽胞厌氧菌
第十章 分枝杆菌属
第一节 结核分枝杆菌
第二节 麻风分枝杆菌
第十一章 其他病原性细菌
第一节 革兰阳性菌
第二节 革兰阴性菌
第十二章 病毒学概论
第一节 病毒的基本特性
第二节 病毒的致病性与免疫性
第三节 病毒感染的检测和防治原则
第十三章 常见侵犯人类的病毒
第一节 呼吸道病毒
第二节 肠道病毒
第三节 肝炎病毒
第四节 逆转录病毒
第五节 其他病毒
第十四章 真菌
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 常见病原性真菌
第十五章 其他原核细胞型微生物
第一节 支原体
第二节 衣原体
第三节 立克次体
第四节 螺旋体
第五节 放线菌
第十六章 人体寄生虫学总论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寄生虫与宿主的相互关系
第三节 寄生虫病的流行环节与特点
第四节 影响寄生虫病流行因素
第五节 寄生虫病的防治原则
第十七章 医学蠕虫
第一节 线虫纲
第二节 吸虫纲
第三节 绦虫纲
第十八章 医学原虫
第一节 叶足虫纲
第二节 鞭毛虫纲
第三节 孢子虫纲
第十九章 医学节肢动物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常见的医学节肢动物
第二十章 免疫系统
第一节 免疫器官
第二节 免疫细胞
第三节 免疫分子
第二十一章 抗原
第一节 抗原的概念与分类
第二节 抗原的特异性与交叉反应
第三节 医学上的重要抗原
第二十二章 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
第一节 HLA复合体及其编码产物
第二节MHC结构及功能
第三节HLA在医学上的意义
第二十三章 免疫球蛋白与抗体
第一节 免疫球蛋白的结构
第二节 免疫球蛋白的生物学作用
第三节 五类免疫球蛋白的特性与功能
第四节 人工制备抗体的类型
第二十四章 补体系统
第一节 补体系统的概念和组成
第二节 补体的激活
第三节 补体的生物学作用
第二十五章 免疫应答
第一节 非特异性免疫应答
第二节 特异性免疫应答
第二十六章 超敏反应
第一节 Ⅰ型超敏反应
第二节 Ⅱ型超敏反应
第三节 Ⅲ型超敏反应
第四节 Ⅳ型超敏反应
第二十七章 免疫学应用
第一节 免疫学诊断
第二节 免疫学防治
第二十八章 实验指导
实验一 细菌的形态检查
实验二 细菌的人工培养
实验三 细菌的分布与消毒灭菌
实验四 病原微生物实验
实验五 病毒及其它微生物实验
实验六 人体寄生虫实验
实验七 免疫学实验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