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体篇:总结了截至2019年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主要成效;
■平台篇:介绍了全国性、地方性、行业性信用平台建设情况;
■城市篇:概括了全国城市信用监测、信用竞赛评比、信用示范城市创建及多个典型城市信用建设的创新做法;
■专题篇:针对多个当前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重点热点,客观展现了当前的建设情况并提出下一步建设建议。
序
努力为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作贡献
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70年来,我国逐步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变,社会领域发生着根本性的变革,现代社会治理制度和社会治理体系初步建立。社会信用体系是现代社会治理制度和社会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大力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有利于转变政府职能、创新监管机制、提高监管能力和水平,有利于促进社会资源优化配置、优化城市营商环境、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有利于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推进信用经济形成和信用社会建设。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早在2002年党的十六大报告中就提出:“健全现代市场经济的社会信用体系。”2014年,国务院颁布《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纲要(2014—2020年)》,开启了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新阶段,引导和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得以前所未有的发展,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步入快车道并取得了显著成效。国家社会信用标准体系初步建立,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制度全面实施,地方信用立法工作获得重大进展,各级信用信息共享平台不断完善,信用联合奖惩成效逐渐显现。2019年出台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构建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的指导意见》,加强了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的构建,有力推动着经济高质量发展。
随着全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不断向纵深推进,各部门、各地方、各行业、各领域越来越多的工作者投入到社会信用建设的大潮中。社会各界迫切需要一部能快速、准确、有效地掌握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成效及趋势的读物,以利于政策制定、咨询服务、科学研究和教学等工作。目前国内虽然有一些社会信用建设的书籍,但多聚焦在某一个或某几个细分领域,还缺乏从整体上涵盖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各方面的书籍。厦门国信信用大数据创新研究院(以下简称国信研究院)编著的信用蓝皮书《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年度报告(2019)》,集知识性、研究性与实操性为一体,是一部能给人们带来思考和启发的出版物。蓝皮书以总体篇、平台篇、城市篇、专题篇四个篇章,全面、系统、准确地展现了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现状以及2019年各项工作取得的创新性成果,集中反映了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发展脉络,分析了当前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从学术角度和实用方面为推进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提供了有价值的思考与建议。
厦门国信研究院是集“产、学、研、用、资”为一体的核心应用创新平台,在国家公共信用信息中心和厦门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直接指导下,聚焦信用大数据领域,敢为天下先,勇于探索,大胆创新,开拓前进,在服务全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推动信用大数据创新应用、建设信用高端智库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明显成绩,虽然建院时间不长,但开局良好。本书是国信研究院组织编撰出版的第一本信用蓝皮书,从平台构建、城市信用、专题分析等多方面汇集了理论探索和实践创新的成果,这里凝聚了国内信用领域众多专家和实务工作者的心血和智慧。尽管此书中还存在一些有待深入探讨的方面,但总体来说这是一部理论和实践密切结合、知识性和实用性兼具的研究社会信用体系的重要读物,能为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信用工作者提供重要参考。我作为国信研究院专家委员会主任,对本书的出版感到欣慰。
中国社会信用体系已进入全面建设的时期,必将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发展和社会治理现代化不断推进而快速发展,社会信用建设大有可为,前景不可限量。我相信,国信研究院还会再接再厉,奋发进取,取得更多的学术创新、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的优质成果,为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做出应有的贡献。
在信用蓝皮书《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年度报告(2019)》即将问世之际,应约写了以上这些文字。是为序。
魏礼群
前言
信用是获得信任的资本,良好的社会信用关系是全社会的资本与财富。信用社会的创建离不开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是社会治理的重要一环,是市场经济体制中重要的创新性制度安排,在法律和道德之间有着很大发挥空间,无论在道德层面还是经济层面,信用建设都越来越受到各级政府、各行各业人们的重视。
2018年11月,厦门国信信用大数据创新研究院挂牌成立,应国家公共信用信息中心邀请,我有幸受聘成为国信研究院的名誉院长。在当时的座谈会上,我谈到国信研究院要在国内乃至国际产生影响,应该联合国内的信用大数据领域所有科研力量和有实力的业界企业,同时还要联合国际方面的资源,快速做大做强。一年下来,我很高兴地看到国信研究院以建设国家级信用高端智库为目标,联合许多国内信用方面的专家,在信用界不断发声,做出了一些成绩。
信用蓝皮书《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年度报告(2019)》是国信研究院成立一周年的重要成果之一。本书共分为四篇:一是总体篇,简要总结了截至2019年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主要成效,包括信用立法、信用信息平台、联合奖惩、城市信用监测及个人信用建设,探讨了目前的主要困境和未来的整体发展方向。二是平台篇,主要从信用信息归集、共享、应用及其标准化的角度,介绍了全国性、地方性、行业性信用平台建设情况。三是城市篇,以城市信用建设为主线,概括了全国城市信用监测、信用竞赛评比、信用示范城市创建及多个典型城市信用建设的创新做法。四是专题篇,针对信用立法、联合奖惩、信用承诺、信用修复、信用信息安全、行业协会与行业信用建设、个人信用建设、信用基金会等多个当前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重点热点,客观展现了当前的建设情况并提出下一步建设建议。
本书在构思编写之初即希望能为读者展现出一幅完整、全面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画卷,因此在当前四个篇章的基础上,还包含行业篇、市场篇、区域篇和国际篇,这四个篇章系统总结了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司法公信建设,信用服务机构、产品、人才、产业市场,以及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两岸信用、“一带一路”乃至国际信用评级建设发展情况,但在实际出版时,考虑到体量过大等原因,为提高可读性,将此四个篇章规划至2020年初出版,作为对《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纲要(2014—2020年)》的总结。本书组织编写的时间较为仓促,内容也有不尽完善和有待进一步探讨之处,但相信两本信用蓝皮书都能为信用工作者们带来一些思考和启发。
信用作为市场经济运行的前提与基础,伴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日益完善而不断发展,在信息技术日新月异蓬勃发展的今天,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也迎来了崭新的春天,信用建设之路渊远而流长。
中国人民大学财金学院教授
信用管理研究中心主任
吴晶妹
第一篇 总体篇
一、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主要成效
(一)信用法制化取得积极进展
(二)信用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优化升级
(三)联合奖惩机制有效落地
(四)信用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初步建立
(五)城市信用监测与信用示范成效显著
(六)个人信用建设取得突破
二、存在主要问题
(一)法治规范和组织机构有待加快建立完善
(二)公共信用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有待进一步完善
(三)信用联合激励与惩戒机制有待完善健全
(四)信用服务市场体系发挥作用不足
(五)信用主体权益保障有待加强
三、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展望
(一)全面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法制化、规范化保障
(二)进一步夯实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信息化基础
(三)进一步加强信用信息资源综合开发和利用
(四)全面构建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市场监管体系
(五)切实加强社会信用主体权益保护
(六)不断深化社会信用体系宣传、教育和研究
第二篇 平台篇
第一章 信用信息标准化建设
第一节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及代码对照库
第二节 信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建设
第三节 信用信息标准体系
第二章 信用信息归集和共享
第一节 公共信用信息归集和共享
第二节 市场信用信息归集和共享
第三节 公共信用信息与市场信用信息融合
第三章 信用信息共享平台
第一节 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
第二节 地方信用信息共享平台
第四章 重点行业重点领域信用信息共享平台
第一节 征信系统
第二节 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
第五章 “信用中国”网站
第一节 “信用中国”网站建设
第二节 地市信用门户网站建设
第三篇 城市篇
第一章 城市信用状况监测评价
第一节 城市信用状况监测背景
第二节 全国城市信用状况监测总况
第三节 城市信用建设建议及发展趋势预测
第二章 信用示范城市创建
第一节 创建信用示范城市的意义
第二节 创建信用示范城市的目标及开展现状
第三节 创建信用示范城市的标准
第四节 创建信用示范城市的评估体系
第三章 城市信用综合竞赛
第一节 城市信用建设高峰论坛
第二节 城市信用平台网站建设观摩培训活动
第三节 全国信用App观摩活动暨社会化信用服务现场会
第四章 城市信用与营商环境
第一节 营商环境指标的信用释义
第二节 城市信用优化营商环境的路径
第五章 典型城市信用建设
第一节杭州:探索打造最讲信用城市
第二节 南京:围绕全市中心工作,彰显信用基础功能
第三节 上海:大力彰显信用力量,信用让上海更美好
第四节 北京:诚信助力首都优化营商环境
第五节 厦门:强化信息技术应用,夯实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基础
第六节 苏州:多领域夯实信用体系基础建设
第七节 义乌:“信用+”赋能改革,打造商贸诚信高地
第八节 荣成:深耕信用体系建设,创建荣成信用范本
第四篇 专题篇
第一章 地方信用立法实践
第一节 地方信用立法现状
第二节 地方信用立法主要内容
第三节 地方信用立法展望
第二章 信用联合奖惩
第一节 守信联合激励
第二节 失信联合惩戒
第三节 失信风险预警
第三章 个人信用
第一节 公共领域个人信用分
第二节 市场领域个人信用分
第四章 信用承诺制度
第一节 主动承诺型承诺和行业自律型承诺
第二节 审批替代型信用承诺
第三节 容缺受理型信用承诺
第四节 失信修复型承诺
第五节 信用承诺的地方创新与实践
第五章 信用修复
第一节 信用修复基本理论
第二节 信用修复制度的实践及展望
第六章 信用信息安全
第一节 信用信息安全管理制度
第二节 信用信息安全技术
第七章 行业协会与行业信用建设
第一节 行业协会在信用建设中的作用
第二节 行业协会推动行业信用建设典型案例
第八章 信用基金会
第一节 信用基金会设立情况
第二节 信用基金会主要工作成效
第三节 信用基金会展望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