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鸟/郑克鲁文集·译作卷》是诺贝尔文学奖获奖者莫里斯·梅特林克著的的代表作,也是欧洲戏剧史上一部融神奇、梦幻、象征于一炉的杰作。《青鸟/郑克鲁文集·译作卷》为六幕剧,写一对兄妹蒂蒂尔和米蒂尔去寻找一只青鸟的故事,一路上他们经历了许多事情:夜宫的五道大门,恐怖的墓地之路,难以置信的青孩子的身世,以及幸福家园的见闻。而种种的这一切都是为了让兄妹俩明白幸福的真正含义。
适读人群 :外国文学爱好者
《青鸟/郑克鲁文集·译作卷》将传统的所有童话题材糅合在一起,加以创新。它摆脱了梅特林克所受到的悲观主义的影响(这也是象征主义的特点),表达了对生活的信心和对死亡的藐视,礼赞了美与光明,讴歌了理想和乐观主义,以色彩绚丽的舞台背景和变幻无穷的奇特场景,展示了一幅幅迷人而又梦幻般的景象。它是一部深得孩子们喜爱,同时又让成人获得新颖的视觉感受的优秀剧作。
比利时戏剧家莫里斯·梅特林克是欧洲象征派戏剧的代表,用法文写作,获得1911年度的诺贝尔文学奖,授奖词称他的“作品风格具有明显的创意和独特性,全然不同于传统的文学形式,在他笔下流露出来的理想主义特质把我们引向至高的神圣境界并紧扣我们的心弦”。
梅特林克1862年8月29日生于比利时的根特,这个城市的居民大多信奉天主教,保守而富裕,是佛兰德尔地区的文艺复兴运动中心,并对象征主义思潮做出过贡献。梅特林克先在根特大学学法律,1886年到巴黎继续学习法律,但他抛弃了律师职业。他结识了巴那斯派诗人,随后发表了一本诗集《温室》(1889),受到好评。这本诗集探索人的精神世界,将人的灵魂说成被奄奄一息地封闭在温室之中。当时正是象征派诗人活跃在文坛的时代,梅特林克的早期剧作便受到了象征派的影响。象征派在诗歌创作上成绩斐然,但是在戏剧舞台上却建树不多,唯有梅特林克一枝独秀。他的第一部剧作《纳莱娜公主》(1890)已引起评论界注意。1890年以后,他发表了三部曲《不速之客》《盲人》《七公主》。《佩莱亚斯和梅丽桑德》(1893)是他的一部重要剧作,使他成为象征派剧作的最重要代表,后来由德彪西配成音乐。1896年梅特林克定居巴黎,接二连三地发表剧作,其中有《莫娜·瓦纳》(1902)、《乔赛尔》(1903)、《青鸟》(1909)等,并发表了几部散文集,如《卑微者的财富》(1896)、《明智和命运》(1898)、《蜜蜂的生活》(1901)、《蚂蚁的生活》(1930)。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他住在法国南方。比利时政府给予他伯爵称号。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他移居到美国的佛罗里达州,直到1947年才返回法国。1949年5月5日,梅特林克逝世于尼斯。
梅特林克的戏剧与古典主义戏剧不同,不采用重大题材,不企求唤起观众的怜悯或恐惧。他的戏剧与浪漫主义戏剧也不同,没有英雄,即使国王、神仙也像平常人。他不写主人公如何战胜命运,而是描写主人公被动地接受命运,听任命运的摆布,只有少数剧作描写主人公去寻找更好的命运。梅特林克笔下的正面人物是美与善的化身,反面人物则是丑与恶的代表。他的作品虽然带有忧伤的情调、悲观的色彩和明显的宿命论观点,但他通过对弱者的同情、对美的歌颂、对光明的渴求,而给予观众向往正义的感受。他的语言充满诗意。他的戏剧往往带有梦幻色彩,在梦幻中隐藏事物的本质,舞台意境似梦非梦,也具有象征意义。关于象征,梅特林克说过一段话:“我相信有两种象征:一种可以称之为先验象征……它从抽象出发,竭力让这种抽象具有人性。这种象征深深触及寓意,其典范是第二部《浮士德》和某些歌德的故事……另一种象征更多是下意识的,是在诗人不知不觉中产生的,几乎总是远离他的思想:这种象征产生于人类的天才创造;其典范存在于埃斯库罗斯的戏剧中。”梅特林克的象征可以说是这两种象征手法的综合,它也体现在《青鸟》一剧中。
《青鸟》是梅特林克的代表作,此剧1908年在莫斯科第一次搬上舞台。这是一部童话剧,集神奇、梦幻、象征于一炉。故事描写圣诞节前夜穷樵夫的一双儿女蒂蒂尔和米蒂尔盼望得到圣诞礼物,他们只能望见旁边宫殿里灯火辉煌的盛况。他们平静地睡着时,梦见仙女请他们为她病重的“小姑娘”寻找象征幸福的青鸟。仙女给了他们一颗有魔力的钻石,他们钻动钻石,便出现各种景象。他们在光、水、面包、火、糖、奶、猫和狗的陪伴下,见到了各种奇景,经历了千辛万苦,克服了千难万险,青鸟总是得而复失。梦醒后,蒂蒂尔把自己心爱的鸟儿送给邻居,鸟儿变成了青乌,原来青鸟就在身边。剧本表明,只有甘愿把幸福给予别人,自己才能得到幸福。
梅特林克一生喜爱孩子,他在《青鸟》中描绘孩子童年的快乐生活,也展示了穷人孩子童年的悲惨状况。梅特林克认为,孩子之所以有幸福,是因为有母爱,母爱是超越贫富之上的,母爱的财富是无尽的:“凡是喜爱自己的孩子的母亲全都是富有的,没有长得丑的,也没有老的……她们的爱永远是最美好的欢乐。当她们悲伤的时候,只要得到孩子的一个亲吻,或者吻一下孩子,她们的泪珠在她们的眼睛深处就变成星星。”母亲使孩子拥有幸福、温暖的童年,所以梅特林克对穷孩子们说:“你们家里也有幸福!”更进一步,梅特林克让孩子们热爱自己的邻居:只有和大家共享幸福,才能拥有真正的幸福。
梅特林克认为官能享受不是幸福。剧中第四幕第九场,蒂蒂尔一行来到幸福园,遇到最肥胖幸福、私有幸福、满足虚荣心幸福、一无所为幸福等等假幸福,他借“光明”之口说:“这些都是害人的,使人意志消磨。”在有神力的钻石的光芒照耀下,个个肥胖的幸福“像破裂的气泡一样,眼看着萎缩下去,……互相看到赤裸裸的本相:面目丑陋,皮肉松弛,神情凄惨,……”,只好逃到“不幸之洞”。梅特林克认为世界上的幸福很多,超过了人们所想象的,但是大部分人却视而不见。幸福实际上就在身边,家庭和睦、身体健康、拥有母爱、公正,等等,都是快乐。但真正的幸福需要用心去寻找,去探索,去发现。
不过,人在寻找幸福的路途中会遇到重重阻碍,黑暗、死亡、怯懦会布下无数陷阱。梅特林克号召人们在光明的指引下去寻找代表幸福的青乌,揭开“使生命遭受灾难的一切奥秘”。他指出:所有不幸、灾祸、疾病、恐怖、浩劫都无法阻挡人们前进和步伐,每当你们看到月光溶溶,看到星光灿烂,看到朝霞升起,看到灯光闪亮的时候,幸福就在那里;每当你们心灵里进发出美好、明亮的思想火花的时候,幸福就在那里。
寻找青乌是孩子们做的一个梦,这个梦中有现实世界的种种困难、贫穷、饥饿、死亡、虚伪,梅特林克认为:我们自我的反光就投射在这场梦幻中,梦是我们真实而永恒不变的生活,人们拥有这个自我,比激情的或纯理性的自我更为深沉。
《青鸟》将传统的所有童话题材糅合在一起,加以创新。它摆脱了梅特林克所受到的悲观主义的影响(这也是象征主义的特点),表达了对生活的信心和对死亡的藐视,礼赞了美与光明,讴歌了理想和乐观主义,以色彩绚丽的舞台背景和变幻无穷的奇特场景,展示了一幅幅迷人而又梦幻般的景象。它是一部深得孩子们喜爱,同时又让成人获得新颖的视觉感受的优秀剧作。
梅特林克,比利时人,法籍著名作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
译者简介:郑克鲁,上海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后流动站负责人。著名法国文学专家、翻译家。早年在北京大学西语系攻读法语,后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攻读研究生,毕业后留在外文所工作。20世纪80年代中期在武汉大学法语系任系主任并兼法国问题研究所所长,1987年调至上海师范大学工作。历任上海师范大学中文系文学研究所所长、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海师范大学图书馆馆长,中国比较文学学会上海分会副会长,中国作家协会理事,上海图书馆协会理事,上海翻译家协会副会长、中国外国文学学会理事,中国法国研究会副会长,中国法国文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外国文学研究会理事。1987年曾获法国政府教育勋章。1958年开始发表作品。1984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专著《法国文学论集》、《繁花似锦——法国文学小史》、《雨果》、《情与理的王国——法国文学评论集》、《法国诗歌史》、《现代法国小说史》、《法国文学史》(合作),译著《蒂博一家》、《康素爱萝》([法]乔治·桑著),《失恋者之歌——法国爱情诗选》、《法国抒情诗选》、《巴尔扎克短篇小说选》、《家族复仇》([法]巴尔扎克著)、《茶花女》([法]小仲马著)、《基度山恩仇记》([法]大仲马著)、《沙漠里的爱情》、《魔沼》、《雨果散文》、《卡夫卡》,主编《外国文学作品提要》、《法国文学译丛》、《外国文学史》、《外国文学作品选》、《外国现代派作品选》等。《法国古今短篇小说精选序》获上海1986年-1993年社会优秀成果论文二等奖,《法国文学史》(上、中卷)获1994年中国社科院科研成果一等奖。
服装
人物表
第一幕
第一场 樵夫小屋
第二幕
第二场 仙宫
第三场 思念之土
第三幕
第四场 夜之宫
第五场 森林
第四幕
第六场 幕前
第七场 墓地
第八场 幕前
第九场 幸福之园
第五幕
第十场 未来王国
第六幕
第十一场 告别
第十二场 睡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