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研究文选》是一套精选1911年以来国内外知名学者撰写的关于李白的专业的学术研究文选。书稿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为李白的百年研究综述,第二部分为李白经典研究论文选,第三部分为李白重要论著索引。“研究系列”汇集了老中青三代学人在研究思路、方法和路径上的推陈出新并以此梳理和综合了多年来学术界对李白的研究成果,为后学研究提供了指引。
前 言
詹福瑞 王红霞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人(今甘肃天水),后随父迁于绵州青莲乡(今四江油市青莲乡)。青年时代在蜀中读书、练剑、任侠、学道、漫游,“五岁诵六甲,十岁观百家”(李白《上安州裴长史书》),“十五好剑术,遍干诸侯”(李白《与韩荆州书》),“少以侠自任,而门多长者车。常欲一鸣惊人,一飞冲天,彼渐陆迁乔,皆不能也”(范传正《李公新墓碑》)。开元十三年(725),先后漫游荆、湘、江浙一带,后前往长安,寻求仕进的机会,因个性桀骜不驯,得罪了权贵,仕进无望,与孔巢父等人隐居徂徕。天宝中,因诗名而名动京师,待诏翰林,不过仅是朝廷的御用文人而已,失望之余,李白更加放纵不羁,戏万乘、傲权贵,不久就被赐金放还。之后,再次漫游,以梁园、东鲁为中心,南至吴越,北达幽燕。天宝十一载,往来于宣城、金陵之间。安史之乱爆发后,李白应聘入永王璘幕,至德二年(757)永王璘兵败,李白先是被系浔阳狱,后被流放夜郎,途中遇赦。晚年流落于江夏、浔阳、金陵一带,宝应元年(762),病逝于安徽当涂。
早在天宝年间,李白就已经以卓著的诗才和潇洒飘逸的人生态度成为盛唐诗歌的代表,与杜甫并称为盛唐诗坛的双子星座,被贺知章赞誉为“谪仙人”。此后,喜爱李白、受李白影响的诗人代不乏人。杜甫在诗中赞誉李白:“敏捷诗千首,飘零酒一杯”(《不见》);韩愈也在诗中盛赞李白:“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调张籍》);唐文宗更是御封李白的诗歌、裴旻的剑舞、张旭的草书为“三绝”。到了宋代,苏轼亦将李杜并举:“李太白、杜子美以英玮绝世之姿,凌跨百代,古今诗人尽废。然魏、晋以来,高风绝尘亦少衰矣”(《书黄子思诗集后》)。陆游更是称赞李白“落笔妙古今,冠冕百世”(《赵秘阁文集序》)。当代著名学者袁行霈先生在《李白诗歌与盛唐文化》一文中说:“就一个作家在其当时所引起的轰动而论,中国文学史上没有谁可以和李白匹敌。李白简直像一股狂飙、一阵雷霆,带着惊天动地的神威,以一种震撼的力量征服了同代的读者。”此话当非虚言,李白是一位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其思想驳杂,兼有儒、释、道、纵横等多家成分,以儒、道为主。他性格豪迈,个性自由,傲世王权,同情百姓,关心时政。其诗歌雄奇飘逸,艺术成就极高。他讴歌祖国山河与美丽的自然风光,风格雄奇奔放,俊逸清新,富有浪漫主义精神,达到了内容与艺术的统一,对后代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李白对后世的影响,首先是他诗歌中所表现的人格力量和个性魅力。在中国古代封建社会那种个体人格意识受到正统思想压抑的文化传统中,李白狂放不羁的纯真个性,无疑有着巨大的魅力。李白以“奋其智能,愿为辅弼,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代寿山答孟少府移文书》)的功业自许,一生始终不渝地追求实现济苍生、安社稷的理想。李白桀傲不驯,傲岸不屈,蔑视权贵,追求自由,不愿阿谀奉迎,也不屑于与世俗沉浮。他或纵酒狂歌,或寻仙访道,或寄情山水,以此来表达他对封建等级制度的不满和感时伤世、忧国忧民。正如任华在《杂言寄李白》中所言:“平生傲岸,其志不可测。数十年为客,未尝一日低颜色。”刘昫《旧唐书·李白传》说李白:“少有逸才,志气宏放,飘然有超世之心。”他本人也在《上李邕》一诗中以“抟遥直上九万里”的大鹏鸟自况,抒发了济苍生、安社稷的远大政治抱负;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大声疾呼“安能吹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李白敢于抗争、不畏权贵的豪迈气概在今天仍然具有现实意义。
其次,李白作为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其豪放飘逸的诗风深得后人喜爱,故而获得了“诗仙”的称号。他继承了陈子昂的文学主张,鄙薄齐梁艳丽文风,以恢复诗骚传统为已任,崇尚自然,反对雕琢。他自己在《古风》(其一)中说:“圣代复元古,垂衣贵清真”,“我志在删述,垂辉映千春。希圣如有立,绝笔于获麟”。李阳冰在《草堂集序》中说:“至今朝体诗,尚有梁陈宫掖之风,至公大变,扫地并尽。”这种美学追求直接影响了其独特的诗歌风格。其迥落于天外、变幻莫测的想象、清水芙蓉的美,其天马行空、纵横变幻、无法可循、惝恍迷离的艺术旨趣和艺术追求对后来的诗人均有巨大的吸引力。在中国诗歌史上,李白有不可更替的不朽的地位,无人可以企及。白居易在《与元九书》中评价说:“诗之豪者,世称李、杜。”杜甫在《春日忆李白》中称赞说:“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李纲在《书〈四家诗选〉后》中说:“太白诗豪迈清逸,飘然有凌云之志。”李白的诗风对中国文学的影响是极为深远的,当时就名动京师,蜚声海内。苏颋盛赞其为“天才英丽”,贺知章将其目为“谪仙人”。李白对中国文学的影响泽惠万世,后世的很多诗人从他的诗中汲取了营养,中唐的韩愈、孟郊、李贺,宋代的苏轼、陆游、辛弃疾,明代的高启、杨慎,清代的龚自珍等著名诗人,都受到李白的巨大影响。
李白从当世之时至今,一直是学界关注的重心和热点,尤其是20世纪以来,对李白的生平、思想和艺术特征的研究成果斐然,令人瞩目。为了较为全面地总结这些研究成果,为学界以后的研究提供珍贵的资料,我们从中选取了最有代表性的论著加以介绍,但由于篇幅所限,选取的篇目非常有限,敬请谅解。
丛书主编:何一民: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历史研究院学术咨询委员会委员、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评委。《李白研究文选》主编詹福瑞为四川师范大学教授,王红霞为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文学博士。
前 言 詹福瑞 王红霞(001)
百年以来李白研究述略 詹福瑞(004)
生平和行踪考
李太白氏族之疑问 陈寅恪(023)
李白出生于中亚碎叶 郭沫若(027)
李白两入长安及有关交游考辨 郁贤皓(040)
李白由东鲁入京考葛景春 刘崇德(059)
李白卒年刍议 阎 琦(070)
李白出生地诸说质疑 蒋 志(084)
李白任翰林学士辨 傅璇琮(094)
性格和思想研究
李白个性论 裴 斐(109)
李白政治眼界及治世才能之另一面观 杨栩生(126)
李白性格及其历史文化内涵 ——李白新探之一 赵昌平(136)
诗歌研究
与“卑贱者”同呼吸共命运 ——李白关于妇女的诗歌 安 旗(153)
李白在蜀中的生活和诗歌创作 刘开扬(164)
李白的诗论及其艺术实践乔象钟(184)
李白《山人劝酒》《商山四皓》《过四皓墓》三诗考释 朱金城(205)
拆碎七宝楼台——李白诗歌形态研究之一 朱易安(211)
李白诗歌的悲剧精神 林继中(227)
论李白乐府的复与变 葛晓音(241)
李白诗中的“自然”意识 詹福瑞(257)
李白精神与诗歌艺术的本质特征——天真 张瑞君(274)
论李白乐府诗的创作思想、体制与方法 钱志熙(287)
《梦游天姥吟留别》诗题辨误 薛天纬(314)
版本考证、文本辨析和接受与传播
宋蜀本《李太白文集》的特点及其优越性 詹 锳(327)
李太白集版本叙录 詹 锳(339)
李白题材的小说作品叙论 朱玉麒(353)
李白诗原貌之考索 周勋初(367)
重要论著索引(377)
后 记(403)